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志愿录取注意什么 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是什么
一、顺序志愿录取注意什么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二、顺序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
1.从志愿的顺序分析
其实志愿的录取是有规律可寻的,而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进行选择,首先按照顺序志愿的录取方式,第一志愿先录取,如果说失败了就在进行第二专业志愿,但是第一专业的名额满了的话就不再进行第二专业的录取,那么这时候我们选择同意专业调剂的话录取的概率会更大一点。
2.从分数的角度分析
我们填报顺序志愿的基础就是从高考分数出发,根据往年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参考,然后填报自己喜欢的院校,而一般院校的录取也是分数优先,这点与平行志愿相似,将所有进档的学生,按照他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专业的顺序进行录取,这个时候就取决于报考的学生和分数层次差别。
3.从专业级差分析
也许你根本就不知道,其实你的顺序志愿填报中除了院校的顺序之外,专业之间也是分先后顺序的,而这个录取方式更像是前面两种的结合,将顺序和分数综合考量,不仅仅是看你的专业兴趣还有你的分数,所以我们最好也参考下具体院校某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如果分数足够也要把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