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通过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进一步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是各级机关单位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切入点。以下是新高考网小编提供的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快来看看吧。
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设立的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办事机构。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们需求的转变,事业单位的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在当下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可以说,当下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都没有制定健全的、实用性强的控制制度。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运行中都以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为准则,而并没有单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财政控制方面,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依据国家政策和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在资金预算、收支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都没有详细的可供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资金紧缺、预算不足或者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充足的利用等现象。在收支管理上,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收支不能平衡,甚至还需要国家财政补贴,有些工作人员挪用资金谋一己之私。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即使有相应的制度,但却没有按制度执行,在单位运行过程中没有做好运行成本的核算,导致单位的财务支出没有得到合理控制,最终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观念缺失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观念的缺失,是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要想使一个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必须要单位领导人员具有相应的内部控制观念,重视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然而,在现今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很多单位都缺乏内部控制观念,甚至有极大一部分单位领导人员根本不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只将其作为一种财务管理的手段,而没有意识到它在单位整体控制中的作用。这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在运行中都没有将内部控制作为重点,即使在运行中出现了问题,负责人也没有切实的去查找根源。
(三)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困难
即使一部分事业单位有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执行起来却也存在困难。在事业单位内部,部分领导人员的思想比较保守,并且官本位思想严重,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领导过分注重自己的权威,而一些工作人员将领导的话奉为圣旨,过分看重领导要求而忽视了单位制度。在领导人员违背制度办事时,其他的工作人员也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有的事业单位的制度与单位实际不相符合,只是对其他事业单位或者行政部门制度的照搬照抄,这使得执行部门对制度的可用性产生了怀疑,降低了工作人员对于制度执行的积极性。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不合理
可以说,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工作都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内部监督。事业单位受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过分注重领导的地位,很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等问题并不关心。而所谓的内部控制监督,也只是事业单位领导握在手中的权力,与普通的员工并无太大关系。在进行财务核算时,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便可能联合起来损害单位利益。而内部监督在此时成了空谈。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去向、财政情况并没有完全向社会公布,外界也很难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要解决当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要构建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制,尽可能的使单位的每一位员工及管理者都能够各司其职,并在工作的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在制度建设中,要建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提高单位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健全相关的工作人员奖惩机制,不能完全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人员管理,而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单独的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要解决当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的运行中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观念,让他们从观念上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进行实际考察,将制度与事业单位的实践相结合,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操作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可以加强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们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最终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三)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要解决当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实行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单位财务控制等进行监管。它一般由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完成。内部监督能够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势,对单位内部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员进行监管,能够发现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单纯的内部监督存在着一定缺陷,审计部门仍隶属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并没有独立性。外部监督是内部监督的补充,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外部监督主要是由外部的监督机构,如审计部、财政部等进行监管,它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及内部控制情况等信息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况下都通过网站、公示栏等进行公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联合,将会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施行。
(四)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和人员管理
很多事业单位在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编制;在人员管理方面没有合理、可用的奖惩机制;而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方面,也并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控制和人员管理的随意性都较大。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和人员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当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如将单位的财务统计和核算与实际财务操作人员分开,避免假账的出现。做好对每个工作人员的管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并做到洁身自好。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对每一位员工的思想给予重视,经常与员工进行思想和工作中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对工作中的或者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
(五)做好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
事业单位虽然有国家的财政扶持,但是也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做好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事业单位要尽可能在每一年都对自己的财务等情况进行总结,并做好来年的风险评估。单位管理人员要有全局意识,在工作中根据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工作范围调整,严格按照评估结果进行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并且,要具有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对可能性风险加以防范,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事业单位的风险。这样才能够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控制,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
三、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运行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就目前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和人员管理;做好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当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
,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要求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之后又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操作规范,不断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规范第六十四条,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时,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应当纳入检查,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结合审计实践发现,部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够、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近年来,内部控制作为堵塞漏洞、完善监管、优化流程等的有效管理途径,越来越得到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审计抽查也发现,还有一些单位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个别主要领导不学文件,不明白或不清楚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甚至认为这项工作与单位主责工作联系不大,是自已束缚自己,给自己添麻烦;一些财务人员自认为,现行财政部门逐年出台一系列财务监管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决算编制审核等逐年细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全程监管单位各项开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多大作用,在人少事多普遍存在的单位只是增加了单位工作量,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2工作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并不明。
此项工作实施时间不长,规范虽然明确了方向、内容和重点等,但在具体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如何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抓好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完整设计,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工作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有的单位没有开展风险防范评估,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操作性或针对性不强,没有涵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全面性原则不到位。2、按照规范要求,在开展单位层面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等六大重点,在开展经济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六个方面重点,实际操作中,多数对业务活动方面涉及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考虑较多,内控设计、运行和监督等考虑较少。
3控制方法综合运用较欠缺。
检查发现,有的单位照搬照抄其他部门的制度;有的单位人员少,关键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一人兼任多个岗位,出纳会计双肩挑,岗位相容,不相互制约;有的单位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不严,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执行不好;有的单位预算控制不力,年初预算与实际执行出入很大;有的单位财产保护控制不力,资产多年不清,账面与实际不符;有的单位会计控制不到位,财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档案管理不严;有的单位表单和票据的填制、审核、归档、保管等流程不优,关键点监督不够;有的单位不按规定进行部门预算、决算等信息公开,有的公开不完整或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