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二)
二、工作安排
今年,是郴州撤地建市2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惠及民生,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公共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5.96%,完成省里下达的减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集中力量开展“新三创”活动、推进“五大提质”、抓好“五大工程”、举办“五大节会”、实现“五大突破”。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扎实开展“改革突破年”活动,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快推出一批非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各县市农信社改革,抓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等试点。建立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机制,探索创新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认真抓好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及非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环保等价格改革。深化农村电网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防范债务风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态调整和精简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实施重大投资项目跨部门协同办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三证合一”登记管理,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与管理机制,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市场交易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综合执法。统筹推进其它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深化社会治理和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引导和支持稀贵金属、LED、石墨等产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探索推进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在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内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示范,力争郴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继续实施科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和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大力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让创新成为郴州科学发展的一大特色、一大品牌和一面旗帜!
(二)着力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十二五”投资和项目建设“836”计划,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0亿元。全市拟安排总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1110个,年度计划投资1532亿元。重点抓好京港澳高速郴州北互通、330公里“十二五”干线公路中期调增项目、香雪中路等249个基础设施项目;中昆总部经济园、中烟郴州烟厂和湖南烟叶复烤场异地搬迁等450个产业项目;东江湖保护、三十六湾综合治理等75个节能环保项目;东江引水工程、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四馆一厅”等336个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抓好郴州机场、桂永郴赣和靖永郴赣铁路、桂新高速及宇腾有色40万吨铅冶炼、“5080”煤化工、神华国华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创新投融资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合理安排用地计划,强化用地保障。完善重大项目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程监管和跟踪审计。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依法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保护合法收入,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稳定住房消费;巩固汽车等大宗消费;扩大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消费;拓展健康、家政、养老等新兴消费。实施“市场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市综合体、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建设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全面启动特色商贸城镇、商业街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商贸物流园区和标准化配送中心建设。举全市之力办好第三届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第三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郴州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借市场之力办好一批重大体育赛事,在拉动消费、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林中之城、休闲之都”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三)加快转型发展,培育新增长点。按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要求,扎实开展“产业建设突破年”活动,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提质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十大新经济增长点”。推进现代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扎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全面完成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确保粮食安全。提质现代烟草农业,收购烟叶100万担。实施“十企百社千场”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十片百园千名”农业科技推广工程,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家庭农场发展。继续实施“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工程,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建设一批现代精品农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和新型农机具推广。推进现代工业向精深化、集群化发展。持续推进有色金属产业“五个一”战略体系建设,突出发展精深加工,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重点推进永兴有色金属产业整合提升,加快桂阳工业园有色科技产业园建设。关闭限期退出的煤矿,启动煤矿自然淘汰机制,加快保留煤矿技改扩能和提质达标。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十城万盏”试点示范,支持半导体照明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LED产业集群化发展。用好省里扶持宝石产业发展政策,加快郴州宝石产业园建设,推进宝石产业加快发展。支持远大住工加快发展,打造区域性住宅产业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把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性产业、全面小康建设的支撑性产业来抓。加快推进“中国温泉之城”和“自驾自助游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以智慧旅游为突破口,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市旅游形象推广力度。推进苏仙岭-万华岩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小埠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启动莽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强化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创建金融生态良好城市。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快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工业地产、旅游休闲地产、养老地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以及健康、家政、养老等新型服务业态。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具有郴州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撑!
(四)扩大开放合作,提高承接水平。抢抓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设立广东自贸区等战略机遇,用好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的先行先试政策,坚持以产业承接促进产业转型,扎实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质性推动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完善提升开放平台。加快推进“两平台一基地”和口岸物流中心、铁路口岸配套、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优化转型、电子口岸等建设,拓展口岸国际业务。加快往来港澳公路跨境快速通关体系建设,争取郴州铁路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开放规划,争取国家在郴州设立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鼓励和引导权威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在郴设立省级以上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融合各类平台优势,探索发展平台经济,实现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升园区承载功能。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开展“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实施“555”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园区经济集中度和发展层次,使园区成为投资创业的主战场、新型工业的主平台、财税增长的主源泉。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园区创新发展,吸引更多具有实力的投资者。抓好宜章经济开发区“飞地经济”试点。确保郴州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郴州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综合保税区。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突出选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百强民企和上市公司,着力引进大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加强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均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重点培育和扶持年进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出口导向型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力争获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将为我们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赢得更多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