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级》看当下小学教育的困境

|来源:新高考网

《一年级》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校园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内部结构越来越纷繁复杂,但对外却隔离出越来越远的距离,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状态。当下人们谈论教育,多是宏观视角的,哪怕是很多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人,也并不十分了解校园生活细节,往往以宏大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达。而对于个体来说,真正的教育不在宏大话语中,在细节中。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受教育体,一节课、一位老师、一句话、一场活动……所有的东西都具有某种或优或劣的教育内涵,无数的细节构成完整的教育。《一年级》忠实地记录了当下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状态,用镜头把我们带入校园生活,为全社会各种人群,甚至包括教育工作者本身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了解当前校园生活的机会。镜头中呈现的校园生活,表面看,是具体的人遇到的偶然事件,其实种种情境都是当下校园生活中最普通最普遍的现象,可以成为我们研究这个时期小学教育的最典型的案例。镜头本身不参与教育,却记录了一段真实的教育,它可以成为这个时期小学生活最珍贵的史料,留给后人。

《一年级》选用陈学冬和宋佳作为客串主角,去“扮演”生活老师,乍一看有些不合常理,似乎只是为了制造明星效应,提高收视率。而且这两人看起来也没经过什么严格的培训,可能只是简单地进行培训,了解了一下生活老师的职责就上岗了??事实上这符合当下校园管理的事实。当下,哪怕是小学,也是以“教学”为重,生活老师非常边缘化,入职门槛普遍较低。所以小陈老师和小花老师作为生活老师的职业水平,不在相关人群的平均水平之下,甚至可能比一般的生活老师更尽职尽心尽责,更想做好,对孩子们也确实表现出更大的耐心。

应该说小陈老师和小花老师自身的素质已足够胜任这个职业角色,他们在这个角色上遇到的种种困惑,表面上看是由于某些学生、某些具体的事件造成的,其实这些困惑全部来源于一个系统??大系统是病态的,个体就是无力的;小个体如果意识不到这种病态,服从于大系统,这种无力感会更强??这就是小陈老师和小花老师,乃至许许多多小学老师经常感觉要被学生逼疯,被工作整得崩溃的原因。

这个节目的价值不在推广某种理念,而在忠实地记录,记录了当下小学教育的现状,让我们看到校园在给学生怎样的一种教育,教师正陷于怎样的困境,教育正在打着怎样的死结,我们的教育大系统面临着怎样严峻的任务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