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财经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内蒙古高考历年南京财经大学的录取数据,包含南京财经大学在内蒙古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南京财经大学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财经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财经大学

1、2022年内蒙古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财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2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144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4人;

2、2021年内蒙古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财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9分,最低录取位次是21461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4人;

3、2020年内蒙古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财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447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2人;

4、2022年内蒙古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财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9分,最低录取位次是459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4人;

5、2021年内蒙古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南京财经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348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4人;

二、内蒙古上南京财经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南京财经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2 理科 本一A 24 462 21442 省政府
内蒙古 2022 文科 本一A 14 489 4593 省政府

2、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1 理科 本一A 24 459 21461 省政府
内蒙古 2021 文科 本一A 14 534 3488 省政府

3、2020年南京财经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0 理科 本一A 22 513 14475 省政府
内蒙古 2020 文科 本一A 16 578 2030 省政府
洛阳师范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与徐州医科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龙岩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浙江科技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与大连工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与内蒙古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黑龙江科技大学与南京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湖北文理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景德镇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山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财经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三、南京财经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在原南京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2021年,学校获批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南京财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学校知名度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显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改革的崭新气象。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2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3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机构23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普通本科专业49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4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教师中有国家“*”领军人才3人,“*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中国环境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近年来,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等人才工程270人次,获江苏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者40余人次。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0门,“十三五”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6个,“十一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6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8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学子表现突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多次获奖。高水平运动员在世界和全国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就业层次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统计学、数学、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6个。“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获批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建成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稻谷平台)1个,电子商务信息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粮食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1个,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首批验证单位1个,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