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湖北高考历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的录取数据,包含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在湖北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1、2022年湖北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要想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4100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人;

2、2021年湖北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要想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4603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人;

3、2021年湖北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要想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2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04171名,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

4、2020年湖北理科类考生要想上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2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0801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人;

5、2020年湖北文科类考生要想上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8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742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人;

二、湖北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北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6 454 41009 省教育厅
湖北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 426 115490 省教育厅

2、2021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北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6 481 46033 省教育厅
湖北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 422 104171 省教育厅

3、2020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北 2020 理科 - 本二 8 422 108019 省教育厅
湖北 2020 文科 - 本二 12 448 37424 省教育厅
2023年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2023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EMS查询及方式汇总
2023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是211还是985大学 附全国211和985大学名单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电话和区号是多少 联系方式是什么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官网:http://jwc.gzmdrw.cn/
2023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是哪个城市 具体详细地址在哪里呢
2023年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是几本大学 是二本还是三本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与江苏理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与湖南理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与中国民航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三、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申办,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总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76万余册,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文、工为主,法、理、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下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3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达1.7万余人,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97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5.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6.8%,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等教学名师30余人,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3+1”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先后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君子谦行科技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兼具人文和科学精神、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以“激发创意、鼓励创新、发展创客、扶持创业”为使命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2019年“银凤钗头”项目获得了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实现贵州省在该项赛事上金奖零的突破。此外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共获得国赛2铜、省赛1金2银的较好成绩。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努力推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设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研究基地,中国民俗学会基地,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100余名学生到校外交流学习。先后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勒阿弗尔大学、英国格林多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合作,通过“千人留学计划”项目,每年选派20余名优秀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贵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贵州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修身、自信、乐学、笃行”的校训,努力把学校建设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社会信赖、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注: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3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