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杨弘嗣墓志》典故语考释八则

|来源:新高考网

狄梦珊.何山

摘 要:用典是古代碑志文的常见现象。典故语言简义丰、典雅庄重,于词汇史、汉语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探求典故来源、破解用典之意,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键,也是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论文对唐《杨弘嗣墓志》中的“月树之明”“家禽之对”等典故语试作解析,旨在为解读该志文提供帮助,也为碑志典故语、汉语词汇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唐《杨弘嗣墓志》 典故语 例释 汉语词汇史

“典故”一词,较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刘苍》:“陛下至德广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而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此指典例和故实。后来大多辞书认为“典故”有两个基本意义,一是典制和掌故等,一是有来历出处的故事或前代诗文语句。典故语是由典故内容压缩而成的语言符号,是对典故的灵活运用。[1]其成词机制,或缩略重组,或截取割裂,或融会义理。不论采用哪种产生机制,每个典故词都与典源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可追溯性和解释性。[2]由于墓志文多为骈体,对仗工整,常表达含蓄典雅之文意,因此用词非常讲究。典故?言简义丰、委婉庄重,正与碑铭文体相契合,故古代墓志文大量使用典故语。唐《杨弘嗣墓志》就是其典型代表,全文千余字,用典达二十余处,可谓丰富。这些典故语主要来源于《诗经》《左传》等上古文献,及《史记》《世说新语》等中古文献,其中有的典故语较生僻难懂,如“月树之明”“家禽之对”。若不明典故出处和构成理据,就不能准确理解志文用典之意,直接影响文献释读与整理,不便于利用该份文献材料进行文史等相关研究。因此,破典源、解词义,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键,也是典故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本文选择《杨弘嗣墓志》中的八则典故语,试作考释,旨在为解读该志文提供帮助,也为碑志典故语、汉语词汇等研究提供参考。

1.展足

志文:“才膺展足之美。”

“展足”,原为“展其骥足”,典出《三国志?蜀志七?庞统法正传》[3]:“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骥”为好马,“骥足”即良马之足,比喻高才。“展其骥足”,本指良马放开步伐纵情奔跑,喻指有才华之人尽情施展才华。碑志文用此典,或直接引作“展其骥足”。如唐《贾令琬及妻马氏墓志》[4](P1584):“骋以鹏翰,展其骥足。”或缩略为“展骥足”。如唐《李元玢墓志》[5](P978):“方期展骥足于千里,张鹏翼于九霄。”或进一步缩略为“展足”,喻指才能出众。如上所引唐《杨弘嗣墓志》之文句;唐《杨康及妻刘氏墓志》[4](P421):“展足惊吴,赞彤驺于千里;高才阅洛,毗绛帐于六条。”

碑志文多对仗,常根据句式和韵律搭配需要,截取相应的典故语。故原典之“展其骥足”或被直接引用,或被分别缩略为三音节、双音节词语,以使上下文句节奏和谐,工整自然。

2.月树之明

志文:“目中眸子,青襟知月树之明。”

典出《世说新语?言语》:“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月树”,月中桂树。“明”,明亮。中间加介词“之”成“月树之明”,不是指月中桂树的明亮,而是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以桂树衬托月亮,云“月中有桂树”,意在反衬月光的明亮。类比典故所叙目中有眸子才明,正是对月中无物则更明的反驳。志文后一句应理解为青年时期便懂目中有眸子才更亮,月中有树更显月光之皎洁的道理,喻指墓主人年少聪慧,机智善辩。

另,唐《王庭芝墓志》[6](P436):“君幼挺聪悟,天资孝友,徐孺对月明之岁,已见清言。”“对月明之岁”,即上述典源所云徐孺子月下对答时年仅九岁,词义扩大,泛指幼年。与“月树之明”出自同一典源,有相似的成典方式,但前者中心语为“岁”,强调年龄。

3.家禽之对

志文:“座上杨梅,龆龀识家禽之对。”

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禽”,指家中之禽。“禽”,指鸟类,《庄子?马蹄》:“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此处特指孔雀。“对”,应答。“家禽之对”字面意思是说以表家禽的 “孔”机智对答。志文所引典故巧妙运用同音词一语双关的效果,表现梁国杨氏之子聪明伶俐,童年就能对客人的戏谑之词机智应答,意在称赞墓主人年幼聪慧,善于机辩。“家禽之对”又作“对家禽”。如唐《高元表墓志》[5](P657):“祖朗,箕裘?箨,清和在躬,擅野颐于髫初,对家禽于龀岁。”

另,古代墓志撰作者或从同一典源中截取“辩杨梅”“辩折杨梅”“杨梅之诮”等典故语表上述语义。如唐《张师及妻曾氏墓志》[5](P169):“有子行筠,怀陆橘而慕道,辩杨梅而高尚。”唐《董师及其妻郭氏墓志》[5](P309):“亡子神方,赋题鹦鹉,辩折杨梅。”唐《杨行立墓志》[5](P934):“或默而识黄绢之旨,或敏而对杨梅之诮。”三篇志文三个“杨梅”系词语同出一典,皆用来形容青少年聪颖善辩。

4.趋庭

志文:“敬业离经,趋庭习训。”

典出《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趋”,小步快走,表恭敬。《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庭”,庭院。“趋庭”,本指小步快走过庭院,因孔鲤趋而过庭时其父教之《诗》《礼》,后以该词隐喻承受父亲的教诲。这时志文“趋庭”已不再单纯以构成语素的字面意义表现词义,而是通过认知联想,形成隐喻义。隐喻义被普遍运用,就成为固定义位。敬业离经,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谓致心学术,读断经书文句。整句志文意在表达墓主专心钻研经书,聆听父亲教诲。再如,唐《孔?墓志》[7](P402):“训鲤趋庭,久传诗礼。”唐《程进?妻梁氏墓志》[8](P852):“趋庭授训,闻礼闻诗。”

古代墓志文还有据上述同一典源截取不同语言成分而构成的同义典故语。有曰“过庭”者,如唐《韦匡伯墓志》[4](P7):“学该入室,礼备过庭。”有曰“鲤庭”“鲤趋”者,如唐《韩德及妻暴氏墓志》[9](P361):“因心孝敬,奉训鲤庭。”唐《郑君妻崔氏墓志》[4](P1694):“闻诗闻礼,往法鲤趋。”

5.灌园

志文:“于陵灌园,深闲乐命之理。”

典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灌”,浇灌,灌溉。“园”,园圃。“灌园”,浇灌园圃。词义扩大,引申为从事一般农田劳动,又引申为不慕官职,归隐山林。“闲”,通娴,通晓,熟悉。《孟子?滕文公下》:“闲先圣之道。”志文意为隐居于陵,深刻懂得安于天命的道理,表明志主归隐之心,与前文“而兰路春归,终慕抽簪之想”相对应。其他墓志亦见用例,如唐《张君妻田氏墓志》[4](P805):“悬车舍仕,灌园自乐。”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颇识灌园意,于陵不自轻。”

6.抱瓮

志文:“汉阴抱瓮,高蹈忘机之迹。”

典出《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瓮”,水瓮。抱瓮意指抱着水瓮去灌溉。不用机械,回归淳朴。后来词义抽象化,比喻安于田园生活。“蹈”,本义踩,踏。踩踏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轨迹,故引申出遵循义。“忘机”,道教用语,比喻忘却机巧,回归本真。抱瓮忘机,是对《庄子》所谓“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的自然回应。志文意为隐居汉阴,抱瓮灌溉园圃,遵循本心,返璞归真,淡泊名利,表明墓主归隐之意。其他文献用例如唐《史道德墓志》[5](P238):“抱瓮忘机,虚舟任触。”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诗:“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7.负郭

志文:“二顷之田,但资于负郭。”

“负郭”为“负郭田”之省。典出《史记?苏秦列传》:“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负者,背也,枕也。近城之地,沃润流泽,最为膏腴,故曰‘负郭也。”后以“负郭”指可供温饱的良田。志文此句与上文“五亩之宅,不卑于湫隘”对仗,共同表明志主的归隐之意。武周《邢政及妻张氏墓志》:“从容语默,良田负郭。狭室面城,澹乎无闷。”[9](P16)

8.琼瑰之梦

志文:“祸罹辰巳之年,泣兆琼瑰之梦。”

典出《左传?成公十七年》:“初,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从而歌之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惧不敢占也。还自郑,壬申,至于狸?而占之,曰:‘余恐死,故不敢占也。今众繁而从余三年矣,无伤也。言之,之莫而卒。”“琼瑰”,本指次于玉美石,《诗经?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后词义扩大,泛指珠玉。志文“琼瑰之梦”,即《左传》所载声伯之梦。古人认为梦有预示命运的作用,因声伯梦琼瑰盈怀,占卜而后卒,故“琼瑰之梦”被作为将逝之兆。

“辰巳之年”指寿命将尽。《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志文用两个典故语,作为墓主去世的委婉之辞。其他用例如:唐《苑玄亮墓志》[4](P1543):“慈连珠玉之欢,祸起琼瑰之梦。”墓志或引作“琼瑰泣梦”。如唐《司马论及妻郭氏墓志》[4](P993):“琼瑰泣梦,奄丧母仪。”

上文所释既有常用典故语,如 “展足”“趋庭”等,又有“月树之明”“家禽之对”等相对生僻的典故语,然皆典有所出,表义和理据可考,亦能找到文献佐证。考查碑志文典故词语,需要熟悉典籍,找准典源,正确剖析词义,紧密结合语境,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典故语常常融汇语言、历史、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因此,合理解读典故语,对碑刻文献整理、语言史、文化史及辞书编纂等均有较大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5BYY11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YJC870007]、中央高校重大培育项目[编号:SWU1709214]和创新团队项目[编号:SWU1509395]。)

注释:

[1]龙俊旭:《唐代墓志文献中的名典问题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3页。

[2]何山:《宋代墓志典故?语校释六题》,宿州学院学报,,第12期,第56页。

[3]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三国志?蜀志七?庞统法正传》,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606页。

[4]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5]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全唐文补遗(第2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

[7]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6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8]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下)》,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版。

[9]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7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狄梦珊,何山 重庆北碚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400715)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