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及税收补贴政策

|来源:新高考网

一、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1.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参保企业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以及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按职能分工负责,第一位为牵头部门,下同)

2.加强金融支持。健全完善“银担合作”“银保合作”“税银互动”机制,严格落实各银行业机构相关收费减免政策。加快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向信用状况良好、符合守信支持条件的守信主体提供便利优惠的融资信贷服务。发挥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支持新兴产业领域早中期、初创期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

3.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宣传,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完善政策,强化督导检查,解决政策落实“中梗阻”“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降费服务千企行”活动,增强企业获得感。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将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保险补贴范围,企业吸纳其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开展“清欠”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改善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经发局、区税务局,各乡镇、街道办)

4.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对拟进行经济性裁员的企业,指导其依法依规制定和实施职工安置方案,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相关情况,依法依规支付经济补偿,偿还拖欠的职工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经发局)

二、大力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5.挖掘内部岗位扩大就业。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支持城市停车场设施建设,加快物流网络建设。发展农业产业、红色旅游、乡村休闲等特色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新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就近就地安置就业。(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办)

6.拓展外输渠道转移就业。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力军作用,调动村委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深化与广州、深圳、佛山、河源、西安等城市的劳务协作。加大苏陕劳务协作力度。(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办)

7.培育新动能新业态创造就业。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实施“互联网+中小企业”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在更多领域发展。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适应新动能新业态的从业人员。支持养老、托幼、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养老机构向重点群体提供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每年免费培训100名养老护理员。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办)

三、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8.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可申请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信用乡(村)推荐的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免除反担保。将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和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创业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3000元提高到5000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市场化创业服务机构每扶持1名创业者成功开办网店的,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服务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返乡农民工在本区初创的创业实体,按其场地租赁费、水电费的50%给予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2万元,农民企业家回本区投资100万元以上创办企业的,享受当地招商引资相关政策,以上两项政策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返乡农民工创办符合环保、安全、消防条件的小型加工项目,允许其在宅基地内从事生产经营。(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各乡镇、街道办)

9.打造“双创”升级版。大力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引导“双创”要素投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挥“双创”支持就业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推广“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创业创新模式内涵。打造“红色筑梦创业延安”品牌,举办承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及培训活动,深化“大赛+基金+孵化”模式,落实“以赛代评”政策。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提高电商创业能力。加快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建设,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办)

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0.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按照“统筹安排、分类培训、严格考核、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为主要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用足用好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按规定落实各类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11.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调整政策,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组织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0岁以下有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的农村学员和困难家庭成员给予生活费补贴,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各乡镇、街道办)

五、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12.稳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启动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推进“互联网+就业”模式,实现精准服务。继续组织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公开招聘一批乡村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充实基层服务力量。扩大征集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规模。(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13.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鼓励支持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共同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引导建立面向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导师服务团队,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定向招录力度,军队服务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可报考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的职位,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共享公务员定向考录计划;县以下一线执法职位、乡镇(街道)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职位招录,应拿出一定名额面向大学生退役士兵招录;公安机关特警职位可面向反恐特战等退役士兵招录。(责任单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

14.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针对性。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开发产业就业岗位,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承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项目。返乡农民工在养老护理家政行业就业的,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返乡后超过6个月未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在当地就业扶贫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园区)、新社区工厂就业的,比照贫困劳动力享受吸纳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深入推广“1+5”就业扶贫新模式,紧扣产业就业融合发展1条主线,通过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创业、基地吸纳、公岗兜底5项措施稳定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保障工作,巩固脱贫成果。(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办)

15.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生活保障。依托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实行就业失业实名制,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失业状态的城乡劳动者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申请享受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可通过“低保渐退”等措施,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对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六、健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16.健全工作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经发、人社、农业农村、商务、退役军人、统计等部门参与,建立就业形势分级研判机制,各相关部门按职能统计就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将就业补助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稳定企业岗位、鼓励就业创业、保障基本生活。(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经发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统计局,各乡镇、街道办)

17.完善公共就业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将公共人力资源机构的服务场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与本地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企业融合,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完善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就业管理与服务全程信息化和规范化,形成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经发局、各乡镇、街道办)

18.加强城乡专项监测。加强农民工返乡回流情况监测,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点,及时采集农民工返乡信息。改进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重点企业、失业动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个专项监测体系,用好陕西省就业扶贫台账系统、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延安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3个扶贫数据系统,加强对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县(市、区)就业用工情况监测,通过数据比对,科学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定期发布监测信息。(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经发局、区农业农村局)

19.建立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落实根治欠薪“4321”工作新机制,即农民工实名制、工资保证金、工资专用账户和按月足额支付“4”项根治欠薪基本制度,夯实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企业支付“3”个责任,强化督查考核问责追责和失信企业联合惩戒“2”项保障机制,实现2020年基本无拖欠这“1”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交运局,各乡镇、街道办)

20.加强规模性失业风险防控。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建立完善市、县(市、区)企业规模性裁员风险响应工作预案,分级预警、分层响应、分类施策。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专项治理对就业影响的跟踪应对,对涉及企业关停并转的,主管部门要及时将企业信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对可能造成规模性失业的,要同步制定应对措施。对因规模性失业风险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处置,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经发局,各乡镇、街道办)

各相关部门要扎实做好促进就业、稳定岗位各项工作,夯实主体责任,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全区就业局势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延安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