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延迟退休政策后果堪忧

|来源:新高考网

延迟退休政策似乎有呼之欲出的意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的说法是,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应该说,对于一项全国性的大政方针而言,政策制定出台的这个节奏算相当快的了。

强推延退政策的后果堪忧

在延退问题上学术界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而且在看得见的将来,也不会达成一致。相关的讨论从一开始,我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虽然赞成我意见的可能在学界是少数,但少数不一定就是不正确。说句得罪人的话,中国学术界人云亦云的太多,而且很多学者被利益关系所束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或不敢得罪官员。当然,按历史经验,不管怎么反对,延退政策可能会强行实施。但恕我直言,后果堪忧。

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年龄分离意义不大

退休年龄不等于领取养老金年龄,这在中国意义并不大。因为中国70%以上的劳动者是蓝领工人,他们退休后的主要甚至唯一经济来源就是养老金。退休了但没有养老金,对他们来说是开国际玩笑。延迟退休或者延迟领取养老金,政策设计的意图,是不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推迟,缴费的年限也要延续。

可能有人说,《社会保险法》不是规定了缴费15年吗?但那是最低年限,是说缴费不到15年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只能把个人缴费拿回去,但是企业缴费本来也是你的人工成本啊!若说缴满15年就能不缴,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

延迟退休会对青年就业形成挤压

按人社部历年来的统计数据,每年的新生劳动力是2000万人,这几年光大学应届毕业生就有700万之多,而每年创造的劳动岗位却只有1000万个,其中还有300万属于自然更替,一般理解就是退休腾出来的岗位。所以,延迟退休必然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下岗分流以及其后转制并轨,就是让中年以上的“固定职工”退出工作岗位,而顶替他们的是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合同制”的青年职工。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年青人有工可打,有钱可赚,既造就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片繁荣,也在逐渐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工业化、城镇化大幅度地向前推进,这才是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带来的真正“红利”(亦即所谓“人口红利”)。但这“红利”,却是以牺牲了一代人的切身利益为代价换来的。

支付转制成本后才能谈延迟退休年龄

现在养老保险基金虽然有3.18万亿元的节余,却也存在着比这个数字更大的负债。这是因为有大量的个人账户是空的,空转的个人账户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巨额负债。这个负债,在缴费的个人尚未退休、尚未支取的时候当然看不出来,而一到支取的时候却没有资金,问题就暴露了。从权责发生制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权威数字表明,2013年这样的空账已经达到3.1万亿元。这两年又增加多少,尚无详细数字。年底的时候,养老基金节余是3.18万亿元,表面看起来,如果把节余的3.18万亿元全部用于填补被挪用的个人账户,大概还是持平的。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这节余的3.18万亿元中大部分资金本来是属于个人账户的钱,你拿它去填补他人的空账,将会重新产生一批新的空账。3万多亿元个人空账的负债到底有多严重?不妨换一种算法看看。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18726亿元,大致估算,其中个人账户占三分之一强,应该有6000多亿元,统筹账户收入1.2万亿元左右。如果将统筹账户收入全部用于做实个人账户,大概需要三年的收入。也就是说,如果在三年的时间里不给退休职工发养老金,那么,才可以用省下的钱将挪用的个人空账做实。这样一算账,就很清楚了,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欠账极其严重,只不过这些职工尚未退休,不存在立即支付个人账户的问题,把欠账往后拖延罢了。但这种欠账迟早是绕不过去的。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