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以及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安排,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的发展定位,突出“三抓三促”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积极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谱写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定这样的目标,是市委、市政府全面把握宏观经济新常态,审慎考虑宿迁发展实际,权衡各方因素决定的,既遵循了我市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律,又反映了现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完成这一目标,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挖掘七个方面的新动能:
一、以转型升级为关键,增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动能
坚持做大规模与优化结构互动并进,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升级。以总投资1000亿元的100个新型工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快外引内培,强化集聚升级,打造宿迁工业经济“升级版”。推动主导产业集聚。立足全市“4+4”新特产业、县区“2+1”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计划,加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迈进。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产业链或产业树,推动产业垂直整合、横向合作、融合发展;锁定产业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加以招引和培育,依托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建设印染服务中心和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既满足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发展需求,又实现生产流程“去污化”、“清洁化”。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强化“三位一体”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精心筹办第五届宿迁经贸洽谈会,支持行业组织以及市内外龙头企业在宿举办产品洽谈会、展销会,办好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两场博览会;积极创建中德(宿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示范区,力争对德绿色建材产业招商实现更大突破;大力吸引台湾成长型、创新型、科技型项目在宿集聚,争创海峡两岸(宿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区。支持企业做精做强。以开展“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为抓手,组织实施“四大助企行动”,采取市场化的理念和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以实施企业培育“511”工程为契机,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创新技改、兼并重组、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加快培育一批主业强、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增强园区支撑功能。按照“五有三转”的要求,推动开发区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打造永不转移的产业基地;加快综保区申创工作;提升七大经济园的建设水平,积极争创省级工业园区。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推进4个生态家庭农场集群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施合作社发展质量、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在规模生产基地试点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让市民吃上放心粮油菜;健全市场销售体系,鼓励发展农产品连锁配送、网上销售等新型营销方式;健全为农服务体系,重点在信息、科技、质量安全、维权护农等方面提供更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深化农村领域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实现农村产权交易的常态化、公开化、规范化;引导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方式。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聚力发展新型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做强电子商务。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目标,按照电子商务“一区多点”总体框架,重点推进中国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四个中心”建设;完善“政府+知名网络平台+市场主体”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支持企业“触电上网”,推动宿迁本地产品全网销售;与京东集团等知名电商开展定制合作,发展壮大定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心筹办电商大会。做精文化旅游。制定旅游业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加快项王故里三期、三台山风景名胜区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洪泽湖湿地公园等景区创建升级;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开发,打造具有宿迁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做大健康养老。依托三台山森林公园建设康复疗养基地,发展康复保健、运动休闲等行业,创建国家级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做优现代物流。加快运河宿迁港二类口岸建设,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做活现代金融。积极引进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来宿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引导企业运用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工具,力争全年新增融资中直接融资占比提升到40%;推动融资租赁业务集聚发展,搭建各类要素交易平台,提升金融市场开放度,激发更多金融活力。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总领,进一步提升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强化载体平台建设。统筹推进省市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年内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家。强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境内外高校院所在宿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和成果产业化基地,办好第十二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第三届江苏•宿迁生态科技博览会与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向宿迁集聚、成果在宿迁转化。强化产品质量提升。积极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深入开展技术标准提升工程和名牌培育集聚工程,年内新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强化科技人才建设。实施“人才引培四大工程”,年内引进国家“*”和入选省“双创人才”各10名以上。
二、以文明创建为统领,增添城镇建设管理新动能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实施“多规融合”为契机,按照规划讲统筹、建设出精品、管理重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精品工程,加快推进以人的新型城镇化。
打造个性城市。全面推进总投资586亿元的中心城市139项重大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让城市更新、更净、更美,一步步把“最美的生态、永远的时尚”化为现实。提升六类设施,打造功能配套完善的中心城市。交通设施上,继续推进道路衔接贯通,完善路网结构,加快环城北路、青海湖路、三台山大道等项目建设,同时依托高铁宿迁站规划建设高铁综合枢纽,坚持公交优先,研究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再投放1000辆公共自行车,构建更加顺畅、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教育设施上,启动“八校”建设,优化教育布局,让更多孩子就近入学;医疗卫生设施上,支持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市第一人民医院下半年投入运营;环卫设施上,新(改)建公厕45座,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座、建筑垃圾转运站3座;供排水设施上,加快推进城东自来水厂、核心区雨污水管网以及城区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核心区雨污分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能源设施上,加快推进燃气设施、分布式能源点及CNG加气站、LNG应急气源储配站等项目建设,保障城市能源供应。加快会展中心建设,确保上半年建成投用。建设“四城一山”,打造个性特色鲜明的中心城市。围绕建设“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实施104项园林绿化项目,打造一批彩色道路、花墙花廊花瀑,改造一批小游园、小广场,建设一批城市“生态水泡”、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让城市环境更美丽、生活更宜居;加快推进三台山森林公园扩面提质工程,精雕细琢衲田、镜湖、相思湖等景区,将衲田村、晒米台打造成为城市建设新亮点,确保以衲田为代表的一期项目“五一”开门迎宾。繁荣核心商圈,打造人气商气集聚的中心城市。在繁荣已有商业项目的同时,加快雨润广场、宿迁1897等项目建设,高品位规划建设宿迁记忆广场,年内中豪国际广场、水韵城等项目建成运营,更好地集聚和服务群众。完善市民公约,打造文明规范有序的中心城市。丰富“宿迁规矩”内涵,提升“五城同创”成果,年内创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加大对店外经营、流动摊贩、三轮车营运、噪音扰民等整治力度,年内完成213个住宅小区物业整治;大力弘扬*,铸强社会文明“主心骨”;在全社会倡导“善待家人、善待他人、善待客人”的良好风尚,加快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文明习惯。
建设美丽县城。实施市县联动、互补融合、统筹推进,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美丽县城。沭阳县按照区域次中心的定位,争创国家卫生县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泗阳县发挥铁路、运河等交通优势,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生态县,打造生态精致宜居的苏北最美县城。泗洪县做足做活大湖湿地文章,启动实施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打造苏皖边界最美滨湖水韵之城。
培育特色乡村。坚持尊重历史、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推进乡镇特色化发展。围绕一乡一色、一镇一品,挖掘文化内涵,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突出抓好重点中心镇建设,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特色彰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产业重镇、风情小镇、旅游名镇。推进村庄特色化建设。加快村庄布局优化,力争一季度完成规划编制报批备案;立足“民富、村美、风气正”,梳理挑选一批具有一定历史人文、自然生态、产业特色的村庄,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改厕等工作,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宜居、村容景致独特、乡风文明和谐的魅力田园乡村;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村庄,再启动一批乡里中心和公租农庄建设。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四海”意识,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宿迁区域联通、对外开放的水平。突破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统筹做好徐宿淮盐高铁项目开工准备工作,为上半年开工创造良好条件;加快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同步推进跑道、气象观测站等建设;继续推进徐宿连航道项目前期和争取工作;宿豫陆运河项目船闸和一期航道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新一轮高等级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宿扬高速宿迁段、省道330宿迁段、省道326沭阳段、省道204双沟至靳桥段续建工程,启动省道329沭阳段、省道267泗阳段、省道347等建设。加强项目包装策划。加大对上沟通协调力度,开展宿迁至南京城际铁路规划研究,争取连宿蚌铁路、新长铁路新沂至淮安段复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编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
三、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增添民生保障改善新动能
从群众最期盼、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总投资225亿元的30个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
扎实做好基础性民生。满足基本需求。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探索创新城乡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年内全市区域供水覆盖率达85%以上;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接通“断头路”,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拓展基本服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年内城市公交分担率、镇村公交开通率分别达23%和80%;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年内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4.9万户,入户率提高到95%以上。
扎实做好增长性民生。在提高就业中安民。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动稳定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让更多群众提高工资性收入。在促进创业中富民。鼓励围绕工业配套,实施精准化创业;加快网络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年内实现网络创业载体市县乡全覆盖;办活办好“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在加强保障中利民。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推进社保扩面“幸福行动”,年内新增企业职工“五险”扩面28万人次,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优化拆迁安置和征地补偿方式,推动拆迁实物安置为主向货币化安置为主转变、征地货币化补偿向全面保障转变,保障性安居工程从“补砖头”转向“补人头”。
扎实做好普惠性民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探索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程,优化农村学校教师年龄、专业和学历结构,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办学差距;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品牌化打造;制定深化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支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围绕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通过购买服务、契约管理,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落实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1309个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新建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医院试点实施、在社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就医和基本用药需求;加快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制定出台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政策,促进民营医院更好更快发展。推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进街道文化“三个一”和社区文化“五个一”建设;举办宿迁书画家晋京展、全国书法兰亭奖名家邀请展等,促进书画艺术对外交流;加快引培高层次艺术人才,集聚一批名师名家;启动三台山文创基地建设,打造高端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打造“书香宿迁”;创新一批新民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精心组织骆马湖国际生态四项赛,办好第三届市运会。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扩大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面,建成运营“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或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年内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50%的农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扎实做好特殊性民生。深度推进扶贫开发。强化精准式扶贫,抓好项目实施,确保完成年度扶贫开发任务;加大三大集中连片地区、黄河故道地区和淮沭河沿线地区开发推进力度,落实整体帮扶规划和扶贫菜单,年内泗洪西南岗、成子湖周边和黄墩湖滞洪区整体脱贫。兜底做好社会救助。全面提高各类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继续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比例,织密织好社会保障安全网;落实好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对重度无劳动能力残疾人实施兜底保障;扎实开展“救急难”工作,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四、以四大工程为抓手,增添生态文明建设新动能
以最高标准、最大力度和最严格的考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抓好总投资146亿元的20个生态文明工程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围绕天蓝气爽深呼吸的目标,推进大气质量提升工程。抓扬尘。全面加强工地监管、道路保洁和渣土车辆管理,加大扬尘排污费征收力度,倒逼排放单位减少扬尘排放。限尾气。对农用车、过境货车及无环保绿色标志车辆实行市区全面限行,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拆解改造一批老旧船舶。治废气。加快实施企业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改造,积极推进重点污染企业搬迁。用秸秆。强化全面禁烧,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推进全量还田,年内综合利用率达90%。
围绕河清湖秀能游泳的目标,推进水体整治工程。治理水环境。推进污染物协同控制,着力解决城乡河道黑臭等污染问题,年内确保马陵河整治取得实质性成效。保护水源地。强化水源地建设和风险防范,完善水源地保护机制,实施取水口封闭式保护工程,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修复水生态。通过生态补水、截污、去圩坝、生态修复等方式,年内完成西民便河、古黄河等重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加快编制骆马湖、洪泽湖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实施中运河综合整治,提升运河沿线生态环境。
围绕平原林海好生态的目标,推进植绿护绿工程。美化城市生态。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加快城市河岸、湖岸和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建设,对闲置土地和待开发裸露地实施过渡性绿化,千方百计增加城市绿量。改善乡村生态。深入开展绿化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继续实施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建设等工程;进一步丰富林相,更新优化树种,逐步解决杨花“七年之痒”。构建区域生态。推进五大生态走廊建设,通过实施绿化提档升级、生态修复、景观改造等工程,打造区域性大型绿色生态屏障。
围绕清洁降耗少排放的目标,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实施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推进城市、乡镇、农民集中居住点污水处理厂(设施)和管网建设,加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防治;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五、以减权去利,增添市场主体发展新动能
按照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改革的思维和手段破解瓶颈、激发活力、推动发展、造福百姓。
推进行政管理领域改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证合一”改革试点,上半年推开至所有县区和基层市场监管分局(所);积极探索“一企一码”改革、个人网店全程电子化登记,创新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程序,最大程度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证照联动监管平台基础支撑作用,全面构建纵横一体、完整紧密的审批监管链条。深化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加强与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合作,年内引进承接“两资”项目的行业协会组织不少于30家;引导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主动对接“两资”培训项目,全年开展相关社会化培训不少于11万人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开展集中综合审批、集中分类评估评审试点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尽快出台权力责任清单,坚决打破“玻璃门”、“弹簧门”,彻底拆除“旋转门”;以实施注册建筑师制度为突破口,推进施工图审查市场化,深化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做好公车改革工作。
推进放活市场领域改革。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研究制定“负面清单”,除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事项外,其他逐步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全年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比例达到公共服务项目资金的30%左右。实施非国有资源交易改革。探索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标人自行选择招标方式,或申请办理直接发包手续,切实提升交易效率。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全面推行行业主管部门信用考核结果、第三方信用产品在招标采购中应用,优化评标办法,力争在招标采购信用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扩大到所有行业,强化环境资源有价理念。
推进政府投融资领域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对土地收入、存量资产等有形资源,特许经营权、公共产品定价权等无形资源,公益性、非公益性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类资产,全面进行整合,统一管理使用。转变投资方向。分类制定五大平台公司战略规划,逐步退出竞争市场和担保业务,重点投向民生、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实现平台公司转型升级。转换融资机制。推动融资模式从市财政主导、“借用还”分离、统筹统支向企业主导、“借用还”一体化转型;探索推进市本级国有平台资产资源整合重组,实现资产管理和融资的集约化、企业化、专业化。
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七大类30项改革,力争在资源要素配置、财政体制机制、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实现改革红利最大化、持久化。
六、以民主法治为基石,增添政府依法行政新动能
坚持将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履职的基本准绳,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增强法治意识。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建立机关普法责任制,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各项学法制度,强化各级干部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倒逼各级领导干部敬畏法律、遵从法律。
推进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对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政策,引入无利害关系、无利益关联的第三方机构拟订草案;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风险性和廉洁性审查评估机制,未经审查评估或审查评估未通过的,不提交集体讨论决定;建立决策事项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探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网上公开运行系统,规范决策过程和决策事项实施,提高行政效能、提升督查效果、增强决策透明度。
实施规范执法。制定针对一般性程序的行政执法程序指引和分条线的执法程序细则,构建“一总多合”的规范性程序体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规范文明执法;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行使司法权;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对行政裁量权进行规范性约束,减少自由裁量的主观操控,破除权力寻租的空间;探索综合执法改革,构建专业、高效、精简的行政执法体系。
强化法治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和部门的层级监督,综合运用审计监督、行政监察、行政复议等有效手段,形成严密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以预算管理为支撑,增添财政改革发展新动能
按照新《预算法》及中央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约束性和管理的规范性,加快构建科学、规范、透明的财政管理体系。
深化预算改革。完善预算体系。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完整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账”;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在义务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三年滚动预算试点。推进透明预算。政府“四本账”以及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口径对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公开政策制定、项目评审、资金分配、绩效评价、财政监督等决策过程和依据。硬化预算约束。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的原则,维护预算严肃性和约束力,除预算确定的支出事项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支出审核管理,强化重点支出项目跟踪管理,严格按制度规定支付资金。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完善各类经费管理制度,严控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及“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保障各类重点支出,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制度碎片化问题,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规范债务管理。厘清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企业债务自行化解,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健全政府债务扎口管理机制,公益性项目融资须经债务风险评定和规范性审核,坚决制止非法集资、违规担保和以BT方式举借政府债务;严格在规模限额内举债,合理控制债务余额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推动融资平台公司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转化为PPP模式,减轻政府资金压力;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及运行情况;加强考核问责,把政府债务作为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对脱离实际过度举债、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使用债务资金、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全面提高新常态下政府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当前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层次的嬗变。为此,我们将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最新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部署上来,坚持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走出思维惯性、行为惯性的困境,与时俱进转变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真正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克服越来越多“既不又不、既要又要”的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既能又能”的佳绩。
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在发展模式上树立集约思维。加快改变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工艺改进、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发展速度上树立底线思维。科学确定经济增长容忍度,摆脱传统的“速度情结”,既不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增长;又时刻警惕轻视增长的危险,牢牢把握宿迁阶段性特征,推动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内取上限,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快于周边的发展态势。在发展目的上树立为民思维。不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从最小的事、最具体的事、最实在的事和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优质的医疗、优美的环境、舒适的居住、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让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得益受惠。
以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新格局、激发新活力。明晰政府与市场行为边界,促进市场主体在自由竞争下自我调节和发展。在产业培育上突出市场导向。清理各类违反规定的优惠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定向扶持特定产业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对具体企业则按市场规律优胜劣汰;优化科技扶持政策,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采用风险补偿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加大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在项目建设上吸收市场资源。深化投资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投资办理环节,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创新投资合作方式,通过市场换投资、设备换投资等模式,吸引更多项目落户宿迁;在交通物流、园区建设、污废处理、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推广PPP模式,构建合理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资本的运营效率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宿迁建设发展。在要素配置上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水气热等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年内实现全市水气热价格市场主导;继续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探索建立土地先租后让弹性出让机制、企业用地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和开发区建设导则,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
以治理模式的完善适应新情况、凝聚新共识。更加注重社会自身调节和自我管理,让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培育。从制度层面解决行业协会、商会法律地位和权责关系,理顺管理机制,促进职能重构;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更好地助推产业发展。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扩大信用产品应用范围,年内市域范围实现在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全面推行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度,加快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政社联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行“一家双联三议事”民主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协同联建。
以政府职能的强化落实新举措、满足新需求。认真履行政府职能,把该做的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公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严肃行政执法。围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行政执法重点领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严厉、公平、公正执法,做到见违必纠、纠违必罚。维护市场秩序。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执法力量重心下移;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强化安全生产。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建设,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进一步提高合理合法解决群众诉求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巩固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注重学习调研。适应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从重要讲话中获取强大思想武器,从基层和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实践中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使政府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遵循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大力倡导学习调研之风,创设“星期三论坛”,完善政府领导集体学习制度、专家授课制度,健全公务员任前和任中培训等制度,加强对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的研究,全面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情商和“警商”,增强业务素质和能力,成为引领新常态下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
坚持勤政为民。时刻牢记肩负的历史重任,始终保持忘我的工作激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抓落实的“快”来保证发展速度的“快”,以抓落实的“好”来保证发展质量的“好”。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厉查处在贯彻中央、省、市要求和政策上搞选择性执行、象征性落实的行为,严厉查处对群众、企业和基层组织的正当诉求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继续做好“四风”突出问题整改工作,逐一解决“群众不满意”事项;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以更严格的目标管理和监察问责,推动政务服务提速、提质、提效。
永葆清正廉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条禁令,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理想教育,加强道德信念、廉政警示、法规法纪教育,让广大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廉洁从政作为自觉追求。完善“不能腐”的制约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推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进一步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强化“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始终保持严惩腐败高压态势,让顶风违纪者得不偿失,让心存侥幸者望而生畏,加快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全市人民对宿迁发展充满着企盼和期待,对美好明天有着更多的憧憬和向往;我们也深知,千里之远需跬步以至,发展大业在日积月累。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宿迁,需要我们从改革发展的一点一滴做起,从群众期盼的一情一事做起,从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做起。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推动宿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谱写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