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廉洁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最新

|来源:新高考网

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也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这是新高考网小编准备的个人廉洁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欢迎阅读。

个人廉洁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廉政和勤政,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领导干部缺一不可。不廉无以立身,不勤无以成事;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廉不勤更坏事。一名领导干部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奋,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一名领导干部再廉洁,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必然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对领导干部来说,廉政是基本要求,勤政是更高要求。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勤政廉政、务实为民,努力成为一名勤廉双优、群众拥戴的优秀领导干部。

要补精神之钙

廉政勤政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个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轴心和主宰,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总开关”、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拒腐防变的“顶梁柱”、干事创业的“指路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理念信念,就不可能有执政意识、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就会削弱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也就更谈不上廉政勤政。

*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民族没有理想信念,就会萎靡不振;一个国家没有理想信念,就会一盘散沙;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沉沦颓废。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生的追求,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能在理想信念里找到根源。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我们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的坚定信心,在锤炼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始终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始终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自觉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要做饱学之士

学习对于提高干部的素质、修养、能力至关重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每一次进步无不是踩着读书学习的台阶而前进的。*同志强调:“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培养和提升廉政勤政能力、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不二之法。我们必须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需要,作为一种使命、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保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接受新事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会在行为中,融入人生和事业之中。要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努力学习掌握各方面的新思想和新知识,注意学习借鉴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力求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要修为政之德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问题。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纵观历史,那些高山仰止、青史留名的人,无一不是品德高尚者,而那些蝇营狗苟、灵魂肮脏之人,即使才高八斗,也不过昙花一现,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流沙,甚至被人们唾弃。“官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恪守官德,是滋润思想的雨露,是走向成功的动力,是抵御诱惑的盾牌。我们必须努力提高道德修养,自觉用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为政、以德树威、以德服众,做一个品行端正、真实坦诚、宽厚善良、敢于担当的人,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努力成为道德情操高尚、忠诚履职尽责的表率,永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受污染,不断升华人生境界,永远保持先进品格和纯洁本色。

要扬清新之风

人心向背看作风,作风问题至关重要。作风是党的生命,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加强作风建设,形成良好党风政风,能够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强大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入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果断刹风整纪,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带动了社会风气好转,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乘势而上,狠刹“四风”,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传承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体现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把心思用到解决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来,把精力用到维护群众利益、解决民生困难上来,以良好的作风正党风、以纯正的党风赢民心。

要干为民之事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从政者的心愿,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组织和人民给了我们从政的机会,就是给了我们为民干事、为民服务的机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用心干事,既要当好善谋全局的“指挥官”,又要当好身先士卒的“排头兵”,扑下身子、干在一线,力争在任期内办好一批实事、做成几件大事,切实干出不含水分、经得起后人评说的业绩。

要走法治之路

法治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方略。*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社会的方式、过程和状态,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必须遵从的要求。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作出的各项决策,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影响很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树立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与信仰,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做秉公用权、奉公守法的模范。必须革除一切与法治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必须坚持依法决策,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时候,要想一想是否有法律依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决不能做“拍胸脯、拍脑袋、拍屁股”的事。要从完善、落实制度入手,不断提高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规范、从规范到法治,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要留清廉之名

对领导干部而言,勤政为民是天职,廉洁自律是底线,底线不守,天职无存。只有坚守廉政这条底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才能保有勤政的资格,筑牢勤政的根基,把住勤政的方向。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必须正确看待名利,正确对待得失进退,既不因位高权重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时失意而斤斤计较、心理失衡,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节。必须消除侥幸心理,时刻警惕诱惑,在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中提高自控能力,过好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守住心中的那一片蓝天。必须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个人廉洁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二

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不廉无以立身,不勤无以成事;一个领导干部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奋,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一个干部再廉洁,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必然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廉政又要勤政,既要干净又要干事。

一、关于廉政

“廉”作为一种朦胧的为政道德活动,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觉醒,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及贪贿现象的盛行应运而生的。自尧舜时代开始,就出现了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萌芽。商朝提出重民用德,不任用贪财聚货的人,而任用努力为臣民生财造富的人。西周时期提出考察官吏政绩以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廉”为标准。春秋时期,廉政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管仲提出了“以民为本”的论点。战国时期,商鞅推行法令统一,让官吏不敢枉法为邪。孔子、孟子等这一时期的儒学大家也是廉政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并实践和发展了廉政文化。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七察”了解人才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正是受廉政文化的长期影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清廉守正、爱民如子的清官廉吏,如春秋时期不贪为宝的子罕、汉代悬鱼拒贿的羊续、明朝两袖清风的于谦、清朝的一代廉吏于成龙等。他们恪守廉洁的精神和为政清廉的故事为世人所景仰和传诵。

“腐败”是“廉政”的反义词。人类历史上,腐败问题一直是侵蚀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古今中外,政权的没落,无不与统治者的腐败有关;执政地位的丧失,无不与政党的腐败有关。从中国历史上看,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始皇,开始是代表了历史发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人民怨声载道,传位秦二世即亡。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纳谏任贤,成就了贞观之治,但是,唐王朝后来的统治者渐渐忘乎所以,沉醉于声色犬马,官吏贪污贿赂成风,导致了唐王朝的寿终正寝。从国际上看,苏联的红旗“一夜”落地,印尼前总统苏哈托、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的下台等等,都是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所致。历史事实告诫我们:廉政兴邦,腐败亡国。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关于勤政

“勤”,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做事尽力,不偷懒。勤政,简而言之就是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勤于政务。它是一种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勤政是历史悠久的吏治品德,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居官为政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之一,是对为官者提出的一项最基本的职责要求。

《尚书》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早在商朝时,盘庚就告诫百官,要各自恭恭敬敬对待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否则就会大祸临头。春秋时期,孔子对为政者提出勤勉为公,不厌倦懈怠的要求。自西晋开始,人们将“清”、“慎”、“勤”三者联系在一起,视为从政箴言。宋人真德秀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欧阳修认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更加强调了“勤”对于国家以及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晚清名臣曾国藩认为“身心俱勤”方为勤,他在《劝诫委员四条》中说:“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自古以来,勤政就是人们给予为官者最适当的角色道德评价之一,其重要性及意义不言而喻。

官勤则事成。从古到今,大凡有作为的官员无不以“勤”当头。勤政为民者,历来为王朝正史乃致稗官野史所称道,有的甚至演变为民间佳话,广为流传。如三国时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人民的好总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等。他们勤政敬业的精神,让世代怀念和称颂。

官不勤则事废。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某夜,一官员昂然步入阎王殿,自称在人间所到之处,只饮一杯茶水,极为廉洁,无惧鬼神。阎王笑道,若不向百姓索要钱财即为好官,那还不如立于老爷大堂一角的木偶,它杯水不饮,岂非比你更好?官员争辨:“我虽无功,亦无罪。”阎王说:“你一生处处明哲保身,对民间许多冤案因怕触动官宦人家而不敢审理,岂不有愧于民心?”这从侧面说明,老百姓对那些只讲廉政而不讲勤政的官员也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

“纸上谈兵”、“虚谈废务”,这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饱食终日,贪图安逸,无所事事,精神不振,无事业心、责任感,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廉洁从政,廉政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起码的要求,是履职的底线。但只做到廉政,不当贪官,这个要求太低了。只有做到既廉政又勤政,做出实绩,才能体现出干部的表率作用。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相应的决策权、指挥权和影响力,对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负有重大责任,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党和国家的好干部,才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好官

领导干部廉洁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廉洁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