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未来发展规划条例,山西未来重点发展城市名单

|来源:新高考网

“太原”

近日公布的《山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与民航、水路共同组成覆盖全省的综合交通网络。

1铁路

快速铁路覆盖所有设区城市

到2020年,我省力争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其中高速客运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1300公里。

涉及我市的铁路重点项目:

快速客运铁路方面,建成太原至长治至晋城至焦作客专(这条重要通道将加强山西与中原经济区的联系,太原到郑州将缩短两小时);

地方和城际铁路方面,加快推进太原至榆次城际铁路等。(此项工程有助于加速太榆同城华)

2公路

实现"县县通高速"

我省将加快国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及地方高速公路建设,“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全部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5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33个高速出省口。涉及我市的公路重点项目:建设太原二环高速东环段(范庄-龙白)、太原二环高速北环段(山根底-范庄)、太原二环高速西环段(西庄-夏家营)等。

3民航

150公里内享受到航空服务

到2020年,省内运输机场覆盖省内所有县城及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在直线距离 15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

其中,涉及太原的有:

运输机场方面,完成太原机场飞行区改扩建,研究启动太原机场三号航站楼;

通用机场方面,推进太原尧城、太原阳曲通用机场建设等。

4水路

建设客运100吨级泊位20个

我省将建设黄河老牛湾至龙口段(山西段)、黄河小浪底库区老鸦石至三门峡库区(山西段)和汾河二库航运工程,建设总里程 125公里。

5城市公共交通

设区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6综合交通枢纽

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

我省将加快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以综合交通枢纽,协调枢纽与通道的发展。形成城市内外和不同方式之间便捷、安全、顺畅换乘,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

原人,未来的生活将会越来越方便!

“其他城市”

8月31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山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出台。“十三五”期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和支线机场建设的基础上,将地方和城际铁路、普通国道省道县乡道改造和通用机场建设作为建设重点。

到2020年快速铁路将覆盖所有设区市“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发展高速客运铁路,计划建成大同至张家口、太原至长治至晋城至焦作等高速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原平至大同、忻州至保定等高速铁路。通过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相结合,扩大快速铁路客运服务覆盖范围,形成快速客运网,快速铁路运输服务覆盖所有设区城市。有序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和顺至邢台等铁路项目。

列入“十三五”期间我省铁路重点项目的有:快速客运铁路方面,将建成大同至张家口、太原至长治至晋城至焦作客专,加快推进原平至大同、忻州至五台山至保定客专,研究建设大同至乌兰察布、运城至三门峡铁路。货运通道方面,将建成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完成和顺至邢台、阳涉铁路电化改造、京原铁路扩能改造、南同蒲铁路侯马至风陵渡(华山)段电化改造项目,研究建设太焦铁路修文至长治北段扩能改造、太原至和顺铁路、中南铁路石楼至阳泉曲联络线项目。地方和城际铁路方面。将建成阳泉北至大寨铁路,加快推进太原至榆次城际铁路,研究河津西至管头、冯家川至孙家沟、阳泉曲至双池、交口至石楼、台头至龙华山至蒲县、武乡至沁县、长子南至嘉峰铁路。

实现“县县通高速” 建成33个高速出省口

到2020年,我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5公里/百平方公里。

未来,我省将加快国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及地方高速公路建设, 到2020年,“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全部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5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33个高速出省口。

新建国省干线130公里,升级改造国省干线1647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5700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2628公里,占普通干线总里程的80%,普通国道连通所有县,普通干线连通60%以上的乡镇。实施县乡道改造50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5000公里,危桥改造999座,农村公路达到12.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包括:建设北京至乌鲁木齐国家高速公路山西段、青兰高速长治至临汾段、青兰高速黎城(冀晋界)至长治段改扩建工程、霍永高速公路永和至永和关段、运城至灵宝高速公路运宝黄河大桥、右玉至平鲁、神池至岢岚、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朔城至神池、离石至隰县、隰县至吉县、黎城至霍州高速公路。

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包括:建设晋蒙黄河大桥、太原二环高速东环段(范庄?龙白)、阳城至蟒河、太原二环高速北环段(山根底?范庄)、繁峙至五台、应县至繁峙、闻垣高速古城联络线(华峰?古城)、太原二环高速西环段(西庄?夏家营)、安泽至沁水、朔州东北环、汾阳至石楼、阳城至运城、古县至翼城、洪洞至大宁、昔阳(晋冀界)至榆次东阳、平陆三门峡公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静乐丰润至兴县黑峪口(晋陕界)、祁县至离石、天大高速公路大同联络线(古店至王官屯)、风陵渡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大同绕城高速公路陈庄至肥村段。

启动太原机场三号航站楼、晋城机场建设民航方面,到2020年,省内运输机场要覆盖省内所有县城及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在直线距离15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未来,我省将规划建设运输机场通用航空保障功能区和直升机场,适度调整通用机场布局,构建完善省内通用机场网络体系,满足农林航空、航空测绘、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公务出行、观光旅游等需求。

“十三五”期间运输机场项目有:完成太原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长治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长治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实施大同机场飞行区改造、大同机场口岸建设、吕梁机场通用机坪建设、运城机场飞行区改扩建、临汾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加快推进朔州机场建设,研究启动太原机场三号航站楼、晋城机场建设。

通用机场项目有:加快推进太原尧城、太原阳曲、大同灵丘、大同阳高、晋中介休青云、阳泉盂县、临汾壶口、临汾永和、运城绛县、忻州繁峙滹源、晋城泽州、晋城阳城通用机场建设和大同航空运动学校迁建、长治航空运动学校基地机场改扩建。

水路方面,将建设黄河老牛湾至龙口段(山西段)、黄河小浪底库区老鸦石至三门峡库区(山西段)和汾河二库航运工程,建设总里程125公里。建设重点水域客运100吨级泊位20个。

研究建设大同城市轻轨项目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到2020年,要基本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较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基本出行需求。到“十三五”末,要初步形成以城市公交、城镇客运、镇村公交为主体,其他客运方式为补充的城乡客运体系。11个设区市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运班车。

今后,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必须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和建设,发挥大容量公共交通在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土地综合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作用。统筹规划,优化城市道路网结构,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有效引导机动车的合理使用,推进公共自行车、步行等交通系统建设,方便换乘,倡导绿色出行。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将建成太原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实施太原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项目,研究建设大同城市轻轨项目。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将依托客运枢纽,加强干线铁路、城际轨道、干线公路、机场等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的有机衔接。

今后,我省将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建立利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和合理使用存量资产的新机制。全面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鼓励采用PPP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破解铁路建设资金瓶颈。打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的格局,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破解制约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资金约束。

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开工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36.9万户,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2.11万户。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对城镇低收入住房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目前,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供需基本平衡,未来,将合理布局我省房地产供应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居住品质,住宅建设模式实现转型升级。房地产开发投资8000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1.1亿平方米,城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18600-21230万平方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平方米。

在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消费方面,到2020年,城镇在职职工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达446万人,缴存总额达291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总额达96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率提高至80%。

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9%“十三五”期间,我省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9%,城市(含县城)达99%,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达9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城市(含县城)达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5%以上,设区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8%,城市(含县城)达88%,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75%;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4.5%,城市(含县城)达90.8%;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8%,城市(含县城)达93.5%。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15.4平方米。建成一批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

在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到2020年,全部设区城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用地达到目标要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市城市基本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生态建城,将提升城镇品位。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城市(含县城)达40.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城市(含县城)达12.5平方米。力争25个市、县达到园林城市(县城)标准,其中设市城市基本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规划中,名城名镇名村和风景名胜区将得到更加科学的发展与保护。健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规章制度,完成历史建筑建档挂牌工作。每年选择有5个以上条件的古村镇,开展6处以上历史院落的维修,或进行历史街巷及周边环境整治。新设立5个左右的风景名胜区,完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管理。

争取30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根据规划,农村人居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省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全国重点镇公共供水普及率达85%以上,有条件的乡镇天然气管网延伸到乡村,村内道路硬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重点镇污水处理率达70%,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一批特色小城镇和宜居村庄、绿色村庄。

到2020年,全省所有县(市)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实现农房建设有管理、乡村建设有安排。到2020年,争取30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创新传统村落支持政策和保护管理体制,做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监管工作,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综合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