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政策改革8大变化如何应对(二)
变化三:高考加分项目明显取消,凸显自招加分“含金量”
前几天,教育部联合5大部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根据这份《意见》,从1月1日起,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以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类高考加分项目将取消。这样一来,以往拿着以上各类奖项加分的考生,将会失去了竞争优势,比如,以往北京市三好学生能获得10分加分。但是,我们从以往北大清华的录取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来,80%以上考生都含有各类加分。回到高考考场的竞争来看,如果能拿到自主招生的加分,将会对于冲击985名校更加有利,加分显得更加宝贵。
变化四:自主招生改为高考后,申报工作还在高考前
自主招生改为高考后,这个政策已经是明确的,已经让家长和考生吃了“定心丸”了。不过这次《意见》中更加细化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同样备受关注。比如,在2月底前各高校发布招生简章,3月份考生提交申请材料,4月份高校审核考生材料,4月底前公示通过名单,6月10日至22日高校考核,高考出分前确定入选资格名单。在确定了具体的时间节点后,考生和家长就在等2月底前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看看都有哪些具体细则了。
值得注意的是,2月底前公布招生章程这个时间节点,正值高三学生期末考试,以及中学开始放寒假,高校也陆续放寒假。一过完年也就3月上旬了,就开始申报了。其实看来,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要准备的申报材料还是尽量及早准备。也就是说,自招家长要承担的工作量加大了,父母有时间帮助孩子准备自招各种材料,孩子就有可能占据更多的机会。因此说,自主招生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是“拼孩子”,事实上更是“拼父母”。另外在4月底前才公布初审结果,而这时正值考生高三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一模”。如果自招的初审失败,多少肯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绪。
变化五:高校不能向中学分配名额,不意味着“校荐”就完全取消
在这次教育部《意见》中规定,高校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要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等问题。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考生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