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来源:新高考网

2017年宜昌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8分。
1.(1分)(2016•宜昌)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2.(1分)(2016•宜昌)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随意大量燃放鞭炮B.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
 C.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3.(1分)(2016•宜昌)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酒精D.植物油
 
4.(1分)(2016•宜昌)绿色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碘”“铁”“钙”指的是(  )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5.(1分)(2016•宜昌)宜昌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B.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6.(1分)(2016•宜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B.
添加酒精C.
加热液体D.
放置试管
 
7.(1分)(2016•宜昌)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读法错误的是(  )
 A.FeCl2读作氯化铁B.MgCl2读作氯化镁
 C.AgCl读作氯化银D.AlCl3读作氯化铝
 
8.(1分)(2016•宜昌)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不锈钢B.氧化汞C.黄铜

D.生铁
 
9.(1分)(2016•宜昌)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A.lrO2+B.lrO3+C.lrO4+D.lrO5+
 
10.(1分)(2016•宜昌)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ABCD
用途
金刚石做玻璃刀
石墨做电池电极
不锈钢做水壶
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
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

A.AB.BC.CD.D
 
11.(1分)(2015•宜昌)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12.(1分)(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SiO4B.Ca2SiO3C.CaSi2O3D.CaSiO3
 
13.(1分)(2015•宜昌)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14.(1分)(2015•宜昌)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

A.AB.BC.CD.D
 
15.(1分)(2015•宜昌)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6.(1分)(2015•宜昌)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B.Y>Z>XC.Y>X>ZD.X>Z>Y
 
17.(1分)(2015•宜昌)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实验前第1次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050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532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18.(1分)(2015•宜昌)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B、注意实验安全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③氢氧化钠?纯碱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C、合理利用资源D、健康生活方式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③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19.(2分)(2015•宜昌)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      ;
(2)2个氢原子      ;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20.(3分)(2015•宜昌)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
(3)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2)2.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
 
21.(2分)(2015•宜昌)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该溶质.

 
 
三、说明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22.(2分)(2015•宜昌)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m的值为      ,n的值为      ;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

 
23.(2分)(2015•宜昌)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      (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24.(3分)(2015•宜昌)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
实验二:研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
 
 
四、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25.(4.5分)(2015•宜昌)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②药匙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
 
26.(2.5分)(2015•宜昌)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不同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      ,A的化学式      .
(2)写出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3)在该知识网络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有      .
A、单质B、氧化物C、酸D、碱E、盐.

 
 
五、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分。
27.(6分)(2015•宜昌)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或      ;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28小题1分,第29小题4分,共5分。
28.(1分)(2015•宜昌)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则:
(1)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9.(4分)(2015•宜昌)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8分。
1.(1分)(2015•宜昌)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考点:氧气的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
解答:解:A、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水蒸气不能供给呼吸;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2015•宜昌)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随意大量燃放鞭炮B.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
 C.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大量燃放鞭炮会增加粉尘的排放进行分析;
B、根据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
C、根据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
D、根据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大量燃放鞭炮会增加粉尘的排放,故A错误;
B、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
C、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1分)(2015•宜昌)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酒精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2015•宜昌)绿色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碘”“铁”“钙”指的是(  )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铁、锌”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绿色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碘”“铁”“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铁、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2015•宜昌)宜昌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B.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判断.
B.根据霉变食品的危害考虑;
C.根据亚硝酸盐有毒来分析;
D.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
解答: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无毒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使面松软多孔,所以正确.
B.霉变花生具有毒性很大的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来压榨食用油,故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代替食盐使用,故错误;
D.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故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要熟记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
 
6.(1分)(2015•宜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B.
添加酒精C.
加热液体D.
放置试管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B、根据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解答;
C、根据各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试管放置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故正确;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故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正确;
D、试管清洗完毕,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故正确.
答案: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7.(1分)(2015•宜昌)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读法错误的是(  )
 A.FeCl2读作氯化铁B.MgCl2读作氯化镁
 C.AgCl读作氯化银D.AlCl3读作氯化铝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有时不用读,有时为了区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需要读出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FeCl2中,铁元素显+2价,FeCl2读作氯化亚铁,故错误;
B.MgCl2读作氯化镁,故正确;
C.AgCl读作氯化银,故正确;
D.AlCl3读作氯化铝,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与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1分)(2015•宜昌)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不锈钢B.氧化汞C.黄铜D.生铁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不锈钢是钢的一种,主要成分是铁,属于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属于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C、黄铜是铜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生铁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2015•宜昌)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A.lrO2+B.lrO3+C.lrO4+D.lrO5+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
A、lrO2+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2=+1,则x=+5价,故选项错误.
B、lrO3+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7价,故选项错误.
C、lrO4+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z,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z+(?2)×4=+1,则z=+9价,故选项正确.
D、lrO5+中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2)×5=+1,则x=+11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2015•宜昌)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ABCD
用途
金刚石做玻璃刀
石墨做电池电极
不锈钢做水壶
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
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

A.AB.BC.CD.D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铁和钢.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硬度大,决定了金刚石可做玻璃刀,故A正确;
B、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决定了石墨用做电池电极,故B错误;
C、不锈钢有导热性,决定了不锈钢可制作水壶,故C正确;
D、钛合金抗腐蚀性强,决定了钛合金可制造船舶设备,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11.(1分)(2015•宜昌)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分子、原子均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和原子均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分)(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SiO4B.Ca2SiO3C.CaSi2O3D.CaSi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O2X+CO2↑,反应前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1、1、5、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0、1、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SiO3.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1分)(2015•宜昌)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易潮解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14.(1分)(2015•宜昌)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水分;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虽然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但又引入了水蒸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先加足量水溶解,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1分)(2015•宜昌)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D、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1分)(2015•宜昌)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B.Y>Z>XC.Y>X>ZD.X>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来分析问题.
解答:解: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说明X、Y的活动性位于氢前,Z位于氢后;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说明X可以把Z置换出来,不能置换Y,说明X的活动性比Z强,但比Y弱,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7.(1分)(2015•宜昌)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实验前第1次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050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532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会与盐酸反应,铜不会与盐酸反应,然后结合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次加入50g盐酸,固体减少2g,第二次加入50g盐酸,固体减少1g,所以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故A正确;
B、第一次是2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第二次是1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所以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故B正确;
C、第一次是2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第二次是1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故C错误;
D、通过分析可知,剩余的物质2g是铜,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8.(1分)(2015•宜昌)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B、注意实验安全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③氢氧化钠?纯碱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C、合理利用资源D、健康生活方式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③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

A.AB.BC.CD.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白色污染与防治;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钠?烧碱解答;
B、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根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解答;
C、根据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可以造成水污染,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解答;
D、根据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解答.
解答:解:
A、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钠?烧碱,不是纯碱,故错误;
B、可燃性燃烧易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错误,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正确,故错误;
C、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错,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可以造成水污染,错,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对,故错误;
D、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有多种,要分清物质的用途是由那种性质决定的.在资源利用时,还要考虑到资源是否充足、是否价廉和对环境有无污染.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19.(2分)(2015•宜昌)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 Zn ;
(2)2个氢原子 2H ;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P2O5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3P2O5.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1)Zn;(2)2H;(3)3P2O5;(4)CH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3分)(2015•宜昌)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O2+H2O?H2CO3 ;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
(3)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2)2.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故答案为:(1)CO2+H2O?H2CO3;(2)CO2+Ca(OH)2?CaCO3↓+H2O;(3)CO2+2NH3CO(NH2)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1.(2分)(2015•宜昌)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t1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 C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30 g该溶质.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为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而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会有晶体析出,故填:C;
(3)t2℃时,A的溶解度是80g,B的溶解度是50g,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A不能形成饱和溶液,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80g?50g=40g该溶质,故填:3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说明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22.(2分)(2015•宜昌)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m的值为 34 ,n的值为 6 ;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四 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e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结合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图2中m的值为3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34=2+8+18+n,n=6.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显+1价,则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e.
故答案为:(1)34;6;(2)四;Na2S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2分)(2015•宜昌)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置换反应 ;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 不是 (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其中的一个X原子没有参加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X+YZ2=XY+Z2,据此分析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及反应类型等.
解答:解:在示意图中,其中的X原子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X+YZ2=XY+Z2,则:
(1)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填:1:1;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3)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X是反应物,只是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因此不是催化剂;故填:不是.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24.(3分)(2016•宜昌)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含量 .
实验二:研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变量不唯一 .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剂的种类 ;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一: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解答;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回答;
实验二:根据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解答;
实验三:根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和溶质的种类解答.
解答:解:
实验一: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或氧气的浓度不同;
实验二: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一定是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变量不唯一;
实验三: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碘能溶解在汽油里,不能溶解在水里,溶质种类相同,溶剂不同,溶解能力不同,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高锰酸钾能溶在水里,碘不能溶解在水里,在同一溶剂中,溶质种类不同,溶解能力不同,说明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答案:
实验一: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
实验二: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变量不唯一.
实验三: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注意事项、燃烧的现象与那些因素有关,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应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四、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25.(4.5分)(2016•宜昌)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或F (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须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150 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①⑤⑥ (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②药匙③试管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氧气的收集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F,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导入;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00g,所以需加水的质量为200g?50g=150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滴管、玻璃棒,故选:①⑤⑥.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D或F,a;
(2)2H2O22H2O+O2↑;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150g,①⑤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6.(2.5分)(2016•宜昌)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不同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 Cu ,A的化学式 Cu(OH)2 .
(2)写出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3)在该知识网络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有 ADE .
A、单质B、氧化物C、酸D、碱E、盐.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因此B是氧化铜,C为红色粉末,因此C为铜;C?铜能够转化为D,应该是铜和硝酸银等盐溶液反应产生铜盐,如硝酸铜;铜盐和硫酸铜都能够转化为不同类别的A,因此A是氢氧化铜,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因此B是氧化铜,C为红色粉末,因此C为铜;C?铜能够转化为D,应该是铜和硝酸银等盐溶液反应产生铜盐,如硝酸铜;铜盐和硫酸铜都能够转化为不同类别的A,因此A是氢氧化铜,因此:
(1)C是铜,A是氢氧化铜,故填:Cu;Cu(OH)2;
(2)由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铜,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盐可以与金属反应,和碱溶液反应,和盐溶液反应;故答案为:ADE.
点评: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五、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分。
27.(6分)(2016•宜昌)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左侧试管发热(或右侧试管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K2CO3+Ba(OH)2=BaCO3↓+2KOH .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BaCl2+K2CO3=BaCO3↓+2KCl .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BaSO4、K2CO3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K2CO3、KOH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Ba(OH)2、K2CO3 或 BaSO4、Ba(OH)2、K2CO3 ;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白色不溶物全部消失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现象分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
【探究运用】根据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来分析;
(1)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碳酸钾;
(2)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3)根据碳酸钡能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来分析.
解答:解:【现象分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会觉得左侧试管外壁发热,观察到右侧试管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故填:左侧试管发热(或右侧试管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填:CaO+H2O=Ca(OH)2;
【探究运用】碳酸钾与氢氧化钡在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故填:K2CO3+Ba(OH)2=BaCO3↓+2KOH;
(1)碳酸钾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填:BaCl2+K2CO3=BaCO3↓+2KCl;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说明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也就是说碳酸钾被完全转化为沉淀,而原混合物中不含氢氧化钡,故填:BaSO4、K2CO3;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说明原混合物中有氢氧化钡,碳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根据后面加入氯化钡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碳酸钾较多;故填:K2CO3、KOH;
根据现象可知,原混合物可能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钾组成的,也可能是硫酸钡、氢氧化钡和碳酸钾组成的;故填:Ba(OH)2、K2CO3;BaSO4、Ba(OH)2、K2CO3
(3)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钡与碳酸钡的混合物,其中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而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白色不溶物全部消失.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组成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结合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具体现象进行.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28小题1分,第29小题4分,共5分。
28.(1分)(2016•宜昌)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则:
(1)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45 ;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一个蔗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一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5个.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
故答案为:(1)45;(2)1: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4分)(2015•宜昌)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石灰石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列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80%=10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10gyx
(1)x=4.4g
(2)y=11.1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1%.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方法一般是用所加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

宜昌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宜昌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宜昌中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宜昌各高中录取分数线排名  

宜昌中考成绩查询准确时间,宜昌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询

宜昌中考成绩排名查询,中考成绩总排名查询系统网站

宜昌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中考成绩查询时间

宜昌中考成绩查询电话成绩查询网站网址入口

宜昌中考录取结果查询网址及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入口

宜昌中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中考录取通知书查询

宜昌中考总分多少分及中考考试科目分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