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养生论 原文_嵇康养生论 译文
|来源:新高考网
嵇康养生论 原文,养生论是嵇康众多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作品,这篇作品不是谈文学谈思想,而是与后人谈养身,谈修心养性,也算是开创了早起养生的先河,下面是关于养生论的原文和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嵇康养生论 原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
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
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
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
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
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
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
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
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
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嵇康养生论 译文:
世上有人认?神仙可以通过学习变成,不死可以经过努力实现。有人说:高寿至多一百二十岁,古今相同,超过这个寿限以上,没有不是虚假的。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实情。愿试以粗略地论述这个问题。
神仙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是古代书籍里记载的,前代史书中传说的,都明白地论述了神仙之事,神仙存在是必定的了。似乎他们独受异常之气,禀承天然,并非是久学所能实现的。至于导气养性得当,用来达到性命的极限,长则获一千多岁,短则大约数百岁,是可以有的。但是世人都不精于导气养性之术,所以没有什麽人能达到这样的寿限。
凭什麽证明这一点呢?通过服药来发汗,有时不能得汗;这羞愧之情一旦聚集,便大汗淋漓。整个早晨不食,就昏昏沈沈地想睡;而心怀深忧,便直至天亮也不合眼。梳子用来理鬓,厚酒可以使面?红热,只是得到这样的结果;而勇士之怒,其怒容所见大不相同,竟至头发坚立顶起帽子。从这些方面说来,精神对于形体,好比国家有君王一般。精神在内部躁乱不安,形体就会在外部遭到损害,好象国君在上位昏庸,国中之人使会在下面作乱一样。
在商汤大旱之年种植庄稼,偏受过一回灌溉的庄稼,虽然最终难免枯死,但必然迟些时日枯萎。既然这样,那末灌溉一次的益处实在不可轻视啊。然而世人常说发怒一回不会侵害生机,悲哀一次不能伤及身体,使轻率而放纵,这好比不明灌溉一次的益处,却期望由枯萎的禾苗结出茁壮的稻谷一般。所以有才德的人懂得形体依赖精神而形成,精神凭籍形体而存在,领悟生机的容易丧失,明晓一过的危害。所以陶冶性情用来保养精神,安定心志用来健全形体,爱憎忧喜等情感不存于心,清静淡泊,没有任何贪恋,从而使体和气平;又施行呼吸吐纳的养生方法,服食丹药,调养身体,使形体与精神互相结合,表里完全贯通。
田种法,一亩收得十斛,就称它良田,这是社会上的一般看法。不知区种一亩可收一百多斛。田地、种子相同,由于种植管理的方法不同,功效就相差很远。说商人不能获取十倍的利息,农夫没有获取百斛的希望,这是墨守常规而不知变通的看法啊。
多吃豆令人身重,过食榆使人嗜睡,合欢可以叫人消除仇怒,萱草能够让人忘掉忧愁,这是愚蠢之人和聪明之人共同知道的常识。荤辛的大蒜伤害视力,有毒的河豚不养身体,这也是一般的人都懂得的道理。身凡居头部会逐渐变黑,雄麝食柏药能?生麝香,居住在山区颈部容易生瘿,生活在晋地牙齿常会发黄。从这些事例推而论之,凡是所食之物,其气皆能熏陶情志,染变形体,没有什麽不相合的。难道只是多食豆使身体重滞而不能轻捷,多食蒜使眼睛伤害而不能使它明亮,多食枣使牙齿变黄而不能坚固,多食柏药而使雄麝?生香气而不能发出腥味吗?
所以神农氏说:“上品药延年益寿,中品药调理情志”的话,实在懂得性命的道理,并通晓保养啊。但是一般人不明这一点,只看到五谷的作用,双目被外界之物迷惑,只沉这在歌舞女色之中,雨耳?淫邪之声充斥,厚味煎熬他们的脏腑,酒浆腐蚀他们的肠胃,香气朽烂他们的骨髓,喜怒扰乱他们的正气,思虑消耗他们的精神,哀乐祸害他们的纯和之性。以藐小单薄的躯体,却受到多方的攻伐;以容易耗竭的身子,却遭致内外的夹击。人身并非木石,怎麽能够久长呢?
那些过于自用的人,饮食不能节制,就发生各种疾病;贪恋女色不知厌倦,就导致精力衰竭;风寒邪气侵袭,各种毒物伤害,中途死在这些灾难之下。世人都知道并给以嘲笑、哀怜,说她们不善于养生。至于养生失当,对于致病的迹象疏忽,这些迹象累积就形成损伤,多次损伤便导致衰弱,由衰弱而发白,由发白而疲极,由疲极而死亡,竟迷迷糊糊地不明衰亡之因。中等才智以下的人,认?这些是自然现象。即使稍微醒悟,也都在得病时叹息悔恨,却不知在病患未有征兆时小心地防范各种危险。这好比齐桓侯身染致命的疾患;却谴责扁鹊的先见之明,把感觉病痛的时候,作?患病之初啊。病害在刚露征兆时已经形成,却在其显著时方才救治,所以有毫无功效的治疗;奔竞于常人之间,所以只能达到一般的寿限。全面观察人间,没有不都是这样的。一般人喜用多数人的情况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用与常人相同的寿限来安慰自己,认?天地间的事理,完全在这里了。有些人即使听说养生之事,却以一孔之见判断,说它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其次,有些人犹豫不决,虽然稍微庶慕养生的精妙,但是不知道它的道理;又其次,有些人尽力服食丹药,一年半载以后,用力辛勤却未获效验,志意已经衰退,半途而废。有的人补益身体好象田间小沟的的涓涓细流,而消耗正气却如海水归处的奔腾洪流,还想坐待明显的报答;有的人强抑感情隐忍欲望,舍弃宏愿。而食色的嗜好常在耳目之前,养生的功效却在数十年之后,又担心两者都要失去,心中犹豫不决,思想交争于内,物欲引诱于外,食色嗜好与养生功效互相排挤,象这样必然又导致失败。
养生的道理精微深奥,可以从事理上推知它,难以用眼睛来识别它。譬如枕木、樟木生长到七年,然后方可分别。现在以急于求成之心,跨入清心寡欲之路,意图速成却收效缓慢,希望切近却应和遥远,所以不能坚持到底。
?多的人既由于不明养生的功效就不探索,而探索的人因?不能专心就失去功业,偏执一端的人因?不全面施行养生方法就不获成效,追求技艺的人因?小道就自行沉迷。所有这几种人,要速成长寿,万人中没有一人能成功。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心地清净虚无,精神专注通畅,减少私情欲望。知道名利地位伤害精神,所以忽略不求,并非在思想上贪求而在行动中强行克制;认识厚味危及生机,所以弃置不顾,并非内心贪恋然后抑制。名位厚味因能使心受害就不留存于心,精神气魄因淳朴恬静而特别饱满。胸怀坦荡没有忧愁,心地宁静没有思虑。又用纯一之理约束自己,用和协之气调养自己,和之气和纯一之理逐日增加,最终达到安定境界。然后用灵芝重蒸,用甘泉滋润,用朝阳沐浴,用音乐安神,无所作?,自有所得,身体轻健,心境沈静,忘掉物质的欢乐然后愉悦常足,摆脱形体的劳累然后身体长存。象这样坚持下去,几乎可同羡门、王乔比较年寿短长,怎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嵇康个人资料:
嵇康(224年-263年,一说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嵇康的主要成就在于,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嵇康最有名的诗:《广陵散》,《养生论》
《广陵散》介绍: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养生论》介绍:
养生论文名。三国·嵇康作。本文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本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文章论述透彻,富有文采。现存《嵇中散集》、《昭明文选》等书中。
嵇康养生论 原文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嵇康养生论 原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
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
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
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
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
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
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
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
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
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嵇康养生论 译文:
世上有人认?神仙可以通过学习变成,不死可以经过努力实现。有人说:高寿至多一百二十岁,古今相同,超过这个寿限以上,没有不是虚假的。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实情。愿试以粗略地论述这个问题。
神仙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是古代书籍里记载的,前代史书中传说的,都明白地论述了神仙之事,神仙存在是必定的了。似乎他们独受异常之气,禀承天然,并非是久学所能实现的。至于导气养性得当,用来达到性命的极限,长则获一千多岁,短则大约数百岁,是可以有的。但是世人都不精于导气养性之术,所以没有什麽人能达到这样的寿限。
凭什麽证明这一点呢?通过服药来发汗,有时不能得汗;这羞愧之情一旦聚集,便大汗淋漓。整个早晨不食,就昏昏沈沈地想睡;而心怀深忧,便直至天亮也不合眼。梳子用来理鬓,厚酒可以使面?红热,只是得到这样的结果;而勇士之怒,其怒容所见大不相同,竟至头发坚立顶起帽子。从这些方面说来,精神对于形体,好比国家有君王一般。精神在内部躁乱不安,形体就会在外部遭到损害,好象国君在上位昏庸,国中之人使会在下面作乱一样。
在商汤大旱之年种植庄稼,偏受过一回灌溉的庄稼,虽然最终难免枯死,但必然迟些时日枯萎。既然这样,那末灌溉一次的益处实在不可轻视啊。然而世人常说发怒一回不会侵害生机,悲哀一次不能伤及身体,使轻率而放纵,这好比不明灌溉一次的益处,却期望由枯萎的禾苗结出茁壮的稻谷一般。所以有才德的人懂得形体依赖精神而形成,精神凭籍形体而存在,领悟生机的容易丧失,明晓一过的危害。所以陶冶性情用来保养精神,安定心志用来健全形体,爱憎忧喜等情感不存于心,清静淡泊,没有任何贪恋,从而使体和气平;又施行呼吸吐纳的养生方法,服食丹药,调养身体,使形体与精神互相结合,表里完全贯通。
田种法,一亩收得十斛,就称它良田,这是社会上的一般看法。不知区种一亩可收一百多斛。田地、种子相同,由于种植管理的方法不同,功效就相差很远。说商人不能获取十倍的利息,农夫没有获取百斛的希望,这是墨守常规而不知变通的看法啊。
多吃豆令人身重,过食榆使人嗜睡,合欢可以叫人消除仇怒,萱草能够让人忘掉忧愁,这是愚蠢之人和聪明之人共同知道的常识。荤辛的大蒜伤害视力,有毒的河豚不养身体,这也是一般的人都懂得的道理。身凡居头部会逐渐变黑,雄麝食柏药能?生麝香,居住在山区颈部容易生瘿,生活在晋地牙齿常会发黄。从这些事例推而论之,凡是所食之物,其气皆能熏陶情志,染变形体,没有什麽不相合的。难道只是多食豆使身体重滞而不能轻捷,多食蒜使眼睛伤害而不能使它明亮,多食枣使牙齿变黄而不能坚固,多食柏药而使雄麝?生香气而不能发出腥味吗?
所以神农氏说:“上品药延年益寿,中品药调理情志”的话,实在懂得性命的道理,并通晓保养啊。但是一般人不明这一点,只看到五谷的作用,双目被外界之物迷惑,只沉这在歌舞女色之中,雨耳?淫邪之声充斥,厚味煎熬他们的脏腑,酒浆腐蚀他们的肠胃,香气朽烂他们的骨髓,喜怒扰乱他们的正气,思虑消耗他们的精神,哀乐祸害他们的纯和之性。以藐小单薄的躯体,却受到多方的攻伐;以容易耗竭的身子,却遭致内外的夹击。人身并非木石,怎麽能够久长呢?
那些过于自用的人,饮食不能节制,就发生各种疾病;贪恋女色不知厌倦,就导致精力衰竭;风寒邪气侵袭,各种毒物伤害,中途死在这些灾难之下。世人都知道并给以嘲笑、哀怜,说她们不善于养生。至于养生失当,对于致病的迹象疏忽,这些迹象累积就形成损伤,多次损伤便导致衰弱,由衰弱而发白,由发白而疲极,由疲极而死亡,竟迷迷糊糊地不明衰亡之因。中等才智以下的人,认?这些是自然现象。即使稍微醒悟,也都在得病时叹息悔恨,却不知在病患未有征兆时小心地防范各种危险。这好比齐桓侯身染致命的疾患;却谴责扁鹊的先见之明,把感觉病痛的时候,作?患病之初啊。病害在刚露征兆时已经形成,却在其显著时方才救治,所以有毫无功效的治疗;奔竞于常人之间,所以只能达到一般的寿限。全面观察人间,没有不都是这样的。一般人喜用多数人的情况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用与常人相同的寿限来安慰自己,认?天地间的事理,完全在这里了。有些人即使听说养生之事,却以一孔之见判断,说它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其次,有些人犹豫不决,虽然稍微庶慕养生的精妙,但是不知道它的道理;又其次,有些人尽力服食丹药,一年半载以后,用力辛勤却未获效验,志意已经衰退,半途而废。有的人补益身体好象田间小沟的的涓涓细流,而消耗正气却如海水归处的奔腾洪流,还想坐待明显的报答;有的人强抑感情隐忍欲望,舍弃宏愿。而食色的嗜好常在耳目之前,养生的功效却在数十年之后,又担心两者都要失去,心中犹豫不决,思想交争于内,物欲引诱于外,食色嗜好与养生功效互相排挤,象这样必然又导致失败。
养生的道理精微深奥,可以从事理上推知它,难以用眼睛来识别它。譬如枕木、樟木生长到七年,然后方可分别。现在以急于求成之心,跨入清心寡欲之路,意图速成却收效缓慢,希望切近却应和遥远,所以不能坚持到底。
?多的人既由于不明养生的功效就不探索,而探索的人因?不能专心就失去功业,偏执一端的人因?不全面施行养生方法就不获成效,追求技艺的人因?小道就自行沉迷。所有这几种人,要速成长寿,万人中没有一人能成功。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心地清净虚无,精神专注通畅,减少私情欲望。知道名利地位伤害精神,所以忽略不求,并非在思想上贪求而在行动中强行克制;认识厚味危及生机,所以弃置不顾,并非内心贪恋然后抑制。名位厚味因能使心受害就不留存于心,精神气魄因淳朴恬静而特别饱满。胸怀坦荡没有忧愁,心地宁静没有思虑。又用纯一之理约束自己,用和协之气调养自己,和之气和纯一之理逐日增加,最终达到安定境界。然后用灵芝重蒸,用甘泉滋润,用朝阳沐浴,用音乐安神,无所作?,自有所得,身体轻健,心境沈静,忘掉物质的欢乐然后愉悦常足,摆脱形体的劳累然后身体长存。象这样坚持下去,几乎可同羡门、王乔比较年寿短长,怎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嵇康个人资料:
嵇康(224年-263年,一说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嵇康的主要成就在于,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嵇康最有名的诗:《广陵散》,《养生论》
《广陵散》介绍: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养生论》介绍:
养生论文名。三国·嵇康作。本文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本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文章论述透彻,富有文采。现存《嵇中散集》、《昭明文选》等书中。
嵇康养生论 原文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