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范文四篇

|来源:新高考网

篇一: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范文

为了看《我们诞生在中国》,竟然买了两次票,第一次买的票,过了放映时间才想起来,都怪我忙着在家码字,忘得一干二净。后来又买了一次,终于能够一睹其风采。

我是冲着导演和制作团队去的。导演陆川过去拍的几部片子《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我都挺喜欢的。至于迪斯尼的制作,一向画面精美,不用多说。

看完之后,发现这是一枚藏在纪录片里的??故事片卧底。

《我们诞生在中国》以春晓秋冬四季为时间线,将五种动物在时间里发生的变化串联起来,形成各自独立的故事。在这个由自然演绎的故事里,五大演员群也各有担当。淘淘、美美两大家族主打成长和卖萌。雪豹家族主打高冷和悲情。藏羚羊负责做人多势众(哦,羊多势重)的群演。丹顶鹤么,它是所有动物生与死的传媒,有始有终的亮了个相。这些家庭和群体的故事,充斥着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好一个动物江湖!

大画面在整部片子里广泛使用。俯角方式的取景,可以最直观的呈现大片地表景色,带给人一种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的视觉感受。藏羚羊群搬迁,雪域高原的冰寒广袤,川西森林的生机勃发,都采用了这种取景方式。我很喜欢这种大画面,尽显自然的壮观与辽阔。

主演们出场的时候,大多采用平角,近景拍摄。电影里使用这种画面,是最能够拉动观众情绪的,近景通常考验演员们的表演技艺,比如表情、眼神、肌肉的细微变化。虽然这部电影是动物,但也很好的使用了这种手法,淘淘、美美、小藏羚羊的嬉戏,所有的呆萌感几乎都是用这个拍摄技巧呈现的。

仰角画面中,我最喜欢的,是丹顶鹤飞过,就像自己站在那个画面里,看群鹤飞舞,草丛在风中飒飒作响,生死之声随时光掠过。

周迅的声音略低沉,听起来很舒适。片中的配乐有低沉阴郁、也有欢快明亮,这些是视觉之外的声音之美。在画面呈现时,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电影故事本身,起意很好。不过将人世界的情感,完全放到动物身上,感觉有生拉硬扯,过度解读的嫌疑。这一点,倒是期待动物专家们给出观看指引。

中文版的旁白,没有直接用中文叙事,而是用了翻译的版本,有几次都得把自己当成不在这里出生的人,才能理解旁白的讲述。感觉略有遗憾。

即使故事和旁白受商业影响,发生小幅度的扭曲。但这部片子,是有创意、有匠心、有审美的,无论是动物们的生死离合,还是秀美山川,制作团队都经历了长期潜心的拍摄,透过他们的镜头,我们欣赏和感受到美,足够。

篇二: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范文

暑假即将结束,而暑期档电影的的票房慢慢也就出来了,《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大鱼海棠》、《独立日2》、《冰川时代5》等等,话说你又看过几部?

不知道在哪看过这么一句话,说中国的电影票房早已经以亿元开始起跳,没有上亿都不好意思在上映后公布自己的票房。然而这部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仅仅在获得4万就已经发出庆祝海报,贴上文字口号:谢谢你们看到我。

不错不错,这很陆川。

“谢谢你们看到我”

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指作为一部DisneyNature制作的自然电影,在中国排片量以1.5起标却能让你看到的庆幸和感恩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排片量虽然低,上座率却很高。我今天去看时,早晚各一场,人也不少,老女老少都有。至于这部电影怎么样,还是老话,自己看看也就知道了。

下面主要是我自己的观后感。

首先,说说剧名和故事情节。

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inchina,这几个字让我第一反应想起的是红色电影,带着一种热血沸腾的革命战斗情怀。看之前抱着看纪录片的准备,然而,看完搜索一下,原来是自然电影。

什么是自然电影呢?陆川刚开始也是不知道的,然后他说简单来说,就是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片??用纪录片的手法,纪实拍摄动物的真实生活,然后根据剧本,将拍摄到的素材剪辑成故事。

动物为主角那是没错,整部片子没出现一个人,画外音是周迅配的,有人说别扭,我觉得不会啊,听着也是很舒服的,毫无违和感。

故事片当然就是讲故事。其实《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片子就是按照春、夏、秋、冬讲的关于中国特有的三种野生动物??大熊猫、雪豹、金丝猴出生、成长的一系列故事。其中在穿插一些小配角,比如丹顶鹤、藏羚羊、牦牛等等。

陆川自己的孩子就是在制作这个电影的时候来到这个世上,那时他正处于为这几个主要动物想故事情节的阶段,而熊猫丫丫的故事就是这样被敲定了??母爱。

丫丫有两样事擅长,会吃和会发呆。每天她要吃下18斤竹子,然后发呆。当然这是她的孩子美美出生之前的事了,有了孩子,她多了一样要做的事,那就是教自己的孩子吃和发呆。

开玩笑,是教生存技能才对。成年熊猫是独居动物,孩子养大了母亲就会自动离开,而孩子长大的标志就是她能够凭自己的力量爬上一棵树然后不摔下来。

美美渴望长大、渴望自由,不停地去尝试爬树。作为母亲呢,在孩子爬树的时候护在左右,看到绝对不能够爬上去的或者有危险的树就咬着孩子不让她爬。终于到了孩子能够爬上树了,却头也不回地走了。像极了人类,难道不是?

母爱是这部片子的主题之一吧?且看雪豹再凶猛也护崽,牦牛拼命也要躲回豹口中的孩子、以及母金丝猴们对家族幼崽不分血缘的溺爱。

篇三: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范文

春夏秋冬,季节轮回。祖国美好山河,是我们生命开始、延续、消亡、再开始的地方。

母性,是生命诞生的地方。

母与子,自生命开始就注定深深的牵连在一起。我们会熟悉孩子的一切,孩子会慢慢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

母亲挂念着孩子,孩子又深深的依恋着父母。

在妈妈的怀里,孩子会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哺乳、教授生存本领,只是想让孩子能活下去。

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在面临选择,我们的选择始终会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

被迫放弃不是自己懦弱。

伤痕累累也要放手一搏。

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也是本能的爱,生命的真实。

在父母眼中,孩子始终都是孩子,都是没长大的孩子。

在孩子心里,爱是始终需求着的。

也许我会叛逆,但我的叛逆也许是想呼唤父母更多的爱。

孩子都会慢慢长大,越来越渴望自由。

孩子终究会掌握更多的技能,学会独立。父母从此要学会撒手,给他更多的成长空间。

突然,在某一个时间,父母会发现自己眼中那个调皮的孩子变成了心目中的英雄。

这就是成长。

篇四: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范文

3年前,一支迪士尼的顶级摄影团队来华。100多个老外在导演陆川带领下,走遍青海、四川、江苏、浙江、黑龙江,拍摄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

他们拿着不高的薪酬苦干3年,拍成一部大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目前已经上映。

电影用绝美的野外镜头,围绕3个国宝级动物雪豹达娃、金丝猴淘淘、大熊猫丫丫,讲述它们家庭的成长故事。

片中拍摄到了10只以上的雪豹,最终它们的素材,都被剪辑成一只名为达娃的雪豹的故事,它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由于雪豹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到非常小,不得不扩大自己的狩猎面积。这也使得对它们的拍摄成为片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在头一个月几乎没有拍到一个镜头。

所幸最终锁定了它们的栖息地,才得以在世界上第一次用4K高清纪录到了雪豹宝宝的镜头。

整部电影预算只有1000万美金,在疯狂烧钱的电影市场,只够拍出一部简单的爱情戏。

然而,《我们诞生在中国》的5个世界顶级摄影师,带着5个主要来自英美的摄制组,在极为艰苦的自然环境,拍出了350小时的野生动物素材。

金丝猴淘淘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它与父亲,以及一些“坏朋友”之间。在妹妹出生后,淘淘发现自己失宠了,它想要去亲近父亲,却被粗暴地一掌打开……

野生动物无法摆拍,没有CG,没有灯光,要在纯自然条件下,精确拍出金丝猴的毛发特质,难度绝非其他电影可以比拟。

而且,猴子经常会来翻动摄影器材,甚至有次把包里的滤镜掏出来摔碎。

大熊猫的部分,则是讲述一只名叫丫丫的大熊猫,与它的女儿之间的故事。

为了能靠近野生大熊猫,工作人员不得不在炎热的天气,还伪装成熊猫,一场拍摄下来,几乎令人虚脱。

此外,电影里还有大量的其他野生动物,作为配角,比如丹顶鹤与藏羚羊。

导演陆川,12年前他拍摄了电影《可可西里》,唤起了对于野生藏羚羊的保护,使得其种群有了十数倍的增长,如今已摆脱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12年过去,一个轮回。陆川又拍了这部《我们诞生在中国》。

拍摄前,陆川曾写好一个剧本,但事实是没有一天是按剧本拍的,动物们“不按套路出牌”,陆川就拿着一天天的新鲜素材不断重新构架故事。在35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陆川在动物身上看到的,是快乐。

“他们的生存条件也许并不好,但他们的生命状态是快乐。”在所有的素材中,有70%?80%的时间,动物们都是快乐的。即使下一餐还没着落,但这一顿吃饱了,小雪豹们就蹭着妈妈,轻咬她的耳朵。

陆川说:“即使生活再艰难,支撑它们在阳光下奔跑、在风雪中伫立的是生命本身的快乐,而不是内心的苦难感,这是我真正看到的东西。我的片子想要展示的,就是他们生命中有光的一面。”

不只是快乐,陆川在拍摄过程中也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12年前,青藏高原的动物保护者真是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拍摄《可可西里》期间不断会看到猎杀的痕迹。藏羚羊如同惊弓之鸟:车一停,它们的耳朵就竖起来了,车门一开,它们撒腿就跑。

现在,自然保护区建立起来了,住民和游客也都逐渐有了保护意识。人们对藏羚羊的态度让羊逐渐放心,藏羚羊对摄影机对人,都有了一定的接受。陆川打趣:“羊的心态都变好了。”

更让人觉得温暖的是,在电影预告片的字幕里写道:首周的部分票房,将捐献给世界自然基金会,用于保护大熊猫和濒危雪豹。

一部电影,如果让人产生点让这个世界变好的冲动,就算成功了。

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范文精选【多篇】

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800字【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