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的历年投档最低录取分数线,包含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招生录取人数,考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其历年在广东的最低录取位次排名等关键信息,今年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的投档录取分数线预测分,已经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面查询了。

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一、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最低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高考升学网院校库公布的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的历年最低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82分至533分,录取位次在88910 至24913区间,广东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东华理工大学。

1、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8404名;

2、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0185名;

3、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8921名;

4、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8910名;

5、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0790名;

二、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历年投档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

1、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广东 历史+不限 历史 本科 518 28404 10
2022 广东 物理+不限 物理 本科 536 88910 50

2、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广东 历史+不限 历史 本科 529 30185 10
2021 广东 历史+不限 历史 本科 531 28921 4
2021 广东 物理+不限 物理 本科 540 80790 46

3、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广东 - 理科 本科 523 81533 42
2020 广东 - 文科 本科 501 41748 18

4、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广东 - 理科 本科 490 81998 40
2019 广东 - 文科 本科 539 24913 15

5、东华理工大学在广东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广东 - 理科 本科 482 86815 45
2018 广东 - 文科 本科 533 26611 15
江西警察学院与东华理工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东华理工大学在黑龙江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东华理工大学在江苏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2023年陕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东华理工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与东华理工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附详细联系方式
东华理工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https://jwc.ecut.edu.cn/
2023年东华理工大学是211还是985 附全国211和985大学名单
2023年东华理工大学是什么样大学 国内排名第几(全国第269名)
2023年东华理工大学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吗
东华理工大学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三、东华理工大学最新师资介绍和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语言文化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始终坚持*办学方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历史使命,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内涵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为国防军工事业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4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