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全文)

|来源:新高考网

1月6日在乌兰察布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陶淑菊作了乌兰察布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充满挑战,又富有成效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8337”发展思路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业绩。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加强调度分析,及时解决问题,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8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1亿元,增长20%,增速位居全区前列。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49个,10亿元以上项目56个。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4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5亿元,增长11%。

(二)改革开放取得突破。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各领域、各方面135项改革全面推开。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工商质监食药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市本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9项,精简率48%,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111项、停征34项。审批和服务类项目即时办结率分别达到30%和90%。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各类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6%和31%,创历史新高。农村牧区改革深入推进。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启动,土地、草牧场流转面积分别达到303万亩、384万亩。财税金融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政府和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向社会公开。“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改革深入推进,乌兰察布农商银行、察右前旗农商银行挂牌运营。区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正式启动,京蒙对口帮扶深入推进,集宁海关正式开关,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稳增长、促转型相结合,把转变发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着力完善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业效益不断提升。马铃薯种薯达到100万亩,建成250公里马铃薯产业带,规模化种植比例达到1/3。冷凉蔬菜达到77万亩。建成“百千万”养殖园区156处,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802万头(只)。引进雏鹰、田牧等一批产业化重点项目,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48%提高到50%。新增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达到19个。认证无公害、绿色产品25个。“丰镇月饼”、“卓资熏鸡”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审核准。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等困难,实施电力补贴、减免涉企收费等综合政策,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2.6亿元,工业用电量增长11%,停产半停产企业启动63%。坚持淘汰与升级并重,拆除1.25万千伏安以下矿热炉25台,大型环保矿热炉产能占电石铁合金总产能的75%。切实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当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园区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0%,3个园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和11%,居全区前列。现代服务业态势良好。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西北煤炭电子交易平台试运行,乌兰察布马铃薯交易中心筹备上线,第四届马铃薯展洽会成功举办,土牧尔台制革基地功能逐步完善,“三个交易中心”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建成283家便民连锁超市、23个配送中心,维多利、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城乡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一心两翼三境区”格局初步建立,市旅游集团公司组建运营。凉城县旅游业被列为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辉腾锡勒等重点景区整合初见成效。我市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亿元,分别增长25%和2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市本级累计投入各类担保资金1.8亿元,撬动银行贷款16.5亿元,三农三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得到加强。积极创新“助保贷”、“薯业贷”等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70%,首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协同推进,建设用地实现控规全覆盖。村镇体系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规划实施工作进入自治区前列。城镇化率提高到46%。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宜居城镇建设取得实效。实施城建项目767项,完成投资152亿元。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6.5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81.5%。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万人公共交通拥有量9.7标台,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五城联创”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自治区初审。“三山两河”生态景观获得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刑侦指挥中心大楼分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重点,美丽村镇建设成效显著。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936个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任务,惠及30万农牧民,农村牧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丰镇市隆盛庄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子王旗大庙等3个村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集宁区白海子等14个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示范镇。以交通、电力、水利基础设施为重点,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乌兰察布汽车客运总站投入运营。集宁南绕城等一批重点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215公里,总里程位居全区首位。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76%,通班车率达到97%。呼张客专完成投资26亿元。支线机场建设工程基本完工。隆胜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加快推进。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110千伏以上电网项目16个,新增变电容量121万千瓦。

(五)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硬约束、硬指标,着力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乌兰察布。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93万亩、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工程15万亩,完成草原生态补奖项目3600万亩。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六)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保障重点民生支出。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均高于经济增速。“四个一”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扶贫攻坚工程扎实推进。“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深入实施,完成144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整村推进任务。开启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的扶贫新模式,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10亿元,惠及贫困户1.4万户、龙头企业22家。实施生态移民扶贫搬迁1万多人。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就业创业工程成效显著。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驻呼市、包头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诚信服务示范单位。“乌兰美”跻身全区家政服务十佳企业和自治区级劳务品牌,集宁国际皮革城成为自治区级创业示范园。百姓安居工程加快实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8万套,基本建成3.7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3.9万户,建设互助幸福院2410户,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量居全区首位,农危改成为全区典范,互助养老政策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城乡医疗保险水平明显提升,城镇职工和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7%、67%,新农合市县乡三级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63%、73%、91%。大病保障救助机制全面建立,惠及城乡居民近40万人次。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区率先实行困境儿童救助政策。我市被民政部评为“五星级慈善城市”,跻身“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增速全区第一。新建23所农村牧区学校校舍,北京八中分校建成使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达到60%以上。新建城镇幼儿园11所,学前三年入正规园率提高到70%。“三项改革”深入推进,集宁师院附中、凉城一中被评为自治区示范高中。卓资县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民族学校蒙语授课学生率先实现免费教育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凉城等5所县级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和自治区级试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县乡村医疗卫生场所320个,市第四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实现“网格化”监管全覆盖,被自治区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人口计生、食药监管工作跃居全区前列。科技文体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实施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33项。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瑞盛新能源公司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天然石墨工程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合作实施石墨烯等重大科研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博物馆、图书馆投入使用,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万人徒步行等33项全民健身活动成为自治区品牌赛事,自治区十四运筹备工作全面启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乌兰察布”建设扎实推进,刑事案件下降30%,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信访工作不断加强。“社区场所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建成标准化社区203个,集宁文化路等3个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察右后旗政府等2个集体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支持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创建成果得到巩固。统计、人防、地震、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长足发展。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行政机关和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全面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下降21%。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等审议意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所有支持乌兰察布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投资稳定增长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二是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民生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不断加强。一些单位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干部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加以解决。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的分析判断和部署要求,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大背景、大趋势,积极抢抓新机遇,毫不动摇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三篇文章”为统领,着力建设六个基地,培育四大新兴产业;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民生保障,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0%。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部实现网上审批,苏木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审批和服务项目即时办结率分别提高到50%以上和100%。加快旗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同城异地(所)”办照,实现“三证合一”。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大型商场推行诚信管理模式,打造全区首个诚信建设平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争取1至2家农信社转制为农商银行。创新“助保贷”、保险保证贷款、农村牧区“三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围绕加强融资能力建设,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推行PPP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用好信贷政策,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融资规模。围绕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围绕加强财税管理,认真执行新《预算法》,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全口径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向社会全面公开。加强政府项目投资评审,严格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升政府债务管控和化解水平。

做好“三篇文章”,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把“三篇文章”作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战略,努力拓宽发展的新空间、新路径。加快推进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建设。编制完成长城金三角合作区规划,力争进入国家区域合作战略体系。完善协调机制,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托环渤海市长联席会议和京蒙对口帮扶机制,探索园区共建、项目共管、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发展“飞地经济”,建成京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产业升级的助力区、产业发展的拓展区。不断扩大向北开放。争取将善丹呼日勒口岸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加快海关监管场所建设。发展金属、煤炭、木材等进口资源加工产业。扩大劳务输出、境外投资、跨境旅游,开拓俄蒙欧市场。

(二)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常态下,投资仍将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传统投资领域相对饱和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要发挥好传统投资渠道作用,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释放社会投资潜力,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借助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力度的机遇,积极争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投资,上级投资额度要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动以商招商、定向招商,形成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招商引资的聚合效应。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41个,当年完成投资800亿元。重点产业方面,实施农牧业项目30个,完成投资48亿元;工业项目113个,完成投资344亿元;商贸物流项目39个,完成投资86亿元。基础设施方面,实施重点项目119个,完成投资228亿元。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科卓、呼凉丰一级公路等17个项目,集宁绕城高速全线通车。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街巷硬化分别完成2000公里,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5%以上,街巷硬化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嘎查村通班车率达到100%。配合好呼张客专建设,集宁高铁车站全面开工。支线机场正式通航,凉城通用机场开工建设。电力、水利重点实施集宁西等17个电网和输变电工程,新增容量165万千伏安,七家营等3座中型水库基本完工。社会民生方面,实施重点项目40个,突出抓好扶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大工程,建设基础教育、基层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和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4亿元。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坚持收缩转移、集约发展,打好绿色牌、走好特色路,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

提高规模化发展水平。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加快奶牛、肉羊、蔬菜等6个示范园建设,形成“一区多园、覆盖全市”的经营构架。建设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供应基地,实施种薯质量全程监控,创建全国马铃薯种薯知名品牌示范区,新增种薯20万亩,达到120万亩。以改善结构、提升品质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薯80万亩,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建设面向首都的冷凉蔬菜供应基地,重点打造前旗和商都两个50平方公里的冷凉蔬菜产业园,提升红萝卜、西芹等特色园区建设水平,建设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冷凉蔬菜达到8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9万亩。建设绿色畜禽产品供应基地,建成“百千万”规模化养殖园区(场)100处,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30处。启动杜蒙肉羊新品种培育工程,重点打造四子王旗赛诺、察右后旗蒙多利两个百万只肉羊养殖联合体,杜蒙杂交羔猴年生产量达到30万只。扶持奶牛产业发展,新增奶牛3万头,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0%。推行肉牛杂交改良技术,年出栏肉牛20万头。引进扶持生猪肉鸡龙头企业,雏鹰集团300万口生猪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四子王旗獭兔产业园项目达产达效。养殖业占农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1%。

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建设家庭农牧场示范点50个。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创建自治区级专业合作示范社30个,推进“三位一体示范社”建设。健全县乡村土地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流转面积分别增加80万亩、100万亩。创新利益连接机制,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推行“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经营模式,构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整合提升龙头企业,双汇集团15万吨火腿肠加工项目开工建设,民丰薯业万吨马铃薯全粉项目投产达效,集宁双汇、商都蓝威斯顿、民丰薯业成为自治区领军企业。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

提高品牌化建设水平。制定薯、菜、乳、肉主导品种生产技术标准,强化金融、科技、气象、农机等方面支撑,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全覆盖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将民丰等10家企业纳入自治区可追溯试点。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30个,新增认证面积10万亩。“四子王肉羊”、“商都西芹”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鹏亚皮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存量提质、增量做优,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和11%。

优先发展能源产业。坚持以火电引领风电、光电,新增电力装机230万千瓦,把电力打造成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保障首都、服务华北的重要电力输出基地。火电新增装机140万千瓦,集宁、兴和2个热电项目建成投产,卓资、兴和、后旗等火电项目开工建设。风电新增装机70万千瓦,支持火电和风机制造企业发展风电项目,三峡、内能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0万千瓦,支持光农结合、分布式光伏项目发展,后旗奥特维斯等项目投入运行。天然气形成日处理540万立方米液化能力,抓好陕京四线呼兴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卓资、兴和5个天然气项目建设。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装备现代化、产业高端化、生产循环化,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氟化工要进一步扩大四子王永和氟化工生产规模,推进丰镇氟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扩大聚偏氟乙烯、新型制冷剂等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开发高性能氟橡胶等系列产品,实现由初中级产品向高终端产品转变,形成3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石墨化工要尽快实现瑞盛石墨二期工程投产,重点发展石墨烯、石墨纸、金刚石等高端系列产品,力争走在行业前列,综合产能达到30万吨以上。电石化工要扩大PVC、PVA、糊状树脂和特种纤维以及高档型材系列产品生产规模,推进产业由原料初加工型向高端产品生产型转变,形成450万吨以上的综合产能。冶金产业要重点推动丰镇上泰特种合金项目投产达效,化德天成10万吨硅锰合金和余热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向标准件铸造、精密合金冶炼和型材加工等终端产品延伸。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或减量置换”,淘汰1.25万千伏安及以下矿热炉。四子王旗和凉城县不再新上高载能项目。建成全市工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全部纳入管理。建材产业要提高石材行业准入门槛,重点建设四子王、中旗、化德采选加一体化示范园区。推动森诺木材加工园区一期项目投产达效,打造木材初级产品加工和家具材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装备制造业要鼓励风电企业优先使用地产风机,推动太重等风机制造项目建成投产,整机总装能力达到1850台(套)。

培育壮大云计算产业。抓住北京地区不再审批大数据中心、华为公司把我市作为云计算中心一级节点的有利机遇,编制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政务服务等云产业,建设“智慧乌兰察布”,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大数据中心,把信息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支柱产业。

提高园区建设管理水平。设立1000万元扶持资金,以奖代补,引导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鼓励园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石墨碳素、羊驼绒服装等特色产业园。8个旗县级园区升级为市级园区,争取1?2个市级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旗下营工业园区打造自治区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