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有哪些 办公室常用电话汇总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联系方式
科室 | 姓名 | 职务 | 办公电话 | 岗位分工 | 办公地点 |
处领导 | 陈遇春 | 处长 | 029-87091665 | 全面负责教务处工作 | N3116 |
戴武 | 副处长 | 029-87091529 | 分管办公室、教务运行科 | N3118 | |
潘瑞 | 副处长 | 石河子大学挂职 | |||
李论 | 副处长 | 029-87092953 | 分管教学质量科 | N3114 | |
徐炎 | 副处长(兼) | 029-87092267 | 分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 N3112 | |
李景星 | 副处长(主任) | 029-87091071 | 分管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培训项目科 | N3110 | |
陈长友 | 副处长 | 029-87092246 | 分管学籍与信息科、实践教学科 | N3115 | |
安福定 | 副处长 | 029-87091223 | 分管教材科、实验室管理科 | N3122 | |
办公室 | 薛宏春 | 秘书 | 029-87091122 | 公文办理、信访接待、综合协调等 | N3118 |
孟竹青 | 029-87091122 | 协助会议通知等日常事务 | |||
教学质量科 | 张永 | 科长 | 029-87092488 | 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执行计划审核、教学成果奖等 | N3314 |
李肖楠 | 029-87092244 | 专业建设、新专业申报、专业认证、专业评估 | |||
张怡惠 | 029-87092244 | 教学评价、教改项目 | |||
教务运行科 | 张艳艳 | 科长 | 029-87090036 | 学生选课、网络教学组织管理、课表编排 | N3113 |
王立刚 | 029-87090036 | 英语四六级考试、课程考试、补考与重修考试组织管理 | |||
陈俊锋 | 029-87091714 | 教学任务落实、课表编排、课程调度、教室借用 | |||
肖小平 | 029-87092245 | 英语四六级考试、课程考试、补考与重修考试组织管理 | |||
成城 | 029-87092245 | 教务系统维护、课表编排、协助信息统计 | |||
解彦文 | 029-87092245 | 试题印刷、文件资料复印装订 | |||
段靖 | 029-87092245 | 英语四六级考试、课程考试、补考与重修考试组织管理 | |||
张兰 | 029-87091714 | 协助调课、课表编排、档案整理 | |||
学籍与信息科 | 王惠平 | 科长 | 029-87091871 | 学籍与学位管理、信息化建设、学籍处理、毕业审核 | N3115 |
孔丽娜 | 029-87091823 | 成绩管理、学业预警、国内访学、海外访学、证书管理 | |||
苏碧 | 029-87091823 | 协助开展海外访学、学籍异动办理等 | |||
实践教学科 | 周丹 | 科长 | 029-87091732 |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学实习组织管理 | N3112 |
李春艳 | 029-87091114 | 学科竞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
程宁宁 | 029-87091114 | 实践教学管理辅助 | |||
实验室管理科 | 王宁 | 科长 | 029-87091077 | 教学实验室规划与建设 | N3122 |
张阳 | 029-87091077 | 实验课程建设 | |||
教材科 | 张应辉 | 科长 | 029-87091317 |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 N3127 |
余香果 | 029-87091317 | 教材选用与征订 | |||
周晔 | 029-87091317 | 教材管理辅助 | |||
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 毛连泽 | 副主任 | 029-87092049 | 本科生招生 | N3110 |
贾伟洋 | 副主任 | 029-87091257 | 本科生招生 | ||
陈春国 | 029-87091406 | 招生管理辅助 | |||
培训项目科 | 科长 | 029-87091505 | 非学历教育及学历继续教育管理 | N3110 |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建校89年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朴勇毅”的校训,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7个本科专业。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近年来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52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9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78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贴近“三农”、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合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服务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30个、示范基地50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亿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三团一队”帮扶工作模式,相关工作案例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大典型项目,连续四年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有农民发展学院,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与全球35个国家80余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环境科学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植物保护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已通过陕西省合作办学专家组评估。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325人。学校国际化办学实现了由“以外促内”向“走出去作为”的转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地。主导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牵头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牵头现代农业方向)。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
*新阶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以**中国*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努力方向,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积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服务乡村振兴等四大学科使命,努力争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等“五个标杆”,扎实履行强农兴农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