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的历年投档最低录取分数线,包含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招生录取人数,考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其历年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位次排名等关键信息,今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的投档录取分数线预测分,已经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面查询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最低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高考升学网院校库公布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的历年最低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27分至360分,录取位次在69476 至67671区间,黑龙江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4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9476名;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2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7671名;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8179名;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8228名;

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6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9284名;

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历年投档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347 69476 15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327 67671 15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371 68179 13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黑龙江 理科 本三 385 68228 15

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黑龙江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黑龙江 理科 本三 360 69284 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与兰州理工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青海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专业排名(王牌+重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转专业要求申请难不难(什么时候转专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新生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浴和卫生间吗
202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查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上(口碑5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招生人数多少人,附招生计划目录专业代码

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最新师资介绍和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社会力量以新机制、新模式于2004年创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位于南二环东端,西安市新城区幸福林带南段,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东依景色怡人的浐灞生态园,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600余亩,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公寓楼、图书馆、餐饮服务中心、室内外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健全,仪器设备先进。学院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管理、艺术类学科为特色,以工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设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38个本科专业。学院积极推进专业建设,面向社会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现有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专利24个,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级科研项目50项;省级教改课题14项;主(副)编教材61本,出版学术专著28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