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春节习俗,客家人过年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过春节是中国人最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传递着同样的寓意。关于客家人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客家人春节习俗,客家人过春节的习俗

客家人过春节详细简介

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最讲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汤”,主要有大肉、萝卜、肉丸和菇类。吃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尔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正月初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这一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为主,意为勤劳致富发财。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带上香烛爆竹、茶酒斋饭,上坟祭祀祖宗。祭祀完毕后,家族人便开始一家一家拜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喝着滚烫的酒。这一天,新媳妇还要和丈夫一起赶回娘家。正月初三,客家人便开始走亲戚。

正月初五,各地的圩场开始了新年的第一个圩日,俗叫“开圩”。这一天,人们忙着赶场,各种玩具、小吃特别多,还有舞狮的、舞龙灯的,格外热闹。

正月初七一早,家家户户便用炸果、炸豆腐、腊味等凑成七种佐料煮稀饭,俗称“七宝羹”,客家人认为吃了“七宝羹”,一年无病无灾。直至正月十五过了元宵,传统的过年才算结束。

如今,过年增添了许多内容,封建陋习明显减少,人们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传统的节日有了新的色彩。

陆川客家人春节

陆川客家人主要从福建省上杭县和福连珠玑巷迁徙而来。迁徙时间约为明朝中叶,按辈排,至今大体上是十八至二十代。现在,陆川约有五十多万客家儿女,和邻县博白均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地。

陆川客家人过年讲究的是热闹、隆重、团圆。一般冬至前后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主人把鹅、鸡、鸭用笼子关住,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这个过程谓之“槽”。到了过年的时候,鹅、鸡、鸭就会养得肥肥的,主人宰杀时就会十分高兴,如果家禽养不肥,主人就会感到没面子。以前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都要举行祭灶仪式,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灶君取下烧掉,年三十凌晨把新灶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烧饼之类祭品,在灶前烧香送、迎灶神。不过,这个仪式到现在只存于一些偏远的客家村寨,大部分地方都消失了。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前后,要择吉日打扫卫生,浆洗衣裳、被褥、蚊帐、窗布等物,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陆川县北的客家人喜欢爆米花,县中的客家人喜欢包粽子,县南的客家人喜欢炸“油鼓”。“油鼓”是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圆,要掌握火候,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这大概是“油鼓”一词的来历吧。“油鼓”呈金黄色,入口香而软,并且耐贮藏,的确是独特风味的客家小吃。

陆川客家人喜欢吃鹅肉,鸡肉反成其次,有“无鹅不像年”之说。据老一辈人说,从前客家人颠沛流离,生活比较贫困,而鹅个头大,生长速度快,耐饥少病,没有饲料时还可用青草喂养,非常适合客家人迁徙时带在身边。而且鹅大肉多,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体现客家人豪爽的性格,走亲戚时带上一大块肉也有面子。笔者小时候见农村家家户户都养有鹅,少的几只,多的十几只,一到春节鹅的叫声此伏彼起,未见人影,先听鹅声,饶有情趣。现在,养鹅已成规模化产业,尤其是陆川县乌石镇的养鹅业蓬勃发展,乌石白切鹅也成为一道餐桌佳肴,风靡广西,走向全国。

大年三十是过年气氛最为浓厚的一天,家家拜山神、社公、土地,户户在厅堂挂像祭祖宗。在大门口贴上春联,房间、谷仓、禽畜栏、家具、床铺,甚至水缸都贴上红纸条,即所谓的“利市”。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新衣。除夕之夜,不管多远的亲人都要赶回来吃团圆饭。吃罢团圆饭,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都要灯火通明,叫“点岁火”,连猪舍牛栏也不例外。正月初一不准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都不准讲不吉利的话,否则就要被掴嘴,名曰“打发新年财”。初二是走亲戚拜年的时间,特别是新婚夫妇一定要去岳父母家拜年,去时要带一对小母鸡,要祭拜岳父母家的祖先,并告知祖先女儿已出嫁成家。初三客家人认为是“三穷”日,不喜欢到别人家,也不欢迎别人到家里。这一天一大早要开门扫地,喻示把“穷鬼”扫出门,一边扫地一边唱:“金银财宝担担来,乞儿穷鬼出门去,你出不出?不出扫把打屎忽(屁股)”,接着又用扫把左右打几下。把垃圾堆成一堆烧掉,放一串鞭炮,表示送走了“穷鬼”。有些地方早上有吃“岁饭”的习俗,即前一天晚上先把饭蒸好,等到明早吃。吃饭前先要供奉神仙和祖先。初四也是拜访亲朋戚友的时间。“初五、初六,有酒无肉”,这是过去客家人生活的写照,现在生活富裕了,别说初五、初六,就是到了年十五(元宵)也会餐餐有鱼有肉。改革开放以来,陆川的年轻客家人大多外出打工,初五、初六也是该启程到外面闯世界的时候了。

闽西客家人春节习俗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

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这红烧猪蹄很有特色,不仅肉烂,更是香浓可口,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当地的植物根茎,因此形成的香味独特;“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再将整个大萝卜和整棵的芥菜加进去,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刻。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进食也还有一番讲究。鸡头由长者吃,翅膀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臂(腿)。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看作会添丁,掉落了筷子当作有食缘……守岁,也称点岁火。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这将意味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春节年夜饭习俗 过年的习俗汇总

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习俗资料汇总

云南春节习俗有哪些 云南过春节的习俗

老北京春节习俗 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东北春节习俗 东北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汉族春节习俗资料 汉族过春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