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的历年投档最低录取分数线,包含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招生录取人数,考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其历年在四川的最低录取位次排名等关键信息,今年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的投档录取分数线预测分,已经可以在高考升学网上面查询了。

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最低分录取人数)

一、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最低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高考升学网院校库公布的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的历年最低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09分至564分,录取位次在68391 至9660区间,四川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安徽师范大学。

1、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8391名;

2、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8969名;

3、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0820名;

4、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0691名;

5、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2972名;

二、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历年投档线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

1、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30 68391 44
2022 四川 文科 本一 558 10371 24

2、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558 48969 46
2021 四川 文科 本一 562 9661 26

3、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564 50820 26
2020 四川 文科 本一 509 27318 4
2020 四川 文科 本一 549 9660 14

4、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四川 理科 本一 577 50691 16
2019 四川 文科 本一 561 9777 19

5、安徽师范大学在四川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四川 理科 本一 569 52972 18
2018 四川 文科 本一 564 12241 17
安徽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有哪些 办公室常用电话汇总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官方网站:https://tao.ahnu.edu.cn/
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附历年录取分数线一览表
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附王牌专业名单
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几本大学啊
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度人才招聘公告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安徽师范大学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安徽师范大学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三、安徽师范大学最新师资介绍和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