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成风化人润校园 思政讲台谋新篇

|来源:新高考网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浙江省近年来以*引领校园思想政治建设,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自2005年起,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高校,建立了领导干部上课堂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同时还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2005年9月,浙江省委还把常委会议放到浙江大学召开。11年来,历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活跃在讲台前沿,与青年学生深入交流,作形势政策报告250多场次。他们抛开年龄、资历、职务等外在符号,既是长辈,又是朋友,紧密围绕浙江发展的热点、亮点和青年们真诚交流,分享对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的看法。

在省委领导的带头下,一支由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劳动模范、“最美浙江人”道德典型人物、高教工作者和学生骨干组成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先锋队”正在形成、壮大。目前已经拥有实力雄厚的“主旋律师资库”,承担了大量进高校宣讲、担任学生导师等工作。

在领导干部“走进来”的良好效应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胸怀天下,积极“走出去”,开始关注国情、党史、社会现实,在“放眼向世界”的同时,“俯身下基层”,树立起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而学习的理想。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阵地的内延和外扩相结合、课堂和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渐成气象。大批高校将思想政治学习课上到了山区、老区、海岛,学生们利用暑期开展“红色寻访”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在认知社会的同时开展自我教育。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学生徐一帆和同学曾利用寒暑假多次前往贵州毕节山区,为一辈子没有拍过照片的老人拍照。他说:“回来后我觉得,我所收获的远比我付出的多。”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许溪和同学利用暑期去仙居县为农村文化礼堂画墙绘,一位老大爷看了很久后问,“画‘敬业’主题为什么要画一个邮差?而不是我们农民?”被问得无语的他们反思“在今后的创作中,需要摒弃符号、教条,了解真正的来自基层草根的声音、脉动”。

今年暑假,温州医科大学52名同学在大陈岛“医疗垦荒”,开设“健康医学堂”和“流动医院”,分发上万元的药品物资,授教康复急救技能1200余人次,并为近300名岛民提供了大型义诊。

近年来浙江省实施“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工程,遴选100个乡镇(街道、社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定点实践基地。百所高校结对100个县(市、区),引导百万大学生大力推进社会实践,走进基层,了解国情、省情、社情,切身感受*的伟大实践。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联系实际不够、吸引力不强等问题,省委将高校思政课改革列入度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以改进课堂教学、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为重点的“双十”举措。在高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设立高校思政教师中青年杰出人才资助计划,实施“思政课名师培育工程”;每年选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者到基层蹲点挂职;构建理论教育、国情省情社情教育和学术职业伦理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全省17所高校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举办针对思政课骨干教师的系列专题培训班。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68.77%上升到的82.6%。2012年,省委主要领导针对一些学生公寓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提出从抓好文明环境做起,全面加强大学生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4年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改造公寓800多栋、寝室8.8万多间,4.6万多名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寝室,文明寝室蔚然成风。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