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的历年投档最低录取分数线,包含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招生录取人数,考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其历年在青海的最低录取位次排名等关键信息,今年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的投档录取分数线预测分,已经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面查询了。

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一、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最低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高考升学网院校库公布的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的历年最低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93分至468分,录取位次在9103 至1720区间,青海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海南师范大学。

1、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812名;

2、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787名;

3、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728名;

4、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455名;

5、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103名;

二、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历年投档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

1、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青海 理科 本一 393 8812 26
2022 青海 文科 本一 458 1927 19

2、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青海 理科 本一 417 6787 26
2021 青海 文科 本一 459 2036 19

3、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青海 理科 本一 412 7728 24
2020 青海 文科 本一 482 1784 16

4、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青海 理科 本二 419 8455 10
2019 青海 文科 本二 484 1971 10

5、海南师范大学在青海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青海 理科 本二 399 9103 6
2018 青海 文科 本二 468 1720 14
海南师范大学与苏州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江西警察学院与海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在黑龙江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海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海南师范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在甘肃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海南师范大学与广州美术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海南师范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海南师范大学在湖南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海南师范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三、海南师范大学最新师资介绍和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海南省重点大学,是海南省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建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人才,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有300多年历史的琼台书院,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省第一所公办高校;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成为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培养体系完整。学校现有24个学院,全日制学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有65个本科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较强。现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