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来源:新高考网
篇一: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 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篇二: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与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历史教育观点非常不同,甚至出现相悖的历史故事。到底何为真何为假?仅仅阅读这本书与之前所受的历史教育我不可能做出回答。历史学家尚持不同观点,我这个微小的学生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内看透历史呢?所以这篇读后感将以阅读过程中我所受的思想冲击和从中得到的小小感悟为主,当然不会阐述我的历史观点或者立场。
阅读这本书可以说比我之前阅读过的所有关于历史的书籍都要轻松,并且我非常愿意去阅读。因为它一改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很幽默生动。当然,这本书本身也是源自一门很受欢迎的选修课。
阅读第一讲时,我已经被直白明了、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而近代的“三妇”心理,幽默有趣但又恰到好处地形容了我们过去对中国近代史的三种态度。其实我觉得这些心态仍然是时下大部分人面对民族、爱国、历史等所采取的态度。就举前不久的反日游行来说吧。怨妇的哭闹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吧!但是,除了“日本人不知悔改”“小日本天性就坏”之类的话以外,就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了。再就是泼妇的凡事讲打的心态了。义愤填膺地呐喊助威反抗小日本,又砸汽车又防火。结果,别人毛发不损,我们自己却焦头烂额。情妇的“崇洋媚外”心态则同样的一味好外,连自己祖宗的姓氏都忘记了。我之所以把这些列举出来,其实是想阐述我的小感悟:我们接受怎样态度的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民族对待遗留的历史问题的立场和处理方法。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在读这本书时,原本所知道的历史故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还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基本上整本书都才刺激我“保守”的神经,但是我却非常享受这一阅读过程。它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
篇三: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大概对于每个中国人,近代史就是个无法结痂的伤口 , 时常被扯动,痛到刻骨铭心。那样动乱的年代,现今提及仍心有余悸。无法回避,因为过去、现在、将来是无法割裂的存在。
“ 每当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水泥柱与钢化玻璃遮盖住了伤疤,鲜花与树木昭示了眼前的和平,但,细心一点,你总能从砖瓦中触摸到它的颤抖,在书页中听见它痛苦的呻吟,在光影中感受到那个逝去时代的愤怒,累积经年,仍不消退。 ”
其实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每个王朝的坍塌总是伴随着新生的阵痛,而这痛楚将伴随着另一时代的成长逐渐消弱??直到鼎盛后的又一次衰退。新旧更替,推陈出新。相似的经历在漫长的中国史上绝不少见,唯一的区别就是史实的详尽与否和记忆的远近关联。可就如人类情感由多巴胺控制是个令人不快的现实,这种时代的伤疤是很难与主观意识分开,从而进行赤裸裸的剖析的。
记得司马光曾经说过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然而,对历史的不客观的解读却对我们正确看待当下的问题毫无助力,只会使得我们患得患失,一边对着“历史课本上的罪人”横加指责,一边脑袋空空地高喊着自己都不甚明了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一边却觉得自己其实并无确凿根据、内心毫无底气,进而对整个时代的认知产生怀疑,愈发陷入不明所以的深渊中来。
我们不能总是被主观思想蒙蔽双眼,如若放任下去,(www.xindetihuiya.com)既是自欺欺人、逃避现实,又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看待当下。试问,一个沉溺在虚幻的过去中的人,又能怎样对现实提出正面的、有建设性的提议呢?
是的,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炮火响彻了神州大地,血色染红的土壤下白骨累累。这个一百年,其中辛酸苦楚自然不堪言说。
西方世界用火炮强行打开了清王朝紧闭的大门,东边的邻居也对广袤的土地虎视眈眈、图谋不轨。两个世界的碰撞所带来的巨大反响震醒了中国人浑浑噩噩的脑袋。自强新政、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风雨飘摇,国人上下求索,希冀走上不被外敌侵略的正途。他们曾经愚昧无知,曾经热血冲动,也许并不都是飘渺无形的“大义”驱使着他们作出抉择,但他们殊途同归,为苦难的中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黑格尔说 过: “凡存在的皆合理” , 我们乐于接受历史光鲜亮丽的一面,又要勇于承认:对于屈辱的历史,我们这个受害者也需要反思自己。然而尘埃落定,时间的车轮依旧不停地向前飞驰,留下车辙待人追忆。
让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每个伤疤都是这片土地经受过磨练的勋章。曾经跌入深渊,但是我们又从绝望的谷底腾跃而上。
这样的历史,才比战功赫赫、凯旋一片的盛世更让人心生敬仰。
正视这样的历史,也正视了我们拥有的当下。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 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篇二: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与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历史教育观点非常不同,甚至出现相悖的历史故事。到底何为真何为假?仅仅阅读这本书与之前所受的历史教育我不可能做出回答。历史学家尚持不同观点,我这个微小的学生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内看透历史呢?所以这篇读后感将以阅读过程中我所受的思想冲击和从中得到的小小感悟为主,当然不会阐述我的历史观点或者立场。
阅读这本书可以说比我之前阅读过的所有关于历史的书籍都要轻松,并且我非常愿意去阅读。因为它一改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很幽默生动。当然,这本书本身也是源自一门很受欢迎的选修课。
阅读第一讲时,我已经被直白明了、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而近代的“三妇”心理,幽默有趣但又恰到好处地形容了我们过去对中国近代史的三种态度。其实我觉得这些心态仍然是时下大部分人面对民族、爱国、历史等所采取的态度。就举前不久的反日游行来说吧。怨妇的哭闹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吧!但是,除了“日本人不知悔改”“小日本天性就坏”之类的话以外,就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了。再就是泼妇的凡事讲打的心态了。义愤填膺地呐喊助威反抗小日本,又砸汽车又防火。结果,别人毛发不损,我们自己却焦头烂额。情妇的“崇洋媚外”心态则同样的一味好外,连自己祖宗的姓氏都忘记了。我之所以把这些列举出来,其实是想阐述我的小感悟:我们接受怎样态度的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民族对待遗留的历史问题的立场和处理方法。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在读这本书时,原本所知道的历史故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还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基本上整本书都才刺激我“保守”的神经,但是我却非常享受这一阅读过程。它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
篇三: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大概对于每个中国人,近代史就是个无法结痂的伤口 , 时常被扯动,痛到刻骨铭心。那样动乱的年代,现今提及仍心有余悸。无法回避,因为过去、现在、将来是无法割裂的存在。
“ 每当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水泥柱与钢化玻璃遮盖住了伤疤,鲜花与树木昭示了眼前的和平,但,细心一点,你总能从砖瓦中触摸到它的颤抖,在书页中听见它痛苦的呻吟,在光影中感受到那个逝去时代的愤怒,累积经年,仍不消退。 ”
其实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每个王朝的坍塌总是伴随着新生的阵痛,而这痛楚将伴随着另一时代的成长逐渐消弱??直到鼎盛后的又一次衰退。新旧更替,推陈出新。相似的经历在漫长的中国史上绝不少见,唯一的区别就是史实的详尽与否和记忆的远近关联。可就如人类情感由多巴胺控制是个令人不快的现实,这种时代的伤疤是很难与主观意识分开,从而进行赤裸裸的剖析的。
记得司马光曾经说过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然而,对历史的不客观的解读却对我们正确看待当下的问题毫无助力,只会使得我们患得患失,一边对着“历史课本上的罪人”横加指责,一边脑袋空空地高喊着自己都不甚明了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一边却觉得自己其实并无确凿根据、内心毫无底气,进而对整个时代的认知产生怀疑,愈发陷入不明所以的深渊中来。
我们不能总是被主观思想蒙蔽双眼,如若放任下去,(www.xindetihuiya.com)既是自欺欺人、逃避现实,又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看待当下。试问,一个沉溺在虚幻的过去中的人,又能怎样对现实提出正面的、有建设性的提议呢?
是的,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炮火响彻了神州大地,血色染红的土壤下白骨累累。这个一百年,其中辛酸苦楚自然不堪言说。
西方世界用火炮强行打开了清王朝紧闭的大门,东边的邻居也对广袤的土地虎视眈眈、图谋不轨。两个世界的碰撞所带来的巨大反响震醒了中国人浑浑噩噩的脑袋。自强新政、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风雨飘摇,国人上下求索,希冀走上不被外敌侵略的正途。他们曾经愚昧无知,曾经热血冲动,也许并不都是飘渺无形的“大义”驱使着他们作出抉择,但他们殊途同归,为苦难的中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黑格尔说 过: “凡存在的皆合理” , 我们乐于接受历史光鲜亮丽的一面,又要勇于承认:对于屈辱的历史,我们这个受害者也需要反思自己。然而尘埃落定,时间的车轮依旧不停地向前飞驰,留下车辙待人追忆。
让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每个伤疤都是这片土地经受过磨练的勋章。曾经跌入深渊,但是我们又从绝望的谷底腾跃而上。
这样的历史,才比战功赫赫、凯旋一片的盛世更让人心生敬仰。
正视这样的历史,也正视了我们拥有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