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黄冈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湖北黄冈的春节风俗习惯有

小年 农历(下同)腊月十三、二十四谓之“小年”。从此日起,开始杀年猪、办年货、打豆腐、扯挂面、扫扬尘、洗衣被、操办年事。是日夜,备酒菜、香烛,“送灶神”、“接祖宗回家过年”。人称灶神为“司命菩萨”,俗传它是天宫的使者,对人间体察民情善恶。是夜返回天宫回报,人们设祭送行。祭品中特置糕粑、米糖。用意在以粘灶王爷的嘴和牙,好让他只讲好话不讲坏话。祭毕,揭去灶神的旧纸像,换上新像,又拟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从此夜起,灶头上点盏麻油灯至正月十五。

接祖宗回家过年的方式,置一桌酒菜,摆酒杯十只,筷子十双,家长斟酒、燃香嘱曰:“某祖、某祖回来过年”。

春节 又称“大年”。过大年尤其隆重。庆贺之度贫富大殊,但年胜年的希望相同。欢庆方式吃年饭(也叫“还福”、“吃团圆饭”) 时间一般在腊月二十八至三十日晚。三十早晨吃年饭的人爱“比早”,许多家吃完时天还未亮。还福时家中菜肴,尽其所有。富家过年大鱼大肉,贫家萝卜、豆腐和几块猪肉而已。不管菜肴如何,一家人最好一个不缺。吃前燃放鞭炮、祭供祖人,并关闭大门,吃过再开门。这一天尽说吉利话(如把鸡蛋叫“元宝”,不得说“鬼”、“病”、“大肉”等)。为避免儿童哭闹,尽量满足其要求。且在此之前于门、墙上贴“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不忌童言”的纸条,有的甚至用鞋底把孩子的嘴揩一下。做年饭的炉灶柴火任其烧完,不能退出,否则有“退财”之忌。

年饭前后,打扫庭衢,备足食用水,并放鞭封井。此后一两日不担水、不扫垃圾、不泼水室外。此习俗今多有改变。

贴春联 多数地方有贴春联、门神、年画的风俗。春联贴门柱上,门神贴大门板上。门神摹拟秦叔宝、尉迟恭像。黄梅县至今尤盛行贴春联,被誉为“楹联之乡”。

守岁 是晚,各家烧炭火或树蔸子火“守岁”。在堂屋里烧旺火、表示生活越来越“红火”。家长给小伢“压岁钱”。大人小孩围在火边,边吃瓜子、花生,边“谈年”。年长者起码要在转点“接到新年”后才上床“纳福”(睡觉)。转点时要放鞭炮、喝肉汤。当家人常守岁到天亮,谓之“年待我一年,我守年一夜”,祈盼“年”保佑新年全家平安。今城镇人看罢“春节大联欢”电视节目,不约而同地放鞭炮焰火迎年,喧闹一阵后“封门”(亦曰“封财门”)歇息,至天亮开门时又放鞭“出行”。

拜年 正月初一日一般不拜年,早上只在邻里乡亲中串门走动;初二后几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先至亲后远亲、朋友。旧时一般提“糖包”,今有送烟、酒、糖、糕点,多为晚辈孝敬长辈之意。

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玩花灯、龙灯。民谣曰:“三十火,十五灯,过了十五没洋经(没趣味)”。玩灯很有文气。它从邀灯到扎灯、祭灯、发灯、接灯、窝灯,一一显示村民的聪明才智。玩灯在十三“试灯”,十五“游灯”,十六“落灯”。所到之处皆摆香案、列果品、陈花树,放鞭接送。今城镇举行灯展、灯会和灯谜游戏。

旧时有“荡十五”习俗,常与赶灯戏并行。十五清晨,人们吃罢元宵,更换衣裳,扶老携幼,慢慢“荡”到戏场。看罢戏再“荡”回,至晚男人给祖先坟台插支蜡烛,曰“送亮”。

花朝 二月十五,民间说是“百花生日”。农妇采嫩蒿(俗呼“软曲”)舂烂和粉做“软曲粑”,作为节日食品赠送亲友。旧时各地都接戏班闹花朝,有的与二月十九日的“观音会”结合欢庆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