人才培养的世界眼光

|来源:新高考网

  大学的使命是人才培养。每一所大学都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出人头地,大有作为。然而,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考虑较多的往往是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却忽视了人才培养的“眼光”。在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具备“世界眼光”。何为“世界眼光”?世界眼光是一种看问题想办法的世界胸怀、视野和境界。胸怀的宽度决定成功的大小,视野的广度决定思想的深浅,境界的高度决定工作的成败。*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由此看来,人才培养的“世界眼光”,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人才培养标准上胸怀天下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观”,但这种“天下观”直到鸦片战争才从狭隘的“中国的天下”变为“世界的天下”。林则徐成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后便有了“幼童留洋”、“西学东渐”等文化现象,中国也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全球化的出现更使“地球村”触手可及。目前,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以迅雷之势融入全球,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敏感的一环。因此,大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应该是胸怀世界的,包括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破解世界难题的雄心壮志等。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上兼收并蓄

  尽管中国有数千年的教育史,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还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在大学制度设计上,建国以后的中国大学基本上复制了前苏联的模式。科学技术上落后于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拔尖创新型人才成为中国最稀缺的资源,这些都要求中国大学启动以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声最高——北大元培学院、浙大竺可桢学院、武大WTO学院等等,都是这一改革的产物。“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呼声同样适用于当代中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要博采众长,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总之就是要将“世界的”融会贯通为“中国的”。

三是人才培养理念上锐意创新

  我们培养的人才目前最需要的素质是创新进取,这是人才塑造上需要达到的境界。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原初的情感动力是进取。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才不会随波逐流,才会“长江后浪推前浪”;才会脱离平庸,追逐世界一流。

  人才培养的“眼光”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从领导层来看,眼光不同决定思维不同,思维不同决定了有的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信息与机会,而有的大学则将视野仅囿于国内。这决定了大学提供给学生的舞台和视野是世界级的、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区域级的,人才培养的层次由此受到影响。从教学科研来看,眼界高者,其器量必大,胸怀必广。教师从科技前沿着眼,将一些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获取的信息也是世界一流的,学生的眼界也由此而大开,成为时时“睁眼看世界”的人。从学生自身来看,一流大学的学生特别注重社会实践与实习,他们寻找的并不是一般的企业,世界500强才是他们的首选。他们看重的是:只有世界一流的企业,才会有一流的管理、技术与文化。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