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人民的名义》观后感【集锦】
《人民的名义》将反腐推向深处,高层贪官“声音”出镜。下面是新高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湖南卫视《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2017湖南卫视《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时隔多年,反腐剧荧屏破冰。3月28日晚,《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
从28日晚播出的第一集看,该剧很接地气,不少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比如某部委处长生活俭朴,吃炸酱面,骑自行车上班,可在其豪宅里藏着2.4亿元现金,相关部门清点时烧坏了几台点钞机。
关注反腐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的“双面”官员不少。编剧也坦言,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故事在现实中基本都有原型。
与其说编剧大胆,毋宁说时代使然。现实就是反腐态势高压,打虎拍蝇不止步。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打掉的“大老虎”已有100多名,反腐真正做到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既然如此,反腐剧就没有缩手缩脚、嗫嗫嚅嚅的必要。
反腐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年一部名叫《苍天在上》的反腐剧吸引了无数观众。其后,从《大雪无痕》到《国家干部》再到《忠诚》……反腐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民众之所以买账,原因再简单不过,痛恨腐败,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
时隔多年,反腐作品再度升温,同样契合了这一逻辑。正如有网友表达的期望:支持文学创作反腐,不忘初心,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
观众看反腐作品,绝不只是猎奇或者看个热闹,而是呼应中央反腐,希望通过制度建设压缩腐败的生存空间。而对于作家或编剧来说,创作反腐作品,当然也不只是展现腐败成就,而应该通过剖析腐败原型,挖掘出人性是怎么沦丧的、贪官是怎么“养成”的,这才能体现反腐作品的价值。
从中纪委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再到探究贪官心路历程的《追问》一书,与反腐有关的作品不断升温是好事。可以预见的是,反腐作品还将持续升温,如果这些作品能够提振民众对官员、官场的信心,并为当前反腐提供动力,助推构建清明的政治生态,则更让人欣慰。反腐没有完成时,反腐作品恐怕也没有完成时。
篇二:2017湖南卫视《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在影视产业“百花齐放”的时代格局下,作为一个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能够脱颖而出,足以证明它的成功之处与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好评如潮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精心构思与夜以继日。从最初的调研与设计,到反复的研究与修改,再到后期的敲定与拍摄,可以说,“人民的名义”所走过来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为其“竖起大拇指”。当然,醇酒才算香甜,精心打造的“反腐大戏”必然蕴涵着更实、更好、更多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这种蕴意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强烈的政治意义。从创作背景来看,在此之前,反贪剧、反腐剧、涉案剧等政治色彩浓烈的影视剧基本上退出了卫视黄金档,甚至出现了搁浅状态,直到《于成龙》《刑警队长》《后海不是海》等一批电视剧的强势回归,所谓的“政治剧”才开始解冻,而“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与走红恰恰表明这类影视剧已经成为观众收看的“香饽饽”。当然,相比这些,“人民的名义”所传递的政治意义更在于对反贪惩腐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敢于踏石留印、勇于抓铁有痕、坚定惩治腐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赢得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与喝彩。“人民的名义”正是通过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来展现这种良好的政治生态以及“永远在路上”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非凡的社会意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部很“政治”又“严肃”的反腐电视剧怎么会登陆以仙侠玄幻、青春题材为主的湖南卫视呢?不过,在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管理中心主任肖宁看来:“《人民的名义》承载了非凡的社会意义,尽管和湖南卫视以往播出电视剧的风格不太一样,但我们依然毫不犹豫选择了这部剧。”因此,即使风格不同,只要足够优秀,都能激起非同一般的社会反响。此外,该剧的发布会地点之所以选择清华大学,目的就是在于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反腐大戏”,掀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度,从而激发社会反腐的应有作用,正如该剧编剧周梅森所言:“社会反腐的形成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作家、艺术家,这也是这部戏的意义。”与此同时,“人民的名义”还通过“正义与丑恶的较量”起到“重塑三观”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受众的青少年,而这也正是这部反腐剧的另番社会意义所在。
独特的启迪意义。近年来,穿越戏、宫斗戏、卡通戏等频频霸占市场。当然,这类影视剧有其新颖与独特之处,但是“娱乐过度”这样的“硬伤”难以掩盖当前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瓶颈。*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影视剧如何打开一条新路子尤为关键。“人民的名义”以反腐倡廉这个时代主题为创作背景与现实题材,不仅积极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而且切合发展潮流与人民期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与时代和人民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无疑为当下的影视剧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启迪意义: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只有关注现实生活,只有立足人民所需,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剧“拼杀”中分得一杯羹。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作为中国反腐倡廉的一个“聚光灯”,“人民的名义”不仅表明“反腐强风”正当时,肃纪惩贪深得人心、温暖大地,更是折射“反腐长风”继续吹,反腐倡廉的力度和强度将持续“加码”。当然,有了人民的“名义”,我们就会信心百倍,一定能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