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入学时间报道指南
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78年。建校36年来,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不懈奋斗,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合格的中医药及相关专业人才,为甘肃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878.5亩,建筑面积27.5万平米,共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2847人,其中专任教师629人,有双聘院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9人,1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2人荣膺“甘肃省名中医”,8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4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20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学校本部设有20个教学机构,4个直属机构,31个科研机构。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7所教学实习医院,34家教学实践基地。有21个本科专业,分属医、理、工、经、管等5个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全日制在校生有9314人,其中本科生8737人,硕士研究生573人。
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有中医、临床医学、中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单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具有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经过36年的建设和近年来的跨越发展,我校办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已发展成为机构设置齐全,学科门类多样,综合实力较强,地方特色鲜明,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基地充足完善,科技发展和服务社会能力稳步提升的省属中医药类高等院校。
学校坚持以甘肃道地药材,地方中医药文献,西部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等研究为重点,建有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19门省级精品课程,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中心。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为甘肃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甘肃省牵头指导单位,还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其他科研课题2100余项,鉴定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0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0余项。主编、撰写出版各种学术著作40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主办《甘肃中医学院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医儿科杂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拥有院内制剂106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校工会和附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
学校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向西交流发展,已与乌克兰共建全球首家“岐黄中医学院”,已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传统医学促进会开展与吉尔吉斯坦交流合作。与韩国诚信女子大学、乌克兰巴卡莫列茨国立医科大学签定了医疗、教学和科研协议,与摩尔多瓦国立医药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平台,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