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师范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江苏高考历年成都师范学院的录取数据,包含成都师范学院在江苏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成都师范学院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师范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师范学院

1、2022年江苏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要想上成都师范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8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641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5人;

2、2022年江苏历史(历史+(化学或地理))类考生要想上成都师范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3666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3、2021年江苏历史(历史+(化学或地理))类考生要想上成都师范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2561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4、2022年江苏物理(物理+(化学或地理))类考生要想上成都师范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2分,最低录取位次是8457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3人;

5、2020年江苏文科类考生要想上成都师范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40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1426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0人;

二、江苏上成都师范学院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成都师范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 518 26414 省政府
江苏 2022 历史 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2 523 23666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15 493 114387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3 522 84573 省政府

2、2021年成都师范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 527 25577 省政府
江苏 2021 历史 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2 533 22561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15 469 116837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3 507 79260 省政府

3、2020年成都师范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0 理科 - 本二 15 363 47816 省政府
江苏 2020 文科 - 本二 10 340 21426 省政府
重庆三峡学院与成都师范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淮阴师范学院与成都师范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泰山学院与成都师范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成都师范学院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成都师范学院与河北中医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成都师范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河北外国语学院与成都师范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成都体育学院与成都师范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成都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EMS查询及方式汇总
阜阳师范大学与成都师范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与成都师范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成都师范学院教务处联系方式有哪些 办公室常用电话汇总

三、成都师范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前身系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弘扬“爱、真、笃、为”的校训,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65年来,学校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办学优势,建设师德养成、师能培育、师知传承的教师教育核心基地,探索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学校主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引领四川基础教育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体系。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5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目前,有在校生16000余人。2012年以来,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卓越师范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项目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等省部级教改项目108项;近两届省政府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高水平教师不断涌现。学校现有教职工976人,其中博士146人、正高职称105人。有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天府*”天府文化领军人才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8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校“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共14人。科研工作成效显著,科研实力逐步增强。学校是四川省心理学会、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3个省级学会的依托单位,建有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学普及基地、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四川STEAM科创教育科普基地等省部级研究机构3个,建有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成都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研究中心、四川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中心、四川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四川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四川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11个市厅级研究中心,建有室内空间布局优化与安全保障实验室、特色园艺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功能分子结构优化与应用实验室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2012年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80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240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68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被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采纳咨询报告20余份。深化校地合作,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强化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合作办学、培训服务、文化服务、科学普及等,主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成都、自贡、德阳、攀枝花等30多个市州区县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发挥我校教师教育优势,服务基础教育成效显著,与温江、德阳等共建有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与中国联通、新华文轩、锐捷网络、四川百川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合作,共建研究与应用平台,紧密服务行业产业;发挥教师培训的传统优势,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培训。2012年以来,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性项目、国培中西部及幼师项目、省级培训项目、委托培训项目超过300项,项目县超过55个,培训班超过2000个,培训人数近9万人。牵头成立“四川智慧教育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