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活动方案

|来源:新高考网

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6个“世界肝炎日”,主题是“认识肝炎,科学防治”。为规范肝炎防治宣传,进一步推动防治工作开展,保证肝炎防治宣传活动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正面效果,根据省卫生厅《关于组织开展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赣卫办疾控字〔2016〕14号),现就我市宣传活动提出以下要求。

一、突出重点

近年来,我市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绩,公众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对各种型别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科学规范的预防和诊疗知识。各地要利用“世界肝炎日”,广泛宣传病毒性肝炎的预防诊疗知识和我市病毒性肝炎防控取得的成就,提高群众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市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

二、确保效果

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各种媒介的作用,确保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项宣传活动。宣传手册、海报和电脑动画片等宣传资料可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下载,各地也可参照自行设计印制一定数量的宣传材料。

三、规范行为

各地要加强对肝炎防治宣传活动的规范管理,保证宣传活动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利用本次宣传活动进行虚假宣传、募捐集资和广告推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在宣传活动期间要强化监管,做好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上述类似问题。

四、及时总结

各地要及时收集整理本次宣传活动资料,分析总结活动经验,并将本次系列宣传活动的总结电子版于8月10日前报至市卫生局疾控科邮箱:XXXXXX。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

选定7月28日作为世界肝炎日,是为了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的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战胜肝炎,从我做起。号召大家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战胜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五种肝炎病毒,分别为甲、乙、丙、丁和戊型。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它们导致数亿人罹患慢性疾病,同时二者还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最常见病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经胃肠道途径传播,如甲型和戊型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水、食物进行传播;另一类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如乙型、丙型和丁型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0.9%,即有80.9%的人曾感染过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57.6%;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9.8%,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全球3.5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有近1亿人。在造成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人群中,全球每年大约70万人,我国占近50%。因此,不论是从急性传染病的角度,还是从慢性肝病的角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肝病都是我国极其严重的问题。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全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50%为甲型,25%为乙型,5%为丙型,10%为戊型,据调查,我国现患慢性肝炎的病人约为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约30万例,其中50%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性肝炎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且给国家和个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据上海市对病毒性肝炎的门诊和住院费用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因病毒性肝炎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约300~500亿人民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

肝炎早期可表现为:

1、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活动后易感疲倦等。

2、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

4、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等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可分为三级。

一级预防:

1、疫苗接种:接种甲型肝炎和乙肝疫苗有很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2、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

二级预防:

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主动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和进行规范治疗,防止其发展成慢性肝炎。

三级预防:

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要遵从医嘱,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配合药物治疗防止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