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16党员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1】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动力、支撑和关键,也是根本保障,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他还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说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明确了推进*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总遵循,其任重而道远,光荣而艰巨。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集中体现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地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意识。面对国内外复杂繁重的政治经济形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证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既深刻反映了执政党对于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长远忧思,又生动地体现了党为顺应时代潮流、引领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做出的关键抉择,它统一于党的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工程。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核心推动力,依赖于更加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因此,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当前,人民群众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廉洁问题反映最突出。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采取强力措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深得党心民心,极大地扭转了不正之风。
然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仍然十分艰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合力。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项长期工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六位一体”总布局,把党的建设摆在了更加凸显的重要位置。
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它既是党在新形势下的新目标,又是实现新目标的新抓手。因此,要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同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内涵、厘清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要落到实处。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就是要管全党、治全党;“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使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要抓住“关键少数”,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责任主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落实主体责任,关键是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党组织和党的负责人要把责任传导给所有班子成员,传导到下级党组织及负责同志,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纪委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各级党委要支持纪委开展工作,各级纪委要找准定位,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纪委要维护党章、严明党纪,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确保党的集中统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光荣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关键。
【2016党员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2】
是*走向成熟的根本标志。“三个自信”既来源于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的科学把握,又来源于90多年奋斗积累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更深层次的精神动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诚信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坚持和发展*的进程中夯实“三个自信”社会基础和价值基础的必然选择和战略支撑,是决定“三个自信”能否真正确立的历史抉择和现实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增强“三个自信”的必然选择。马克思说过,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紧密相关。利益认同是实现政治认同的现实前提,政治认同是基于利益认同的理性升华。要切实增强“三个自信”首先就必须满足人民的利益认同,指望基本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整日为温饱问题而四处奔波的国人来自觉认同和自愿信奉什么主义或理论体系是不切实际的,只能是理论家们的一厢情愿。只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爱戴和衷心拥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从1979年*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到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全新理念,体现的正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情怀,标志着我们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知的理性升华。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是*的本质体现和价值追求,是增强“三个自信”的现实必然和历史必然。
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三个自信”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内生动力和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其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异常艰辛。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解决我国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和瓶颈,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需要改革者要有“坚决改”的战略家的胆识和谋略,要勇于啃硬骨头和涉险滩,敢于顶住压力动真格和碰硬,善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另一方面,更需要有“怎么改”的政治家的智慧和担当。历史必将证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最后胜利之际一定是“三个自信”真正确立之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价值目标过程中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因,是增强“三个自信”的根本出路。
全面依法治国是增强“三个自信”的制度保障。人们的幸福只有在适合他们生存发展的社会秩序中才能实现。因为“这种秩序把人们的行为调整得使所有人都感到满意,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能在这个秩序中找到他们的幸福。”(凯尔森语)所以,弗朗西斯?培根说:“人民的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法治的制度保障。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让崇尚法治、敬畏法律、信仰法治和依法行事的法治精神渗透在国家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全社会成员的一种理论自觉和行为自觉。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制体系,*才不至于偏离航向,*的理论体系才能得到有力的坚持和贯彻,*制度体系才能得以不断完善和巩固。因此,全面依法治国为*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也为增强“三个自信”提供护身符和保护神。
全面从严治党是增强“三个自信”的政治定力。坚持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是*的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所系。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还需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而全面从严治党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就需要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个方面采取有效的从严措施,坚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同向发力。加强思想建党,从根本上培养全体党员的党性自觉和理论自觉。“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加强制度治党,就是要做好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顶层设计,扎牢制度的篱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就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真正让领导干部的党性自觉和理论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有坚强的党的领导,*的伟大事业就会丧失动力,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在新形势下*伟大实践的根本保证,是不断增强“三个自信”的政治定力。
【2016党员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3】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聚志愿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同志为*的*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