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多篇】

|来源:新高考网

篇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我是从第二季开始看的。开始最直观的一个感觉就是两个字,简单。

我曾是中华好诗词的忠实观众。对里面那些嘉宾深深拜服,觉得他们的诗词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平常人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

若我是中华好诗词的选手。则答对一两道题都已是不易。可若我在中国诗词大会则九道题答对七八,也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比较二者,那么中国诗词大会的难易度是无法和中华好诗词相提并论的。这一点我想大多数人也不会质疑。

但我不赞同一个观点,是很多人认为中华好诗词的选手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可以秒杀一片。

在中华好诗词的舞台上。武亦舒绝对不会是梁道萍的对手,但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武亦舒确实可以击败梁道萍。

因为什么?也是两个字,简单。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劣势。

优势在于它的普及性更强。适合全民参与,学历不高,读书不多的人也可以答出很多道题。也可以起到一个教育性的效果。

可这也是他最大的劣势所在。因为他太过简单,所以就缺少了一些公平性。很多诗词积累的高手往往就被拉下马。如那个博士生陈更,她在这个节目里就不止一次败于不如她的人。

诚然,中国诗词大会的专业性和竞技性差了一些,但他的影响力,和普及力度是中华好诗词所无法达到的。

因此,从文化影响的角度来说,中国诗词大会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是巨大的。

简单如同一座桥,它可以让更多,那些不会游泳的人从桥上走到彼岸。

彼岸有诗彼岸有歌,彼岸有美好的桃花和明月。

篇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首先这个节目,我是正面看法的。平时不看电视的我,也闲下来追了好几集,相较于湖南卫视那些东西,央视的这个简直是久旱甘霖。我给5分,倒不是因为这个节目全无缺点。相反,我以下吐槽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硬伤。

1.名为中国诗词大会,题库我大概估摸了一下,唐诗占了6成,宋词占了2成。先秦至魏晋占了1成还不到,毛*诗词占了1成。一开始我跟着电视节奏走,作为一个工科直男,我发现我居然能猜对7成的答题,百人团的水平我排前十毫无压力,转念一想不对呀,不是我水平高,是题库出得太水了。准确的说是故意在讨好我这种轻文艺的门外汉。我承认唐诗很重要,但自孔子订诗经以来,泱泱2500年,唐诗不过三百年,何以能占如此之高的比例?我承认,题库的设计者是作了充分的调查的,目前大众的诗词修养仅限于唐诗三百首的水平,为了吊起观众的参与感,提高唐诗比例是可以理解的。但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近千年,诗经、楚辞、汉赋、乐府的比例何以如此低,竟比*诗词频率还低?什么鬼。我个人认为正常的比例是,先秦至魏晋:唐宋诗:唐宋词:宋至晚清诗词=3:3:3:1或者3:3:2:2,大概这个比例。至于现代诗词(貌似节目组特指*诗词)不是不好,也有妙处。,但放在2500年格局里,就类似于楚霸王做“力拔山兮气盖世”,上不得正席。

2.诗词大会比赛的立意当然是好的。但规则、题库总总,把选手往旧时八股的套路上引。新晋网红武亦姝,颇受众多有文化的中老年观众朋友们喜欢。我胆敢猜度一番,这个冬天太冷,广场舞跳不起来。武亦姝小妹妹出身又好,卖相又好,又会传统诗词,瞬息红遍头条,完全嵌合了广大中老年朋友们对传统文化接班人的美好想像: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如果每一个年轻人能像武亦姝这个姑娘一样,多学点传统文化多好!对于这个姑娘,我上面这样讲可能会显得刻薄了一些,鼓励应该大于批判,毕竟她还小。可是,大家看她,举手投足,像不像是久经考场,被应试教育玩坏了的小女孩?可有丁点“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遗风?学诗词的本意,是让诗词内化为心灵深处的审美气质,就像彭敏的从容,像陈更的自信。我看武亦姝妹妹则举手投足都是比赛本身的得失与宠辱,几时有半点诗心。当然这完全不能怪这个小妹妹,是比赛本身使然。这个比赛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它只考记忆的,客观的,可供量化的,可统计的,不去考创造的,主观的,莫可名状的,不可言说的。实际上正是对科举八股的一种不由自主的模拟,营造出一种中国式文艺复兴的虚假繁荣。论记忆力,以“人、月、山”作飞花令这种低级肤浅的游戏,古代的秀才随便抓一个也能把全场104个选手都秒成渣。古代读书人的平均水平,大概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现代人大概就是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水平,能够压到韵就算了不起了。时代不同,能力蜕化可以理解。但创造性,想象力的贫乏才是关键,何以如此,我想这不在这个节目讨论范畴之内了。

篇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近日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上,16岁高颜值少女武亦姝凭借出色的古诗词底蕴和“飞花令”表现走红,答题时娴熟优雅的她,被网友们感叹“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诚如《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所说,诗词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载着作者的人生阅历。因此读诗不仅仅是读诗,更是读人,是读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正式公布,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答记者问时,发言人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生活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诗意也是。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位网友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读诗歌”的问题下,得票数最高的答案是这样说的: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诗句,还是让他跟着广场舞一起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记忆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是“叫姐姐一声美女,姐姐就给你糖吃啊”?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能懂得诗词之美。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读过”。

当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会明白什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日湖边纳凉,看风乍起,才会感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毕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我们的生活日渐浮躁喧嚣,好在,诗还活着。

年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最新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观后感范文精选

中国诗词大会第2季第1期观后感【多篇】

cctv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500字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400字【多篇】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600字精华篇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50字【汇总】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00字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