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惠州地震最新消息,惠州地震带分布高清图

|来源:新高考网

惠州辖区内主要有5条地震断裂带,目前全市有室内应急避护场所734个,室外4个,有市民反映“只见指示牌,不知地方在哪”

今年端午节以来,持续的大暴雨,导致江湖水位大涨,山洪、滑坡、水浸、溺亡等灾害时有发生。

灾害袭来,你该如何逃生?身边有哪些“安全港”可以避险?南都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惠州新规划了一批应急避护场所,正在逐年推进建设,如果遇到台风、暴雨、洪(潮)涝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居民可以疏散到离你最近的场所避难。

据悉,惠州地处东南沿海及地震相对活跃区,且属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有5条断裂带(即罗浮山断裂带、紫金-博罗断裂带、惠州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全市受到台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目前惠州全市已建成室内应急避护场所734个,主要分布在各中小学校和社区;建成室外应急避护场所4个,分别为江北市民乐园、下埔滨江公园、河南岸公园、高榜山公园;近期建成华罗庚中学和惠州学院两处地震应急避护场所,还计划在市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建设一处区域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并逐年推进地震应急避护场所建设。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惠州市区多处应急避护场所,因指引不清、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市民“只见牌,不知地”。

惠州属全国24个地震

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

惠州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大地震?对此,惠州市地震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据省地震台网数据统计,自1970年以来,惠州发生地震近百次,最近影响较大的地震为2007年3月7日在惠东近海海域发生的3.7级地震,同年10月23日在龙门县左潭镇发生了3.2级地震。“十二五”期间,与惠州邻近的河源市先后发生4级以上地震4次,也对本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据介绍,惠州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处东南沿海地震带相对活跃的中段,受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惠州市90%以上的国土面积位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范围内,其中惠东稔平半岛以及大亚湾沿海地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占全市国土面积近10%。惠州市地震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惠州历史上虽未发生过等级较高的地震,但有感地震偶有发生。

据了解,在综合考虑震情趋势、震害损失预测结果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国家确定珠三角为2006年-2020年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而惠州地处珠三角区域,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市地震局介绍,惠州辖区内主要有5条断裂带,包括罗浮山断裂带、紫金-博罗断裂带、惠州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其中,惠州断裂带穿过惠州中心城区,经过上梅湖、菱湖西、西湖西侧的孤山北麓,向南延至上马庄一带。当前,市地震局正在组织开展惠州市城市活断层惠州断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通过类似做“B超”的方式,摸清惠州地下构造基本情况。目前,已完成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和断层活动性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横波反射探测工作正在进行。

建筑工程按地震烈度

6度以上设防

据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通过开展断层探测,可以确定惠州断裂地表准确位置,并评估其危险性和危害性,使城市建设的重要设施、居民小区等工程尽可能避开活断层,对已建在活断层上的重要建筑设施尽早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给市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据介绍,为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近年来,惠州对于重大建设工程(如石化项目、大型桥梁)、新建学校、医院等严格按照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要求来抗震设防,对民居等大部分一般建筑工程按照地震烈度6度以上设防。

今年的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5月12日,由市应急办、民政局、地震局等11个减灾委成员单位主办的“防灾减灾日”宣传科普活动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举行。活动现场,一款名为“便携自动气象站”的设备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围观。这款设备可全天候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气象参数。市地震局还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演练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以及利用“惠州防震减灾”微信公众号及惠州市地震信息网等,围绕“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主题,向民众宣传、推送防震减灾知识。

华罗庚中学德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地震或者火灾应急逃生演练,让大家都懂得不同灾害发生之后如何科学逃生,“一旦真正发生灾情,才能有所准备,减少伤亡几率”。

逃生大法

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住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躲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不要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2、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在室外,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3、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4、当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规划

到2020年各镇街都有避护场所

惠城布局70个六成设在学校

根据《惠州市应急避护场所专项规划(2015-2020年)》,避护场所应对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以应对气象、地震灾害及核事故为主。规划范围是惠州市域四区三县覆盖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12万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是惠州市中心城区范围,总用地面积约558平方公里。至2020年,应急避护场所数量、规模,应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且要作为城市必需的公共设施列入规划,与城乡建设同步推进,2020年各县(区)、镇(街道)的避护场所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南都记者获悉,惠州将应急避护场所分为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和城镇应急避护场所2大类。其中,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适用于巨灾发生后,受灾人员的集中性救助和安置,当发生需要跨地级以上市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突发事件时,由省有关单位统一协调使用临近的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城市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兼备区域性应急避护场所功能。这类场所一般为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大型空地、郊野公园、大学、部分人防工程等室内外场所。根据《规划》,奥林匹克体育场将成为惠州市唯一区域性城市中心应急避护场所。

城镇应急避护场所主要有室外、室内两种应急避护场所,拥有室内场所和室外场地的学校和体育场馆可兼作室外应急避护场所和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其中惠城区拟划分36个防灾避护单元;布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70个,可容纳30万-60万人,其中江北片区共22个,西湖周边片区24个,水口片区16处,南部新城片区8个。同时,惠城区将规划3个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包括江北市民公园、高榜山广场和水口文化广场。

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可容纳人口按照规划人口的3%-5%,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00米,主要为学校、社区(街道)中心、村居委会、福利设施、体育馆、条件较好的人防工程等室内场所。要求配备应急供水、照明设施和厕所,储备一定数量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周边应有至少一条宽8米以上城市道路,距公交站不超过100米。

室外应急避护场所,主要在广场、绿地、停车场、公园、广场、学校操场等,并根据提供应急避护时间长短,分为紧急应急避护场所、固定应急避护场所、中心应急避护场所三级。

根据相关规划,惠州全市4区3县共规划12个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其中,惠城中心区3个,仲恺2个,惠阳大亚湾2个,龙门1个,博罗2个,惠东2个。室外固定应急避护场所惠城中心区共布局70个,有效用地面积约155.8公顷,可容纳约30万-60万人避护需求,其中六成设在学校。

现场走访

市区应急避护场所

部分市民称“只见牌,不知地”

惠州市区的应急避护场所到底是怎么样的?市民对其认知度如何?近日,南都记者先后走访了惠城区江北市民乐园、下埔滨江公园、高榜山公园的应急避护场所,发现因指引不清、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市民“只见牌,不知地”。据了解,应急避护场所不是单单一块空地,还必须配备能保障灾民生存的基本条件,像帐篷、食品、生活用品,供水供电、医疗、通讯、治安、防疫、应急指挥等等。

“这附近有应急避护场所吗?”6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设有“应急避护场所”蓝色招牌的下埔滨江公园,在距离指示牌不到300米处进行随机采访。“我不清楚啊,可能是前面的空地吧……”商铺店主陈先生表示,“应急避护场所”标识牌很早就已经有了,但不清楚所指的具体位置在哪。

相较于对此有印象的街坊,不少人更是“闻所未闻”。“逃生肯定要去空旷的地方。还有指定地点?我没听说过……”家住高榜山下的李姨坦言,从来没接触过这个概念。

记者走访下埔滨江公园、高榜山公园时发现,这两个公园除设有“应急避护场所”蓝色大招牌,在一些路口的绿化带上,还竖有“应急棚宿”、“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等蓝色小指示牌,但找不到相对应的有关设施。

在惠州市政府对面的江北市民乐园,南都记者转了大半个小时,也没有看到“应急避护场所”的招牌,该处有部分区域已经被围蔽,正在施工,其他的应急棚宿、应急通道、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等设施招牌及相对应的有关设施,全部找不到。附近的惠州市科技馆有关工作人员称,该公园以前竖有应急避护场所招牌,后来因该处要修建城轨地铁站被拆或移往别处了,“估计工程全部完工后招牌可以竖回去,在我印象中,应急通道、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之类,确实一直没有建设”。

华罗庚中学和惠州学院两处地震应急避护场所,由于刚刚建成验收不久,记者在两所学校随机采访多名同学及周边居民,有的表示知道,有的表示还不知道学校建有室外应急避护场所。

记者看到,惠州学院大门口立有“地震应急避护场所”的蓝色指示牌和平面示意图,从平面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避护场所的具体功能区分布在操场及其附近空旷地区。这些区域和操场外十字路口处立有总的指示牌,但极少有同学注意到这些指示牌。

前往华罗庚中学途中,出租车司机也表示还不了解这些信息。实际上,华罗庚中学正门和东门、北门的大路边上,都立有“地震应急避护场所”指示牌。

回应

惠州学院基建处称只是配合政府建设 主要是提供场地

惠州学院基建处一陈姓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室外地震应急避护场所这项工作是市政府相关部门过来指导建设的,学校这边只是配合,主要是提供场地,从去年开始建,今年4月份建好。记者看到,该学校操场外十字路口竖有“应急棚宿区”、“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供应”等指示牌。但沿着“应急物资供应”指示方向走,并未发现应急物资。该陈姓负责人称,紧急物资应是在灾情发生时,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调配规划和管理的。此外,学校已建设了暗坑式应急厕所、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等设施。若发生地震等突发状况时,该陈姓负责人表示,除了市政供水、供电管网外,学校备有两套应急供电系统,应急避护场所建有应急水井等设施。

市地震局投81万元建好两处地震应急避护场所

6月5日,惠州市地震局副局长傅德文等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根据地震灾害发生时将面临的潜在危险和《惠州市创建广东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方案》要求,该局从2015年开始推进市区地震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目前,在市区华罗庚中学和惠州学院各建成了一处具有一定功能的室外地震应急避护场所。各地震应急避护场所主要划分了应急指挥、应急棚宿等功能区;建设了暗坑式应急厕所、应急供水等设施;设置了标志牌、指引牌等。

傅德文解释称,地震应急避护场所一般建设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坦空旷地上,如公园、公共绿地,设有各类应急功能区,配套救助设施,储备应急物资,“为避免浪费,已经与相关超市签订合同,一旦灾情发生,相应的储备应急物资应在1小时内足量到位”。

按建设设计规划,华罗庚中学地震应急避护场所可容纳4000余人,惠州学院地震应急避护场所可容纳4600余人。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可供周边受灾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所需。两处地震应急避护场所的建设资金,加起来为81万多元,已经于今年四月份通过验收。

市民政局将进一步规范标志牌标识

“接下来,我们将对江北市民乐园、下埔滨江公园、河南岸公园、高榜山公园这4个室外应急避护场所进一步进行标志牌标识规范”。6月5日下午,惠州市民政局救灾科相关负责人肖圣书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惠城区江北市民乐园的“应急避护场所”等招牌,因施工被临时拆下,工程完工之后会及时竖回去,配套的应急棚宿等有关设施,将在灾情发生时第一时间内配置到位,“我们平时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是场地规划和标志牌标识规范,像帐篷、食品等,在灾情未发生就配置,会造成浪费甚至障碍”。

肖圣书称,今年,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立4个室外应急避护场所,分别为江北市民乐园(可容纳1.2万人)、下埔滨江公园(可容纳1.5万人)、河南岸公园(可容纳8000余人)、高榜山公园(可容纳1万余人)。

地震局今天惠州地震最新消息,惠州地震带分布高清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