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淄博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独树一帜。在山东的很多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众多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伴着精彩纷呈的民俗艺术,一起闹新春。

火树银花淄博花灯

淄博花灯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自贡花灯、哈尔滨冰灯并称中国民间花灯艺术的三朵奇葩,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淄博花灯艺术发朝于古齐,成熟于明清,鼎盛于现代,以其璀璨的光彩闪耀于淄博古代文明史册,装点着淄博现代社会生活,被誉为淄博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大餐周村游艺

周村游艺有狮子、龙灯、高跷、旱船、秧歌、竹马、芯子等民间扮玩表演,表演队伍达万人之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日,周村周边的城乡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周村观看周村游艺和元宵灯会,万人空巷。

独树一帜的章丘芯子

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一种古老的扮玩活动,因酷似蜡烛台上的灯芯而得名。古时为驱逐邪魔祈求吉祥,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文化娱乐形式。铁制的“芯子架”重达40公斤,分座叉和上叉两部分,将座叉固定在扛芯子的青壮年身上,挑选一名7至9岁的儿童,将孩子的腿固定在上叉上,再将上叉固定在座叉上便可以舞将起来。演出时,一身盛装的扛芯人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下串起花步,肩上的“穆桂英”、“贾宝玉”、“林黛玉”们长袖飘飘、翩翩起舞,在周围旱船、秧歌队伍的簇拥下,气势颇为壮观。

男性舞蹈代表商河鼓子秧歌

商河鼓子秧歌源远流长,其舞技健美、气势磅礴,被誉为“汉族民间男性舞蹈的代表”。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动的高潮日。鼓子秧歌表演的基本特征是“跑”,自始至终,所有演员在不停地跑动,在跑动中相互交流感情,表现自我。2006年,商河鼓子秧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歌有舞有乐的兖州花棍舞

兖州花棍舞又称打花棍,在宋元时期。表演形式有歌、有舞、有乐,音乐形态、舞蹈风格、器乐交相呼应,单打、双打、多人混合打花样繁多。花棍舞表演内容喜庆、动作活泼、队列变换灵活,老少皆宜,深受群众喜爱,载歌载舞、花棍叮当、声调欢快的“兖州花棍舞”已成为兖州民间表演艺术的一个特色品牌。

全国唢呐之乡薛城

薛城区的唢呐演奏,在全国享有盛名。薛城唢呐表演内容喜庆、动作活泼、老少皆宜,深受群众喜爱。1996年,薛城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唢呐之乡”。目前,活跃在薛城的民间唢呐艺人就达1500多人。2009年“薛城唢呐”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淄博人通常在农历的腊月三十,各家各户就把过年的一切准备好了。不仅要把室内、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要在窗上贴上精美的窗花,门媚挂上挂笺(过门钱),炕头贴上年画,院门、屋门、粮囤、箱相等处贴上春联和“福”字……除此之外,淄博人过春节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习俗,快来看看吧。

接年

淄博称“请神”。即在除夕日落前,由家中男性青少年提着马(纸吊儿)到坟莹或村外,接已故祖先回家过年。焚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很有凤趣的习俗和传说,淄博也不例外。

香烧纸后,口喊:“爷爷、妈妈(奶奶)回家过年了!”然后回家,算是对祖先尽了孝。接年之后,直到初二夜里便不能扫地了,扫地意味着对祖先不恭,也会扫走财运。现在,有些农村此风俗还在流行。

守岁
接年后,人们便开始守岁了。

守岁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屋内灯光通明,一家人欢聚一堂,喝团圆酒,吃年夜饭,男女老少,尽情欢乐。年夜饭中,鱼是不能少的,取“连年有余”之意,但没有鳞的鱼不能上席。驴肉、马肉、兔子肉等所谓“杂乱肉”也不能上席。

年夜饭中饺子是主要的,饺子馅里要放上花生、枣、栗子、硬币、糖果、年糕等,谁吃到这些东西就要说上一句有关的吉庆话,如吃到一块糖则是“有甜头”,吃到一枚硬币便意味着“有钱花”。

守岁时禁忌最多,说话做事都要十分谨慎。“破”、“坏”、“散”、“死”、“赔”、“病”、“输”、“痛”等下吉利字眼都不能出口,不能骂人,不能打骂孩子。饺子破皮了,要说“挣”了,蒜要叫“义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赶快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

胶州民间过年,打碎了碗碟,要将碎片扔到井里,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说话,这样才可以消灾免难。所以民间就有了“大年五更死了个驴,下好也说好”的俗语。守岁要守到新旧年交接的时刻,也就是俗话说的“大年五更”。这时还要祭天地、敬祖先、吃滑扎(饺子)、放鞭炮,至此,就算是辞别了旧岁,迎来了新春。

近几年,在淄博,守岁习俗已淡化,除全家欢聚一起喝团圆酒、吃团圆饭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拜年
辞了旧岁,接着给长辈拜年。先从自己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起,叫“家拜”。再出门给本家中的长者拜年(一般属未出五服者),叫“近拜”。长辈要拿出钱来分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叫“压压腰”,城市习惯叫“压岁钱”。大年初一给家族中长辈拜年,称“元拜”。有时,还由本族长者率领到外姓家拜年或互相集体拜年,以加深感情,叫“团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