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双典批判读后感
|来源:新高考网
刘再复双典批判读后感
刘?琳
读了刘再复先生的《双典批判》,本人对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有了更加深层和客观的认识。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始终被灌输的理论是,巍巍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非常优秀和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们的往哲先贤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文化积淀的而保留下来的文明精华,我们应该都予以接受和认可,而且为之感到骄傲。
但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和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有意无意的渗透以及国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使得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孔儒文化有了第一次彻底的质疑和挑战,促使我们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儒文化。虽然,在当时的具体的国情中,一些批判过于偏激,但民主科学从此深入人心,国人的视野开拓了,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理性和客观。
刘再复先生的《双典批判》正是站在文化批评的角度和世界民族观上提出的。他所批判的不是文学的审美价值(美),而是蕴含于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识(善),即搁置审美因素,直接对文本的文化内涵,精神取向,思想观念以及人性的原则等要素的思考。
毫无疑问,《水浒传》、《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古典四大名着之二,在文学的艺术水准和修辞上可谓是非常完美的。正是其高超的艺术魅力,使其在风浪的洗刷中一直经久不衰,读者也是按其习惯性的思维代代相传,默默接受,在欣赏的快感中已经忘记叩问与质疑,在无意识中接受其传递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水浒传》中的劫富济贫善恶有报打打杀杀大快人心,《三国演义》中的权术智谋尔虞我诈叫人拍案叫绝,已经是我们的惯常性思维和欣赏准则,或者说是我们集体的无意识思想价值倾向。
对于刘再复先生的批判,本人不赞成其全部的意见(如天堂地狱观),但是其批判《水浒》两种性质的造反和双典中“女性物化”本人是非常赞同的。
两种性质的造反即:社会造反和政治造反。社会造反是反社会,反对社会规范,和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当然也涉指贪官污吏。政治造反则是反政权,其矛头直接指向统治阶级的政权中心?皇帝,企图改变政治结构和权力系统。《水浒传》实际上两者都是涉及的。关于造反在宋末的社会历史来说是合理的,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导致的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但是,水浒中的暴力造反所显示暴力崇拜其造反旗号下反人性的的黑暗手段。
固然,人在受到压迫时,反抗是本能的反应。鲁迅先生说过:所谓革命不安于现在,不满足于现状的的都是。这里的革命即有改革和反抗之意。有了革命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这个层面上讲,宋末的农民起义,梁山好汉浩浩荡荡的造反革命存在其合理的一面。《水浒传》开篇便描写“官逼民反”的道理,林冲的造反是有理由的。尽管他受到高俅等人的如此迫害,他还是一再退让,失去一切,到了风雪边境,权势者还是要把他置于死地,典型的反应无路可走,社会黑暗的现实,所以林冲是被逼上梁山?造反,这里让我们明白,造反乃是替天行道,人心所向;但鲁迅先生还说过:革命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革命的目的不是去杀人,而是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可是在这里水浒传中表现出来的却大相径庭。任何造反都应该是有一度和一个规范的,但是李逵和武松的嗜杀造反让我们发指。他们的一切行为只是一个公式:“凡造反都是合理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
哪怕滥杀无辜也是合理的。在和《西游记》的比较中,刘再复先生指出,任何造反都应该是有慈悲导向的,造反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救人”;任何造反也不可以越过一定道德的边界;造反的手段也要符合人类生存的延续的总目的性,合乎人性的准则。水浒相较于西游记缺乏慈悲的道德准则。像李逵排头杀人的行为,把四岁的小孩切成两段,把恋爱中的男女剁成肉块,均未受到作者与读者的谴责,并被认可是英雄的行为,因为大家都拥有伟大的目的:替天行道。在水浒中的描写,把目的和手段分开,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无论任何卑劣黑暗下流的手段也是被合理化。但是我们也知道,在人类的一切行为准则中,黑暗卑劣是达不到伟大和崇高的。这里的被美化的“替天行道”乃变成一部分人的“无法无天”和仇欲的宣泄。所以水浒传中的造反的手段黑暗以及不尊重人的生命和人性是不合理的成分。
再者,本人认为双典中的女性物化的评价也是很中肯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权术及暴力崇拜是非常深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英雄是人,有着人的地位,而其他的(非英雄)妇女,儿童是没有平等的人性及生命的权力和价值的。两部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是英雄眼中的尤物、食物、玩物、祭物、毒物、兽物。其各种角色妇女表现出非人的现象。只是男人的附属物,棋子,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任何自己独立的思想,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的抵抗,只是任人任意摆放。(www.xindetihuiya.com)在《三国》中主要表现出对妇女的利用,如貂蝉,她是政治家(王充)的玩物(忠诚的奴才),也是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猎物(色诱董卓与吕布)尤物(杀董卓毁吕布)。《水浒》中则更多的是杀戮(潘金莲潘巧云都是水浒英雄杀戮的对象),这都是对女性的极大地蔑视。三国水浒中的女性都是没有自主性的,或者说三国水浒是没有女人的,那只是物。
在三国水浒时女性的地位就是如此低的,而今天的情况是相对有大改观,但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这是千百年来儒家的妇女思想及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站在现在历史的高度,我们应当有意识摈弃那种非人性的思想,生命是平等的。
刘?琳
读了刘再复先生的《双典批判》,本人对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有了更加深层和客观的认识。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始终被灌输的理论是,巍巍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非常优秀和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们的往哲先贤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文化积淀的而保留下来的文明精华,我们应该都予以接受和认可,而且为之感到骄傲。
但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和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有意无意的渗透以及国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使得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孔儒文化有了第一次彻底的质疑和挑战,促使我们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儒文化。虽然,在当时的具体的国情中,一些批判过于偏激,但民主科学从此深入人心,国人的视野开拓了,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理性和客观。
刘再复先生的《双典批判》正是站在文化批评的角度和世界民族观上提出的。他所批判的不是文学的审美价值(美),而是蕴含于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识(善),即搁置审美因素,直接对文本的文化内涵,精神取向,思想观念以及人性的原则等要素的思考。
毫无疑问,《水浒传》、《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古典四大名着之二,在文学的艺术水准和修辞上可谓是非常完美的。正是其高超的艺术魅力,使其在风浪的洗刷中一直经久不衰,读者也是按其习惯性的思维代代相传,默默接受,在欣赏的快感中已经忘记叩问与质疑,在无意识中接受其传递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水浒传》中的劫富济贫善恶有报打打杀杀大快人心,《三国演义》中的权术智谋尔虞我诈叫人拍案叫绝,已经是我们的惯常性思维和欣赏准则,或者说是我们集体的无意识思想价值倾向。
对于刘再复先生的批判,本人不赞成其全部的意见(如天堂地狱观),但是其批判《水浒》两种性质的造反和双典中“女性物化”本人是非常赞同的。
两种性质的造反即:社会造反和政治造反。社会造反是反社会,反对社会规范,和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当然也涉指贪官污吏。政治造反则是反政权,其矛头直接指向统治阶级的政权中心?皇帝,企图改变政治结构和权力系统。《水浒传》实际上两者都是涉及的。关于造反在宋末的社会历史来说是合理的,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导致的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但是,水浒中的暴力造反所显示暴力崇拜其造反旗号下反人性的的黑暗手段。
固然,人在受到压迫时,反抗是本能的反应。鲁迅先生说过:所谓革命不安于现在,不满足于现状的的都是。这里的革命即有改革和反抗之意。有了革命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这个层面上讲,宋末的农民起义,梁山好汉浩浩荡荡的造反革命存在其合理的一面。《水浒传》开篇便描写“官逼民反”的道理,林冲的造反是有理由的。尽管他受到高俅等人的如此迫害,他还是一再退让,失去一切,到了风雪边境,权势者还是要把他置于死地,典型的反应无路可走,社会黑暗的现实,所以林冲是被逼上梁山?造反,这里让我们明白,造反乃是替天行道,人心所向;但鲁迅先生还说过:革命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革命的目的不是去杀人,而是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可是在这里水浒传中表现出来的却大相径庭。任何造反都应该是有一度和一个规范的,但是李逵和武松的嗜杀造反让我们发指。他们的一切行为只是一个公式:“凡造反都是合理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
哪怕滥杀无辜也是合理的。在和《西游记》的比较中,刘再复先生指出,任何造反都应该是有慈悲导向的,造反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救人”;任何造反也不可以越过一定道德的边界;造反的手段也要符合人类生存的延续的总目的性,合乎人性的准则。水浒相较于西游记缺乏慈悲的道德准则。像李逵排头杀人的行为,把四岁的小孩切成两段,把恋爱中的男女剁成肉块,均未受到作者与读者的谴责,并被认可是英雄的行为,因为大家都拥有伟大的目的:替天行道。在水浒中的描写,把目的和手段分开,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无论任何卑劣黑暗下流的手段也是被合理化。但是我们也知道,在人类的一切行为准则中,黑暗卑劣是达不到伟大和崇高的。这里的被美化的“替天行道”乃变成一部分人的“无法无天”和仇欲的宣泄。所以水浒传中的造反的手段黑暗以及不尊重人的生命和人性是不合理的成分。
再者,本人认为双典中的女性物化的评价也是很中肯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权术及暴力崇拜是非常深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英雄是人,有着人的地位,而其他的(非英雄)妇女,儿童是没有平等的人性及生命的权力和价值的。两部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是英雄眼中的尤物、食物、玩物、祭物、毒物、兽物。其各种角色妇女表现出非人的现象。只是男人的附属物,棋子,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任何自己独立的思想,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的抵抗,只是任人任意摆放。(www.xindetihuiya.com)在《三国》中主要表现出对妇女的利用,如貂蝉,她是政治家(王充)的玩物(忠诚的奴才),也是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猎物(色诱董卓与吕布)尤物(杀董卓毁吕布)。《水浒》中则更多的是杀戮(潘金莲潘巧云都是水浒英雄杀戮的对象),这都是对女性的极大地蔑视。三国水浒中的女性都是没有自主性的,或者说三国水浒是没有女人的,那只是物。
在三国水浒时女性的地位就是如此低的,而今天的情况是相对有大改观,但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这是千百年来儒家的妇女思想及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站在现在历史的高度,我们应当有意识摈弃那种非人性的思想,生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