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冯延巳_清平乐·雨晴烟晚翻译
|来源:新高考网
清平乐 冯延巳,闺怨词,写一位少妇在家思念远方的丈夫,等他归来,表露了女主人公淡淡的哀怨。本文由新高考网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字词解释:
砌:台阶。
特地:特别。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
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如果说上片的最后两句只是让读者领悟到她独处的余味,那么下片的开头就承上启下,点明了一个“独”字。“黄昏独倚朱阑”,说明她在等待归人,也可以理解前面她为什么那样凝神于双燕了。这个“独”字正是透露此词怀人要旨的字眼。从“雨晴烟晚”到黄昏,再到眉月斜挂西南,夜色渐深,她等待归人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在这静夜,望月思人的情怀也更浓更深了。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意无疑是精神体验所致。这个春夜她恐怕要在寂寞的期待中度过了。这首词的下片的意境颇有点像李白的《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写的是女子秋夜怀人之怨,用的是露湿罗袜的形象;冯延巳写的是春夜怀人之怨,用的是风拂罗衣的形象,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的心情和盼待归人有无结果,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余韵。作者资料阅读:
冯延巳 (903--960)南唐诗人,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1]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以上这篇清平乐 冯延巳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新高考网!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字词解释:
砌:台阶。
特地:特别。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
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如果说上片的最后两句只是让读者领悟到她独处的余味,那么下片的开头就承上启下,点明了一个“独”字。“黄昏独倚朱阑”,说明她在等待归人,也可以理解前面她为什么那样凝神于双燕了。这个“独”字正是透露此词怀人要旨的字眼。从“雨晴烟晚”到黄昏,再到眉月斜挂西南,夜色渐深,她等待归人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在这静夜,望月思人的情怀也更浓更深了。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意无疑是精神体验所致。这个春夜她恐怕要在寂寞的期待中度过了。这首词的下片的意境颇有点像李白的《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写的是女子秋夜怀人之怨,用的是露湿罗袜的形象;冯延巳写的是春夜怀人之怨,用的是风拂罗衣的形象,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的心情和盼待归人有无结果,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余韵。作者资料阅读:
冯延巳 (903--960)南唐诗人,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1]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以上这篇清平乐 冯延巳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新高考网!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