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联系方式有哪些 办公室常用电话汇总
一、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联系方式
教务处是校长和协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的主管本科教学工作职能部门。
教务处设处长1名,副处长3名,下设7个科室,分别是教务行政科、教学管理与研究科、实践实训科、考务与学分管理科、课程建设科、教师发展服务科和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
一、职能定位
围绕全校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二、部门职责
1.拟定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制订本科教学有关规章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提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创新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规划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专业设置及调整等的建设性意见,并参与制订年度招生计划;
3.组织各学院制定和实施本科教学计划、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及各有关教学文件;
4.组织全校教师教学发展培训,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和经验交流;
5.会同学生处抓好学风建设,组织选拔和培养优秀本科生到重点大学交流学习;
6.组织校内特色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编写规划、审定和评优工作;
7.组织遴选和推荐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以及其他专门委员会的专家人选;
8.组织制订本科各专业实习计划,统筹协调、抽查指导各学院开展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建设工作;
9.负责组织全校课表编排和教室调度、全校本科生学籍管理(学历证明、学生证、校徽、校历等),考试考核评价、英语四六级考试组织和成绩管理等工作;
10.组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课程、本科教学奖、教学成果奖、教材奖、课程思政、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等的评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专业评估相关工作;
11.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组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以及各类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工作;
12.会同实验室建设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制订学校实验室发展规划,组织实验教学改革,检查、监督和评估实验课教学质量;
13.会同财务处编制年度本科生教学经费预算,监督审核经费使用情况;
14.围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成果奖、教师教学创新奖、青教赛等目标任务开展教师培训,协助人事处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5.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其它工作。
三、各科室工作职责
教务行政科工作职责
1.负责教务处公文拟定、收发、推送、归档、管理,编制校历及相关教学管理制度。
2.负责教务处印章管理、来访接待、经费预算、通知公告、会务筹办、日常考勤、值班安排等日常事务。
3.负责学生学籍注册异动、毕业生信息校对、图像信息采集及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毕业证书制作及遗失补办,以及学生证卡办理和遗失补办工作;
4.负责全校教材及教学用书的遴选、征订、审核和发放工作;
5.负责党建、宣传和资产管理,统筹、协调、组织和配合其他科室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安排的其他工作。
教学管理与研究科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审定和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及本科教学任务的下达、实施和选课工作;
2.制定和修订负责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审核各学院专业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汇总编排全院课程表以及教室调度使用,协调和落实跨学院课程与实践实训教学场所安排,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
3.制定和修订教学研究相关文件,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以及相关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4.负责教师教学工作量(包括授课、实践实训、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专题讲座、考试监考阅卷等)的汇总统计、核实上报,以及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信息反馈工作。
5.指导和协调各学院教务干事做好日常教学管理,策划和实施教学检查,负责教师调、停、补课管理和教室管理,及教学异常情况核实和认定,协助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做好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相关工作。
6.完成教学管理和研究计划及相关总结和专题材料,负责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务处网站的维护和升级,负责教务系统管理的维护,教学信息的联络管理,做好学生评教的统计与反馈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课程建设科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编制专业发展规划,论证和实施传统专业改造、新专业申报和建设方案,配合招生就业处做好各专业生师比统计、招生计划编制和专业动态管理和调整工作;
2.制定和实施校、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育、推荐、申报、建设和认证,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遴选组织相关申报培训,协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做好专业认证;
3.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课程建设规划,以及校、省和国家级五类一流本科课程的培育、推荐、申报、建设和验收,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遴选组织相关申报培训;
4.负责有关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遴选和推荐,以及校、省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课程思政项目的培育、遴选、推荐和申报工作,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遴选组织相关申报培训;
5.负责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规划制定和实施、校本特色课程教材建设与管理,以及线上课程平台资源和工具的引进和使用管理工作,设计和实施辅修专业、微专业建设,以及线上课程学习替代、免修审批;
6.负责本科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规划、评审、培育和材料归档、总结宣传,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实践实训科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组织制订和实施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校内实践教学,配合各学院完善和实施实验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实训和日常管理,研究材料的归档工作;
2.统筹、协调、组织、检查、指导各学院各专业编队实习、顶岗实习、援教实习等各类校外实践教学,负责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协调,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考核;
3.组织、协调、培训和督导学校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汇总统计和归档管理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材料,统筹学科专业竞赛经费的使用、审核、监督和绩效评估;
4.安排、统筹和督查各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指导、答辩及重复率核查等工作;
5.实施“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统筹、协调和组织各学院教师积极申报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以及新工科、新文科等项,配合各学院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协同创新创业学院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考务与学分管理科工作职责
1.负责有关考试和成绩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本科生各类考试考核工作的组织、安排、管理及成绩管理工作;
2.负责本科生考试管理日常工作,指导协调各学院试卷的印制、分装和保密督查,统筹组织课程考试日程、监考人员和考场安排的调配与管理;
3.负责考场纪律的执行、检查监督工作,以及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初步认定和处理;
4.指导各学院考试成绩录入、查询、服务,负责成绩统计、复查和学分绩点审查、交流学生学分认证冲抵、各学院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和督查、毕业生学分和绩点是否达到毕业及授位要求的审核工作;
5.统筹并指导各学院辅修专业和微专业、重修补修课程申请办理、缓考学生资格审核及缓考课程选课记录、审核和标记工作;
6.组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配合有关学院和部门协调组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全校语言文字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师发展服务科工作职责
1.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协同课程建设科策划、协调和组织教师参加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申报建设、课程思政项目和教学成果奖申报、教学和创新竞赛、现代信息技术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策划和举办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等各级各类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教学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专题研究和交流活动;
2.配合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制订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和师德师风建设计划,组织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开展学风教风和师德师风建设;
3.负责教学系、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配合人事处负责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和荣誉奖励的申报与管理、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配合课程建设科遴选推荐参评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配合教学管理与研究科管理教研活动;
4.组织全校教学卓越奖、教学优秀奖和教学新秀奖三个层次本科教学奖评选,组织全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各级各类竞赛;
5.协助教务行政科、课程建设科组织编制学期教材建设计划,完善本科室相关规章制度,负责本科室各类资料档案的管理和整理归档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工作职责
1.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各类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
2.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的各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好各种服务;
3.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评审、立项、资金管理,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优秀项目的推介、扶持工作;
4.负责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模拟实训等各类创业教育,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登记与指导,协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工商、税务、人社等部门注册、登记;
5.负责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日常管理、设备采购、维护、保管,以及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扶持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协助创业孵化项目申请各类创业扶持基金,并向社会推介成功孵化项目;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
电话:0938-8367711
邮编:741001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河南路
二、天水师范学院简介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2013年开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5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2023年1月天水师范学院更名大学列入甘肃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办学思路与目标】学校秉承“明德、新民、至善”的校训和“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的师院精神,立足自身实际,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工程技术、商务管理、文化体艺四大类应用型专业群,明确了立足陇东南、服务甘肃省、走向全中国的办学定位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确定了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院系设置】学校下设1个书院、17个二级学院,64个教学系(部)。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670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32万册,中外文期刊1331种,数据库40种;教学仪器设备值2.41亿元,固定资产10.69亿元。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411人(其中专任教师878人),有教授(研究员)12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1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64人(含在读)、硕士学位教师704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2人;有甘肃省领军人才、优秀专家、飞天学者、师德标兵、园丁奖获得者、教学名师、四个一批人才、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00余人。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中国史、生态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和数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体育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有6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现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精品课程2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6909人,其中本科生15963人,研究生862人、预科生80人,留学生4人。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学校建有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00余项,省级奖800余项,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甘肃赛区)中,连续六年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名;法学专业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高校前列;女子曲棍球队连续六届蝉联“宏奥杯”全国大学生曲棍球锦标赛冠军;考研率在省属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4个省级科研机构,1个院士工作站,1个大学科技园。与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东旭集团、天瑞重工等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甘肃省高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电显示材料研究院”等10余个平台,联合攻关技术瓶颈服务产业发展;建成“高加索地区研究中心”“中白生态环境研究所”2个国际合作平台,围绕“一带一路”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研究。
近5年来,学校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项目260余项;先后有12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0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4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100余篇,其中,SCI、CSSCI源刊物250余篇。主办的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荣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120余家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对口帮扶和合作关系;与英、美、法、德等国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自200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了来自21个国家的留学生200余名。依托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累计为区域培养农村新型技能人才6000余人。
【党建思政】学校坚持用**中国*思想统领工作全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质量。持续深化“5251”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获批党建“示范院校”创建单位,成功创建1个省级党建“标杆院系”、2个省级党建“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人获省级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称号、4人获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人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建成集党史教育、思政教学、红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的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成立“红色文化学院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入选首批“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甘肃省社科科普基地”。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获首批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