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附详细联系方式
一、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是多少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生学籍和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教务处坚持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和动力,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保障,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管理、推进全校本科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的职能,为师生员工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管理服务。紧紧把握教学质量生命线,孜孜探索教学管理改革路,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教育事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视为工作的根本目标。
作为管理全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在保障教学工作常规运行的基础上,我们不仅要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加快专业改造和课程建设,更要依据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强化本科教学质量意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构筑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工作岗位及各岗位的职责如下:
本科生院办公电话为6786+下面的尾号
姓 名 | 职 务 | 分 管 工 作 | 办公室 | 电话 |
万 坚 | 院 长 | 主持全院工作 | 208 | 8059 |
曾艳梅 | 副院长 | 招生办 | 本科招办 | 2028 |
胡中波 | 副院长 | 教研教改、评建办、督导办 | 105 | 8061 |
谢耀辉 | 副院长 | 教学运行、教材发行、学务办 | 207A | 7498 |
张静 | 副院长 | 院办、实践办 | 207A | 8060 |
岗位人员安排
机构名称 | 岗位设置 | 岗位人员 | 办公室 | 办公电话 |
本科招生办公室 | 招办综合及特殊类型招生岗 | 李萌欣 | 本科招办 | 3206 |
招办信息及普通类型招生岗 | 张德华 | 本科招办 | 7105 | |
院办公室 (简称“院办”)
| 综合岗1 | 魏寅 | 210 | 8057 |
综合岗2 | 周震 | 210 | 8057 | |
教学运行及教材发行管理办公室 (简称“运行办”) | 思政建设及综合事务岗 | 刘璐 | 203 | 6205 |
教学调度岗(含教室管理、借教室和排课等) | 周玲丽 | 203 | 7316 | |
学生选课岗(含学分缴费退费、课表盖章、云课堂和选课系统等) | 李思文 | 203 | 7082 | |
教学信息化建设及支持服务岗(含教务系统管理) | ||||
教材管理岗 | 李劲 | 教材发行中心 | 7899 | |
学务与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 (简称“学务办”) | 毕业审核及学位管理岗(含转专业、学位证明、学位认证相关、大类分流等) | 李超 | 202 | 6966 |
成绩管理岗(含缓考申请、学分绩和排名证明、夏令营申请等) | 陈小平 | 202 | 7463 | |
学籍及学历管理岗(含毕业证明、两证制作、学历认证和学籍等) | 代秀云 | 200 | 2851 | |
辅修及合作办学岗 | 谢燕 | 204 | 8064 | |
教研教改与通识教育管理办公室 (简称“教研办(通识中心)”)
| 教学数据统计分析与一流课程建设岗 | 周兆雄 | 205 | 8062 |
教学研究、成果建设岗 | 郑伦楚 | 205 | 8062 | |
拔尖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岗(含交叉班管理、推免保研等) | 赵苗苗 | 206 | 8807 | |
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办公室 (简称“实践办”) | 专业实习与实践教学岗(含教育实习、毕业实习) | 李雅婷 | 207B | 8065 |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竞赛岗(含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 颜宁江 | 207B | 8065 | |
毕业论文与实验教学管理岗(含外语四六级、毕业论文) | 苏文安 | 207B | 7115 | |
教学工作评估建设 办公室 (简称“评建办”) | 培养方案制订与专业建设及师资建设岗(含人培方案) | 朱强 | 206 | 8807 |
专业认证、教学评估岗 | 宋智勇 | 103 | 3133 | |
教学质量常态监测和教育督导组管理岗 | 王艳玮 | 103 | 8058 |
二、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等并入后,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优秀人才。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75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普通本科生18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8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6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25人,博士生导师605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多人。
学校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含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67个。其中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8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研究基地20个。
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不断彰显。拥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历史学开沅班、物理学基地班、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6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历史学);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4个,湖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9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个。打造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同时承担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建设任务。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博学、博爱、博雅”为主题建设“三博”校园文化,100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品牌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实现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近5万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与国外大学共建4所孔子学院;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坚持以**中国*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构建和完善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