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从发挥作用合格方面进行党性分析发言材料
从发挥作用合格方面进行党性分析
从辽宁省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6起党员干部“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的典型问题在结合当前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情况看,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不严不实的问题,究其根本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严以修身方面存在信仰缺失,精神迷茫。有的信念迷失,不信真理信金钱,不信马列信鬼神,烧香、拜佛、看风水;有的修身不严,对理论学习缺少饥渴感,理论水平停留在一般化;对党性修养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为官不作为根本。
2、在“严以用权”方面存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滥用职权,胡作非为。有的插手工程从中牟取暴利;有的搞节日腐败,收受“红包”,索取贿赂;有的挪用巨额公款;有的公权私用,因此“房叔“、”房嫂“涌进大众视线。因为缺乏权为民所用的政治觉悟,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政的自觉性不强认识不足导致干部在其位,却乱作为。
3、在“严以律己”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慵懒散浮、得过且过。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有的怕得罪人;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安安日子;有的借口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严了、为自己不担当、不作为找理由。
4、在“谋事、创业、做人要实”三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谋事不实,随心所欲乱作为。创业不实,花拳绣腿不作为。做人不实,口是心非不担当。有的不坚持科学发展,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热衷于脱离现实的口号、定脱离实际的指标;有的弄虚作假,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回避问题,报喜不报忧;
有的作风漂浮,责任担当意识不浓、公职不公心。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解决,一再推诿,对群众的事秉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
党员干部以“三严三实”为“标尺”认真衡量自己,查找自身的不足,切实改进作风,结合自身实际,要狠刹“为官不做为、不担当、乱作为”的不良风气,争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从发挥作用合格方面进行党性分析
根据省委安排,省委组织部就当前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梳理出了3类18条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具体内容是:
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
1、有等靠思想。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会议纪要;有了文件、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有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淡定”,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有享受思想。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还有的部门“一把手”,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有旁观思想。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5、有功利思想。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利益链条被斩断,有些部门和干部觉得无利可图,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了、福利少了,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撂挑子。
6、有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了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部门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有的对需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主动参与、不愿牵头。有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职责边界上的事推诿扯皮、互踢皮球,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
1、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有的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过度谨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有的对一些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一些领导干部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2、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有的面对困难和矛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
3、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的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担心出乱子,不敢下决心推,导致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
4、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5、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有的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将来会丢选票,选择了“低调行事”。有的明知干部有问题也不敢开展批评,想的是如何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怕炒作曝光,不敢“出头露面”。有的干部被媒体不断爆料的现象吓怕了,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不善于应对媒体、处置焦点问题。一些干部担心被媒体炒作成热点,担心被人盯上、被翻旧账,引出其他问题。还有的干部与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说成傍大款,招来闲话说不清,对个
人影响不好,不再去主动服务了。
7、怕担责任,工作推诿扯皮。有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干部,以没有明文规定为借口,该办的事不办或慢办,该落实的打折扣。有的部门在办理项目审批时,害怕承担第一个盖章的责任,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互为前置,凡事都要领导出面协调。
三、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
1、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能正确判断分析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对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有的认为不唯
GDP就是不要GDP,强调发展质量就不能要求发展速度,产生了“应当慢慢来、不用着急”的片面认识。
2、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感觉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得劲,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有的同志谈到,以往各地为了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实行税收、非税收入和财政收入支出优惠及考核中进行物质奖励等政策,增强吸引力、调动积极性,现在都不允许了,许多干部就茫然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怎么干了。
3、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有的简单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政策调整、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有的学习凭个人兴趣,对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上没有积极性。比如,有的对新产业新业态不熟悉、不了解,跟进学习不及时,有的对金融、信息产业、现代物流等方面知识不足,有的对培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思路视野不宽,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4、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比如,在项目审批上,过去为了加快速度,经常“先上车后买票”,现在这些办法不能用了,但对如何合理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既严格程序,又保证进度,用心思考和探索不够。有的对如何激发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缺乏方向感、理不清头绪,更不明白如何担当、如何推动、如何发力。
5、唱功好,做功差,谈战略头头是道,做起来束手无策。有些干部把纸上谈兵当作能力,搞“假大空”、坐而论道,推进工作只打雷不下雨,光说不练,不见实招,画饼充饥,表面上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内心却不关心工作的实效,不关心是否对群众有益。
从发挥作用合格方面进行党性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从增强党性、加强学习、遵纪守法等多个层面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提出明确要求。每个党员都要把握这些基本要求,并把它作为自我检查的镜子、自我衡量的尺子,时时对照、常常反省,不断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不懈地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
加强学习,着力夯实“做”的基石。要以学习打牢“做”的思想根基。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是“做”的思想根基,是“做”的动力源泉,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先进分子,但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哪里来?关键来源于学习。一个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基础,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一名党员,不解决学习问题,就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和纪律淡忘或不解,就无法从行动上去发挥带头作用,就会导致思想修养、党性修养的滑坡,放松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造。更为严重的是,党员放松学习,会使大脑停滞不前,思想模糊不清,方向辨别不准。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复杂的现实矛盾,只能靠学习,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
要以学习增长“做”的才干。*曾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一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强调一个“忙”字,很少静下心来读书学习。要知道“思路决定出路”,不学习哪来“做”的思路、“做”的才干、“做”的本领?那么,学什么?怎么学呢?“两学”,就是最好的学习。“两学”的同时,还要善于向书本学,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向他人学,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向实践学,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聚焦“合格”,不断明确“做”的标准。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一个党员在社会上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信仰和组织形态上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自愿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先进分子;另一方面,他们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在社会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果撇开职业差异去泛泛地看党员的先进性,去讲“四讲四有”,就会使标准难以落到实处。每一位党员既要从总体上去把握,又要联系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和具体任务,与各自所在岗位、所负职责相结合,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事业作出应有贡献。我们的党需要“接地气”的党员,把先进性要求贯穿于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过程之中,贯穿于工作、生活的过程之中。
立足本职岗位,积极争当“做”的模范。要敢于担当,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严格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去做,去作为。敢于担当,要强化问题意识、勇于直面矛盾。只要每个党员都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担当,只要每个党员都能做到“四讲四有”,党的工作就一定会发光出彩。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硬脊梁才能挑重担。面对改革征途中的一个又一个险滩,更需要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以“抓铁有痕”的胆识和干劲,攻坚克难,敢抓敢管。敢于担当,还体现在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上。共产党员一方面要心存敬畏,约束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另一方面还要坚持原则,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敢于唱“黑脸”,敢于站出来批评有错误的人和事,不随声附和,不当老好人。
要发挥模范作用。“四讲四有”标准是全体党员的标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就要把“四讲四有”标准具体化、实践化。其实,现实中的党员大多数是默默无闻的。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自觉做到“四讲四有”,坚定信念,严格标准,立足现实,就能干大事。要始终走在前列,发挥带头作用。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带头同各种错误倾向、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发挥骨干作用。党员要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带头争创佳绩,以实际行动取得群众的信赖。要发挥桥梁作用。党员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时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与党紧密联接起来,自觉地维护和服从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