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的历年投档最低录取分数线,包含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招生录取人数,考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其历年在陕西的最低录取位次排名等关键信息,今年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的投档录取分数线预测分,已经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面查询了。
一、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最低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高考升学网院校库公布的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的历年最低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62分至411分,录取位次在117211 至32214区间,陕西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广州新华学院。
1、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0402名;
2、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6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2115名;
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陕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3961名;
4、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陕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8575名;
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陕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17211名;
二、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历年投档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
1、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379 | 110402 | 36 |
2022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411 | 44989 | 34 |
2、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362 | 112115 | 33 |
2021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436 | 34266 | 33 |
3、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392 | 103961 | 30 |
2020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462 | 32214 | 30 |
4、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402 | 108575 | 30 |
2019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453 | 36377 | 30 |
5、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陕西 | 理科 | 本三 | 371 | 117211 | 30 |
2018 | 陕西 | 文科 | 本三 | 411 | 44230 | 30 |
三、广州新华学院最新师资介绍和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六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将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