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界:小升初陷入困局多方解救

|来源:新高考网

教育视界:小升初陷入困局多方解救

教育视界:小升初陷入困局多方解救

免试就近入学是破解小升初择校热的良方,江苏南京的部分初中已经开始施行小升初电脑派位。图为家长和学生在查看南京外国语学校公布的电脑派位名单。

新华社发

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的出台,给长期以来备受困扰的小升初问题带来解决的希望。政策掷地有声,各地有了什么新举措、新经验?家长心中还有哪些疑问和困惑?我们共同关注。

“阳光招生”驱散择校风

——记浙江省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探索

记者 江 南

每年入学报名临近,家长们千方百计找门路,交几万元不等的赞助费,宁愿上学放学路上多花一两个小时,也要把孩子送进热门名校。像这样的场景,近些年在不少地方司空见惯,一些公办中小学择校比例居高不下,择校风愈演愈盛。

从底开始,一项在网上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禁择校令”的新政策在浙江省实行。浙江率先出台《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的通知》,下决心堵上公办中小学择校的“口子”,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政策出台之后第一个中小学招生季,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中,就有62个县市区公办中小学实现“零择校”,个别热门学校因择校生比例未达到明显下降的要求,被省教育厅督促整改。治理择校风、乱收费,浙江动了真格。

截至7月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实现“零择校”的县市区已有79个,其余11个县市区择校生比例也降至5%以内,杭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这6个市所辖的全部县市区都实行了“零择校”。

“教育公平,才更趋近教育的本质,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促进公平,无论是对教育和谐发展还是维护群众利益,都太重要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3b3a希平说,这些年,教育事业总体上已经从“有书读”上升到“读好书”的新阶段,公平接受教育越来越成为老百姓的新诉求,必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保证群众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阳光招生”“阳光收费”的政策在浙江全面推开,招生信息全公开,并建立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举报联动查处机制,让“阳光”驱散择校风、乱收费。按照“阳光招生”的办法,家长们可以通过教育局网站和社区公告栏,查到学区划分、各中小学招生计划、报名时间地点、需携带材料、录取办法等信息;每年录取的新生名单,也通过学校网站向家长公布。

以往择校收费大多打着向人民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旗号出现,针对这种“擦边球”,浙江建立了教育捐赠资金审核鉴证制度,进行定期审计。对捐赠人没有特定使用要求的非定向捐款,规定全部统筹用于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不得用于发放学校教职工奖金、福利、津补贴,不得用于学校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堵上择校收费的渠道。浙江规定,如果发现择校乱收费,采取“退人不退钱”的办法,让乱收费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实行‘零择校’,我这个校长过得安心多了。”身为杭州老牌名校校长的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郑仁东感叹,以往每到招生报名前,方方面面的请托电话难以招架,有时学校负责人不得不关机“躲”起来。“刚开始实行‘零择校’,学校老师还要做不少解释工作,两年执行下来,‘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观念大家都很接受了。”

郑仁东认为,实行“零择校”,是对教育公平思路的回归,也能引领家长和学校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其实在小学阶段,除了培养孩子的人格和能力,最关键的是孩子的健康。就近上学,可以让孩子多睡会儿,睡眠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在教育专家看来,择校风盛行,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家长都希望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浙江实行“零择校”、整治择校风,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更注重解决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多措并举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及弱势群体倾斜,补齐“短板”。

在杭州等地,迈出了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结成“共同体”、城乡教师流动等探索的步伐,除了改善硬件设施的不均衡,还将逐步把优质教师带到相对薄弱的学校、把城市学校的教师团队带到农村学校。

“像杭州这样的城市,绝大部分的公办小学、初中差距并不大,随着名校集团化、学校互助共同体等的形成,这个差距还会越来越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说。

“现在很多家长奔着名校,实际上是冲着名师。如果名校与薄弱学校的校长教师处在流动状态,各家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水平今后都差不多了,就不用挤破头地往有限的几所学校去了。”刘希平表示,去年以来,该省大力度推动教师校长交流,就是希望给择校风、名校热的“虚火”来一个“釜底抽薪”的治本措施。“要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能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让每个教师都能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不论学校远近、不论家庭地位高低、不论钱多钱少,都能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教诲。”

北京东城区:

学区制打破学校壁垒

记者 张 烁

3月初的一天,音乐声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资源带学校”“深度联盟学校”代表依次登台,接受授牌……这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幕,在这里,学区制综合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

小升初择校热,屡禁不止,让人困扰。择校就是择师,就是择优质教育资源,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北京市东城区开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方,学区制改革正是“按方抓药”。

其实,早在2004年,东城区就启动了学区化管理,促进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到了,东城区8大学区全部建立,学区化管理实现了全覆盖。10年间,学区化“升级”为学区制,东城区已经迈出了两大步伐:第一步,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设备设施、课程、师资共享,构建组团发展模式,逐渐缩小校际间差异;第二步,学区内优质校与普通校、同质校之间推行大年级组制、一长执两校、“中小学联盟”,进一步探索学区化管理深度发展。

打好了基础,下一步改革才有底气。如今,东城区正在迈出第三步,即成立学区工作委员会,加强学区制度化建设,积极探索学区化管理新模式、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新机制、优质品牌共享促结构化发展新体制,以及学区化建设评价机制、督学责任制度等。

“东城将全面升级学区化管理,逐步形成完备的学区制度管理体系,实现优质品牌学校学区全覆盖,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东城区教委主任冯洪荣说。

前面说的“九年一贯制”“优质资源带”“深度联盟”,是指东城将新增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打造4条优质资源带,建立14对深度联盟校,全面提升小学教育优质品牌。“九年一贯制”就是打通学段,让优质小学增设初中部、示范中学增设小学部,力争3年内在每个学区都建立起九年一贯制优质校;“优质资源带”就是打破学校壁垒,让一所优质小学为龙头,带动两三所普通小学,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带内的学校办学新模式;“深度联盟”就是通过一长执两校、联合教科研、课程硬件资源共享等,在联盟一体化下统一管理,促进优质资源的增量。

探索、完善以学区为基本单元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是学区制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冯洪荣表示,东城将通过组合、集成、提高,使各学区内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数量相匹配,最终形成稳定的学区制九年一贯、对口入学为主导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据介绍,,东城区的小升初将以学区为单位,学生通过电脑派位升入初中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除此之外,还要稳定和完善对口直升、九年一贯制入学政策,大面积提高优质资源的覆盖率,力争3年内品牌学位达90%以上。“未来,以电脑派位、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为主导方式的就近升入初中的比例将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90%以上,2020年全面优质品牌化建设完成时,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的比例将达到100%。”冯洪荣说。

这也就意味着,到2020年,东城将实现全面优质教育品牌化,通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断增大,力争从根本上破解择校难,把好学校办在老百姓身边,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

小升初考试变革: 不能以考试选拔学生

小升初的非正常化由谁在操盘?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