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论坛在深圳举行

|来源:新高考网

12月8-11日,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论坛暨全国自然教育骨干人员培训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由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香港社区伙伴、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支持,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承办的活动。

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是国内唯一一个关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有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有规范管理和联动协作并持续开展多年的活动项目。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及国内(含中国香港)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童年,与自然为伴”主题,通过主旨报告、专题论坛、案例研讨、工作坊等形式,为学员提供开阔的视野、多元的知识、前沿的动态和丰富的经验。

与自然为伴: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

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生态教育……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民众对自然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提高,各类教育形式层出不穷,大家纷纷将焦点放在关注儿童的(自然)生态教育上。“我们所倡导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是从关注和研究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倡导儿童回归自然,并在与自然生态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增进知识和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生活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发起方、论坛主办方、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说。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从2009年开始,中国儿童中心面向全国开展了“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以下简称“生态项目”)。项目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通过丰富的儿童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与研究,建立了一套集研究、教育实践、师资培训和基地建设为一体的复合型工作模式,形成了围绕统一主题全国联动的公益性自然教育网络平台。七年来,全国近20个省市区的40余家教育机构一直参与其中,建立了近20家项目基地,对上千人次的一线教师进行了培训。每年,项目受益儿童达数万人次,受益家庭近万个,覆盖全国近百所学校、百余个社区。

1979年,约瑟夫?巴拉特?柯内尔的经典之作《与孩子共享自然》出版并广受推崇,引发了一场全球化自然教育的革命。柯内尔藉此成立了全球共享自然机构,更广泛地推广其教育理念与方法。本次论坛邀请到全球共享自然机构国际部主任谷乐谷?特雷马(GregTraymar)(美国),由他介绍了自然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共享自然机构35年来在全世界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工作坊中,他带来了以“自然体验游戏”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与自然为伴:全社会的责任

自然教育从内容上涉及自然科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从管理上与环保、教育、民政、妇联、科协、林业各级、多类政府机构有关,在实施上更有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因此,推动自然教育发展,提供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支持和服务,是全社会的责任。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卫国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党和政府始终把儿童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自然,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自然教育服务和产品是政府、教育机构和家庭的责任。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在主旨报告中提出,儿童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群体。一方面,儿童对家庭、成人起着特殊的作用,“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非常显著;另一方面,儿童是未来的主人,他们长大后要面对自然,他们对自然的态度也将代代相传。生态道德教育从儿童抓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额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然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不能被‘学校里的还是社会上的’‘校内的还是校外的’等界限框住,”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认为。他说,中国儿童中心作为生态项目的发起方,力图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将有意愿、有资源开展儿童自然教育的机构都纳入进来,使更多儿童受益。此次参会代表来自环保、科协、妇联系统,校外教育机构、教育培训企业、NGO社会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基金会等,基本涵盖了儿童成长和自然环境的相关领域,体现了全社会对儿童与自然的重视和关注。

论坛中,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机构的代表进行了案例分享:他们连续7年,积极将生态项目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所属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专门在园区内开辟出种植园,作为孩子们的生态活动场所。孩子们全程参与植物的春耕夏播、秋收冬藏,亲自照料农作物,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探索生命的神奇;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介绍了华侨城湿地“三个一”的自然学校模型,即一间教室、一只教师队伍、一套教材,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援建自然学校。

与自然为伴:一种教育上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同目标赋予了“自然”+“教育”更加多元和重要的内涵。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中国儿童中心基于专业的儿童发展应用研究与校外教育实践探索,提出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重要理念。科学认识并发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他人”“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是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目标与内涵。生态项目以“我的自然伙伴”“我的自然生活”“我的自然责任”为教育主题,通过儿童亲身参与、体验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生态好品质”,如学习探索、尊重和平、自律节俭、关怀保护等。

论坛和工作坊中,意大利著名生物动力园艺和农业专家保罗?皮斯梯思(PaoloPistis)(意大利)介绍了如何通过有机和生物动力的设计创造满足儿童对自然的渴求,并打造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的校园和公园。来自行动亚洲生命关怀能力发展中心的代表带来了“生命关怀教育课程”的分享,鼓励对同理心需求的理解,对他人、动物和环境的尊重。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科技教育中,实现了从“向老师学习”到“向自然学习”、从“重视科学知识”到“重视生态规律”、从“培养科技素养”向“培养生态素养”的转变。三粒豆亲子工作室将讲故事作为一种从知识、情感、行动出发的公众教育和社会倡导方式,通过讲故事把可持续生活及与大自然和社区和谐共处的理念根植于儿童心中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