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

|来源:新高考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召开关于《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的发布会,介绍了学校、城市和农村防灾减灾意识的现状等基本情况,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张强主持。

瑞森德咨询中心总监韩熙介绍说,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统计,2005年至,中国共发生自然灾害286起,位居世界首位,按照经济损失计算,中国以2650亿美元位居第二。《报告》从学校、城市和农村三个方面分析了防灾意识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本次调查,回收问卷近6000份。调查发现,防灾意识薄弱和防灾准备不足是城市居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小学的防灾减灾教育普及率较高,为95.5%,但学生在具备基本安全意识的同时,依然缺乏基本的灾害应对知识同样;城市小学教师的培训比例也较高,为86.4%,但只有六成教师表示有信心组织学生应对灾害,实际上能够正确回答避震题目的仅有不到三成。危机情况下,学生和教师的自救能力,以及教师引导学生逃生的能力,亟待提升。相对于学校,城市和农村的防灾减灾意识更加薄弱,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基本的防灾准备,24.3%的受访者关注灾害知识,城市居民的培训比例低于教师群体,为63.7%,在知识层面掌握基本减灾技能的仅有10.5%。所有受访群体中,农村居民的培训比例最低,为47.0%,并且只有11.0%的受访者关注灾害知识,缺少危机意识。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基本的防灾准备,11.0%的农村居民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五成农村居民从未参加过任何灾害培训,日常隐患重重。

韩熙表示,知识标准和体系是灾害教育的基础,目前国内缺乏一套系统的、可以指导防灾减灾教育实践的、为行业所公认的防灾减灾教育知识标准和体系,严重阻碍了防灾减灾教育的有效推广与普及,理论知识较多、缺少实践在学校培训存在的问题中位列第一。相较而言,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已经较为组织化、制度化,而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培训和演练频率及效果更令人担忧。公众防灾意识淡薄、备灾准备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扎根于日常生活的防灾文化,只有不断地训练、实践,才能使灾害中的个体真正具备减灾能力,面对灾害有效自救。

韩熙还提到,要加强公众防减灾能力提升方面的基础研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标准和体系,设计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的防灾减灾课程与产品,发挥大众传媒在灾害教育中的作用,投入更多慈善资源支持灾害教育发展与普及。希望本次调查为中国扶贫基金会自身的防减灾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对行业的防减灾教育工作有所启示,能引起政府、学界、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探讨,促进广大公众提升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