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良师 · 找益友主题班会

|来源:新高考网

  “寻良师 · 找益友”主题班会
  
  一、构思:
  
  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影响学生道德形成。因此,我决定召开“寻良师·找益友”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多读有教育意义的小说、名人传记等读物,让他们以书中的正面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准备:
  
  1、班会前每个同学自制两份书卡。一份是“乐读卡”,内容包括自己所读书的书名、摘抄的精彩片段和简短书评或心得等。另一份是“分享卡”,内容暂空,由班主任在班会上推荐适合五年级学生读的书目,用来记录有关内容。
  
  2、班委会起草一份《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书》。
  
  3、教室里摆几盆鲜花。黑板上用彩笔书写班会主题:“寻良师·找益友”。
  
  三、班会过程:
  
  1、主持人甲(潘盈):读课外书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班这一年来也正在开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读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共开展了“借阅图书,分享心得”、“名着知多少”、“我了解的中国历史”几个专项的读书活动,我们都有许多的收获。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欢聚一堂,召开“寻良师·找益友”主题班会,将读书活动继续发扬广大。
  
  2、主持人乙(袁鹏):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光临指导我们的主题班会!
  
  (全体鼓掌)
  
  3、主持人甲:花朵的开放离不开阳光雨露,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良师益友。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4、主持人乙:是的,书籍是每一个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好书是我们成材的良师益友。请周新雨同学给咱们讲一个故事吧!
  
  5、周新雨讲北宋科学家沈括勤奋读书的故事。并指出沈括受好书的影响,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优秀而伟大的科学家。
  
  故事内容如下: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 其父母文化底蕴深厚,在父母的早期教育下,他很早就开始读书。十四岁时已把家中的很多藏书都读过了,以后又各处借书读,青年时期就已成为当地知名人物。后来随父亲工作调动到福建、江苏、四川和京城等地,有机会又读了很多书,学识更加充实。二十四岁时他步入仕途,任东海(江苏)宁国(安微)宛丘(河南)等县县令,政务之外仍勤奋读书不辍,三十三岁考中进士,三年后被聘为皇家昭文馆编校。这让他有机会读了更多的皇室藏书,学识更加渊博。他对文学、史学、军事、农事、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水利、医药、书法、音乐……都有很深造诣,是当时深受人们尊敬的学者。他一生着述有几十种,最着名的是《梦溪笔谈》, 被誉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优秀而伟大的科学家。
  
  6、主持人甲:沈括读书成材的故事说明好书是通往理想征途的路标。请同学一起朗诵少年*读书的座右铭!
  
  (全班齐诵: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7、主持人乙:下面请班长高晓跃同学宣读《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书》。
  
  (班长宣读倡议书)
  
  8、主持人甲:为了使同学们能读到更多有意义的书籍,下面请大家推荐和交流自己的“乐读卡”!
  
  许诺:我向大家推荐《昆虫记》,这本书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着作。《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着,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董建华:我书卡上的书名是《爱的教育》。这部书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于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