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一)
|来源:新高考网
大壑高崖风力劲
??阅读《曾国藩全集》随笔
文/王黎冰
不知道如何来描述/你的才情身手/你有平乱的韬略智谋/你有倡导洋务的言行/你有中兴名臣的光环/你有家书的传留/你有这般那般三言两语不能休……
??摘自诗歌《曾国藩全集》
国庆假期,回家闲逛,老爸叫我读读他购买的那套《曾国藩家书》和另一本由唐浩明撰写的《曾国藩全集》,无独有偶,同学也叫我看看“凤凰网”的一个专题??《重读曾国藩:体味中国传统精英最后的辉煌》,于是我便忍住内心许多不断的不快,埋头读了下去。
实话实说,“凤凰网”关于曾国藩专题的导语很诱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诚然,在近世100多年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儒学、儒家,乃至儒士都被激进的批判者斥作守旧、陈腐的代名词,而随着新思维逻辑的普及,“肉食者鄙”的观念被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士大夫自身的优点和价值也被贬损殆尽。
而曾国藩恰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先是光环黯淡,进而声名狼藉,最终已是本色丧失。但当我们拂去意识形态的遮蔽,又享受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便越发感到当今社会缺少的,恰恰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精英阶层。
在这样的时刻,还原曾国藩的真实,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更是还原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
尽管如此,曾国藩这个人早年在我心目中却是另外一个模样。
记忆中,老师和书籍都一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曾国藩是一个大坏蛋,双手沾满了太平天国英烈的鲜血,所以全国人民都要对其共诛之共讨之。
但是,当我捧读湖南衡阳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全集》时,我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变节”,渐渐地同情甚至喜欢这个刽子手。当我看到这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中堂大人率领子弟兵??湘勇同太平天国大军浴血奋战时,我甚至希望他获得成功。
但是,我能够期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呢?
当然不可能!
太平天国的革命性和历史性,自有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去结论,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究竟使已经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更加水深火热,还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时下的网络上充斥了各抒己见的较大争议,这些争议并不是《曾国藩全集》作者的写作用意所在。
作为一个人来分析,洪秀全的所作所为的确让我摇头叹息,农民领袖的称号没能使他的人品比刽子手曾国藩更好,实在令我久久惋惜。
假如洪秀全真要打下江山,我怀疑他会带领农民兄弟走向天国。
面对《曾国藩全集》中励精图治的曾国藩和曾经励精图治而终于腐败堕落的洪秀全,我只能希望励精图治战胜腐败堕落。
但是,面对同样腐败堕落的大清王朝和愤而揭竿的农民兄弟,我又只能希望农民兄弟胜利,以实现他们温饱的理想,虽然胜利后不一定能够实现温饱。
历史的丰富性和人性的丰富性,同我头脑中定式思维的反差,构成了《曾国藩全集》对于我的可读性,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一个大学生喜欢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据老爸介绍,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喜欢读《曾国藩全集》,他们关注的重心大约不会是历史怎么写,曾国藩怎么评价,其中曾经有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老爸,应该好好向曾国藩学习。
如今读完《曾国藩全集》和其他关于他的书籍,整理出他的一些历史印迹??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印刷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
曾国藩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
??阅读《曾国藩全集》随笔
文/王黎冰
不知道如何来描述/你的才情身手/你有平乱的韬略智谋/你有倡导洋务的言行/你有中兴名臣的光环/你有家书的传留/你有这般那般三言两语不能休……
??摘自诗歌《曾国藩全集》
国庆假期,回家闲逛,老爸叫我读读他购买的那套《曾国藩家书》和另一本由唐浩明撰写的《曾国藩全集》,无独有偶,同学也叫我看看“凤凰网”的一个专题??《重读曾国藩:体味中国传统精英最后的辉煌》,于是我便忍住内心许多不断的不快,埋头读了下去。
实话实说,“凤凰网”关于曾国藩专题的导语很诱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诚然,在近世100多年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儒学、儒家,乃至儒士都被激进的批判者斥作守旧、陈腐的代名词,而随着新思维逻辑的普及,“肉食者鄙”的观念被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士大夫自身的优点和价值也被贬损殆尽。
而曾国藩恰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先是光环黯淡,进而声名狼藉,最终已是本色丧失。但当我们拂去意识形态的遮蔽,又享受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便越发感到当今社会缺少的,恰恰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精英阶层。
在这样的时刻,还原曾国藩的真实,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更是还原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
尽管如此,曾国藩这个人早年在我心目中却是另外一个模样。
记忆中,老师和书籍都一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曾国藩是一个大坏蛋,双手沾满了太平天国英烈的鲜血,所以全国人民都要对其共诛之共讨之。
但是,当我捧读湖南衡阳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全集》时,我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变节”,渐渐地同情甚至喜欢这个刽子手。当我看到这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中堂大人率领子弟兵??湘勇同太平天国大军浴血奋战时,我甚至希望他获得成功。
但是,我能够期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呢?
当然不可能!
太平天国的革命性和历史性,自有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去结论,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究竟使已经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更加水深火热,还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时下的网络上充斥了各抒己见的较大争议,这些争议并不是《曾国藩全集》作者的写作用意所在。
作为一个人来分析,洪秀全的所作所为的确让我摇头叹息,农民领袖的称号没能使他的人品比刽子手曾国藩更好,实在令我久久惋惜。
假如洪秀全真要打下江山,我怀疑他会带领农民兄弟走向天国。
面对《曾国藩全集》中励精图治的曾国藩和曾经励精图治而终于腐败堕落的洪秀全,我只能希望励精图治战胜腐败堕落。
但是,面对同样腐败堕落的大清王朝和愤而揭竿的农民兄弟,我又只能希望农民兄弟胜利,以实现他们温饱的理想,虽然胜利后不一定能够实现温饱。
历史的丰富性和人性的丰富性,同我头脑中定式思维的反差,构成了《曾国藩全集》对于我的可读性,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一个大学生喜欢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据老爸介绍,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喜欢读《曾国藩全集》,他们关注的重心大约不会是历史怎么写,曾国藩怎么评价,其中曾经有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老爸,应该好好向曾国藩学习。
如今读完《曾国藩全集》和其他关于他的书籍,整理出他的一些历史印迹??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印刷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
曾国藩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