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怀化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年味渐淡......老一辈怀化人过年的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现在,怀化已经是一个地级城市了。其实,解放前的怀化是指泸阳,鹤城区叫榆树湾,石门叫“沙门”。土生土长的怀化人说的是“东乡话”,说得比较土和闷骚,一般人比较难听懂。

打糍粑

说起过春节的习俗,怀化人是比较讲究的,早早的就“杀年猪”、“打糍粑”、“蒸甜酒”、“做散饭”。为过年做好准备。春节,从大年三十持续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沉浸在过年的浓烈气氛中。

杀年猪

大年三十,人们的早饭吃得非常早,只做一个菜:把青菜、胡萝卜和腊肉等一起炒;吃完早饭,大人们去赶集,然后早早的回家做年夜饭。一般的家庭都会煮腊猪头肉吃,下午三点左右,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团年”。晚饭前,大人们会敬一下神灵和祖宗,放大炮、鞭炮。谁家的炮先响起来,表示这家人开始吃年饭了。过年,免不了喝酒,并且喝得是自已家酿制的米酒。

团年饭

正月初一,农村有“抢井水”的风俗,大家趁天没亮就去挑井水,看谁家能够抢到新年的第一桶井水,预示着新的一年有好运气、丰收、吉祥。正月初一到初三,早餐只能吃糍粑;晚餐很丰盛,大鱼大肉,必不可少。

正月初三以后,家家户户轮起喊年饭,今天我在你家吃,明天你在我家吃。小孩们从正月初一开始,三五成群,串门拜年,好不热闹。大人会给孩子们打发甘蔗、糖果,并说上几句吉祥话,愿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怀化是火车拖来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化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过年习俗慢慢淡化,但在一些偏远山区,仍然保留了这种土味浓烈的过年氛围。

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三 糖瓜粘

小年

我们商城县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有的地方还把糖涂在灶神爷的嘴巴上,让他去天上跟玉帝汇报工作时能多说人间的好话。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传说这天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不过民间也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人们认为二十四打扫完房子了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

腊月二十六 烧年肉

旧时候社会不发达人们只有在过年时候才能频繁吃到肉,当然即使在今天,人们过春节依然是以吃肉为主。

腊月二十七 杀年鸡

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腊月二十八 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二十九 去打酒

腊月二十九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九,去买酒”。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 闹一宿

从除夕开始就进入春节的高潮了,关于除夕旧习俗很多:不许动剪刀、不许说不吉利的话等等。当然全国各地都必须做的事就是除夕守岁,也有的地方在凌晨十二点新旧年之交的时候下饺子吃。

大年初一 去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事就是拜年了,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示尊重。

大年初二 金吠报春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在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大年初三 老鼠嫁女儿

大年初三,老鼠嫁女儿。还有一种老说法认为初三是肥猪拱门的日子。

大年初四 迎接灶王爷

大年初四,农历正月初四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初五 开市接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各位商户老板开市迎接财神的日子。

大年初六 千家送穷鬼

正所谓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正月初六"送穷",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又称"穷子"。

大年初七 人寿年丰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正月初七叫“人节”,源于古神话:传说女娲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从汉朝开始有“人节”的习俗。

大年初八 谷日惜粮食

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要是天气晴朗就寓意着丰收,天阴则年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