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分互认什么意思 学分互认范围包括以下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中外学分互认什么意思

中外学分互认什么意思 学分互认范围包括以下哪些

中外学分互认,指的是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中外高等院校之间,互相认可学生跨校所修的学分,一般限于选修课。学分互认一般有两种形式:1+3或者2+2 的模式。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校教学等领域出现了一些合作趋势,其主要表现为高校之间的课程合作,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学分互认范围包括以下哪些

学分互认,也可称之为“校内专升本”,学分互认全国承认,指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间,互相认可学生跨校所修的学分,一般限于选修课。学分互认一般有两种形式:1+3或者2+2 的模式。

所谓高校学分互认,是指学生除学习原来学校课程之外,还可以学习其他院校的相关课程,所得学分可以转换为本校学分,同时本校学分也为其他院校所承认。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校教学等领域出现了一些合作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在相邻的学校间或“大学城”内开展合作,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学分互认主要包括四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区域间、学校间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二是承认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并可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三是要建立学分银行;四是改进和加强对于实行学分制的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从互认、折算、管理和监控四个方面规范学分互认机制的政策保障。

可喜的是,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北京大学在2005年与来自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八所大学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据此北大的学生们可以在合作院校进行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并享受大学间的学分互认。200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所名校率先签署了合作协议,宁夏大学和西藏大学先后加入,基本形成东、中、西互动的局面。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逐级建立国家专门机构负责相关课程学分指标体系的制定、验证、协调和实施,全面考察和研究国内外重点或特色高校的课程和学分设置,构建国际化的课程结构,统筹计算研究结果,找出可流通“货币”,制定操作规范,在高校中分步骤、分批次试行,实施动态监控,确保指标体系的国际性、更新的及时性和针对不同学校的相对公平性。我们必须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学分互认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学分互认工作中来,创造良好的氛围。

中外学分互认必须出国吗 中外学分互认项目怎么样

什么是中外学分互认 学分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