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邢台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邢台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

小米饺子十六(正月十六)菜

广宗、巨鹿、南宫一带不少村庄,每到正月十六这天早晨,差不多家家都吃“珍珠元宝饭”。所谓“珍珠元宝饭”就是小米饭内煮饺子,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呢?它的起因源自广宗,这里面含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明朝成化年间,广宗城南李家庄有个姓李的姑娘,父母死得早,从小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当地人说,这姑娘原来是天上侍奉王母娘娘的仙女,由于她受不了天宫清规戒律的束缚,羡慕人间的自由,王母娘娘把她贬到凡间。并且还让她生了一副丑模样儿,别看她模样长得丑,却倒是心灵手巧。她用剪刀剪窗花,右手剪、左手丢,丢下来的花花草草落地就能生根;丢出的纸蝶,纸鸟儿,拍拍翅膀就能走。她的嫂子心眼小,嫌她吃得多,嫌她长得丑,又想到日后还得为她花钱置办嫁妆,横竖嫌她碍眼。

有一天忽然传来消息,说在京城做大官的崔恭要在故乡挑选一位夫人。应选那天,一个个姑娘打扮得像花似的,看热闹的就更多了。李家的这个丑姑娘也想进城看热市,她嫂子没好气地挖苦她说:“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那模样儿,莫非你也想当什么夫人?唉呀呀,除非等日头从西边出来!”这姑娘没敢言语,忍着满肚子的委屈进了城。只见大堂正中端坐着一个人,人们说那就是在京城做尚书的崔恭。再看堂前有一通躺倒的大青石碑,宽有二尺多,长有八九尺,碑的两端有专人护守着。这时,一个管事的大声向众人喊道:“为了表示崔大人的一片诚心,凡是应选的都得先往这石碑上行磕头礼,谁能一下子把石碑碰坏,谁就有希望入选”话音刚落,下边的人就望着那巨大的石碑议论纷纷。有的说:“谁的脑袋也是骨头和肉长的,把头碰烂也休想把石碑碰坏!”有的说:“天下没有那么傻的姑娘,今天恐怕选不成了!”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们都悄悄往后闪,独有李姑娘心里暗想:“自己生来命苦,从小没有父母,回到家里说不定又会挨嫂子的奚落,倒不如碰死在这里……”于是便迈开大脚板“腾腾腾”来到碑前,以袖掩面,一头撞向石碑,只听“噗哧”一声,石碑竟被撞了个大窟窿,她的头却没有留半点伤痕。原来这是一个用纸糊成的假石碑。这时候,堂下一片欢腾。崔尚书见这女子对自已一片真诚,又听说她心灵手巧非同一般,便当场选为夫人。李姑娘回到家里,她嫂子对她也不另眼相待了,连声说;“怪不得人们都说我妹妹有福哩!好妹妹呀好妹妹,千错万错都是嫂子的错,嫂子我太对不起你了!”姑娘却说:父母死的早,嫂子把我拉址大也不容易,今后我还得报答你对我的养育恩情哩!”

婚期定在正月十六这天,正月十五的晚上,李家姑娘做了个梦,梦着王母娘娘对她说:“你不仅心灵手巧,还能受屈忍耐、宽于待人,你已立功赎罪,玉皇大帝还要给你降福,到娶亲那天,你在娘家先喝一碗米饭,到路上吐出来的米粒就会变成珍珠……”

正月十六这天,花轿临门,锣鼓喧天,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村上的男女老少都来为李家姑娘送行。一路上,姑娘不断把金黄的小米粒从轿里吐出来,真怪,那米粒一落地就变成闪闪发光的珍珠,路旁的大人小孩儿你拾三颗我拾两颗,都高兴得没法儿。

在广宗城北一带,按老习惯,新娘子下轿后头顿饭吃的都是饺子,婆家听说新夫人福气大,吃小米能吐珍珠,就把头顿饭改成了小米饭煮饺子。吃饭时打开锅一看,锅里的饺子成了一个个银元宝,小米粒变成了一粒粒晶莹的珍珠,村里人都说这位新夫人有福气。从那以后,该风俗在广宗、巨鹿、南宫一带传开,每到正月十六这天早晨,不少村里家家吃“珍珠元宝饭”,意思是想借这个缘由图个吉利。

女子不给娘家长辈拜年

在邢台市不少地方有出嫁的女子不给娘家长辈拜年的民俗,这一习惯的形成,考证起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百里为王的时候,在清河县刘保庄西北有个李子花村,一刘姓人家有个秃姑娘,满头满脸秃疮疙渣子,十人见了九人恶心,她却不知害羞,整天唱着:“柳叶青,柳叶黄,朝廷选我当娘娘。柳叶黄,柳叶青,朝廷选我当正宫。”

一天秃姑娘正拿瓢挖面子,听说村里来了皇上选美的轿子,就把瓢扣到头上,跑去看热闹。选美的钦差一眼看见了她,便指着说:“这姑娘入选了。”原来南海大士给皇帝托梦,让他选头上扣瓢的秃姑娘。秃姑娘被选进宫后,皇上就照南海大士的指点,叫她用金盆洗头,银盆净面。她一洗头,从头上掉下一个金瓢来,露出了漆黑的头发。再也不秃了。她又一净面,从脸上掉下一片银瓦来,露出了嫩生生的粉脸,比天上的仙女还美,当即被皇上封为正宫娘娘。

秃姑娘当了正宫之后,娘家的两个侄子大青和二青,就仗着姑姑的势力胡作非为起来。每逢乡里娶亲的轿子在李了花村路过,他们就把新娘了抢进府里。刘娘娘闻知此事,就乘一顶乡下娶亲的小轿子下来查访。轿子一进村,就被大青、二青抢到府去。掀开轿帘一看,轿里坐的竟是姑姑刘娘娘。吓得二人急忙跪地求饶。刘娘娘说:“看在姑侄份上,饶你两个不死,抬起头来。”他二人抬起头,刘娘娘拿出一个火筒,把他两个的眼睛拧了下来,疼得嗷嗷直叫,刘娘娘严惩家侄,为民除害的事,受到乡人称道。每逢过年娘娘回娘家省亲,男女老幼甚至族中长辈都前来参拜,娘娘没有机会给长辈们拜年,从此清河县境留下女子不给娘家长辈拜年的风俗。后来,这一民俗又传至其他各县。同时,婿以妻贵,故女婿到丈人家都坐上把椅子。

龙灯和狮子舞

龙灯,也叫龙舞、玩火龙。流行地方很广,起源时间也很早,汉代《春秋繁露》上,已有关于龙舞的记载。唐宋以来,不仅不少地区有舞龙祈雨的风俗,龙舞还成为节日社火中的重要舞队。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就曾写到“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我们现在玩的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但都为单数,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做“布龙”。有的一龙独舞,有的搞两龙,一条红龙,一条青龙,由一个人持彩珠戏龙作舞,叫做“二龙戏珠”。此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长板凳扎成的“板凳龙”等多种形式。在邢台西部乡村,曾有临街牵几条铁丝,把龙挂在上面,龙腹安装电灯,在一边拉绳舞龙,也别有一番情趣。

狮子舞,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据《汉书?礼乐志?孟康注》记载,汉代就已流行。现在的狮子舞,一般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叫做“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叫做“少狮”。另有一个人,扮做武士,手持彩球逗引。狮子舞在表演上可分“文狮”“武狮”两种。“文狮”主要刻画狮子温驯的神态,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狮子舞的动作技艺性很强,经加工提高,还走上杂技舞台。

旱船和太平车

新春佳节,人们都爱闹社火。在花花绿绿、载歌载舞的社火队中,邢台这一带常见的两种形式,就是划旱船和推太平车。

划旱船,也叫采莲船,船身大多是用竹、木和秫秸扎成长方形,外边蒙上布,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间,就象一个姑娘坐在船上;另一个人头戴毡笠,手持木桨,扮做船夫模样,两人边行边舞,如行船于水面之上。

推太平车,也叫车灯、小车舞。是用竹子或木条扎成独轮车架,外边蒙上布,也是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间,好像坐车的样子,有的还在腰前车架上安两条盘起的假腿,很像一个姑娘盘脚坐在车子上;另一个人一般为庄稼汉打扮,在后面推车,模仿推独轮车的动作,和车中女舞者配合,翩翩起舞。

旱船和太平车,都是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形式,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发源时间也很早。其中旱船历史悠久,在唐代已经流行(见《太平广记》)。不仅在民间表演,还经过改造成为宫廷舞蹈。据宋朝田况《儒林公议》上说,五代时前蜀皇帝王衍曾做蓬莱山,以绿罗画水纹铺在地上,上置莲花,让跳舞的人乘彩船在绿罗上转动。宋朝时仿效这种方式,宫廷舞队中有采莲队,跳舞的人身乘彩船,手执莲花而舞,名称叫做“采莲队舞“。与此同时,民间划旱船也很盛行,不少记叙宋代风俗的著作,都写到节日街头民间舞队中有划旱船演出。

邢台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邢台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