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教务处电话和区号是多少 联系方式是什么

|来源:新高考网

一、长江大学教务处电话和区号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教育教学政策,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运行、教学建设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本科生招生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工作。教务处现设有教务科、教学研究科、考试与信息化中心、实践教学科、教师发展中心、学籍管理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学生信息服务中心、教材科、招生宣传科、招生录取科、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等12个职能科室。

长江大学教务处电话和区号是多少 联系方式是什么

教务科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与修订学校教务管理规章制度;

2.负责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下达教学任务,协调落实教学任务安排,审核教学计划执行及教学任务安排情况,组织课表编排工作;

3.组织与管理本科学生的选课工作;

4.负责全校本专科生教师调课、停课、补课管理工作;

5.负责协调各校区教务管理工作,保障全校日常教学运行;

 6.负责全校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与审核;

 7.负责校历编制工作;

8.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罗家琴、靳恒、张明玉,武汉校区:谭妮

办公地点: 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04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117,武汉校区:027-69111025

教学研究科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本专科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规划;

2.负责制定、修订学校教学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规章制度;

3.负责组织学校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和调整管理工作;

4.负责学校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

5.负责组织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和验收工作;

6.负责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组织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

7.负责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的立项申报、评审和验收工作;

8.负责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的申报与审核;

9.负责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管理与评审验收工作;

10.负责各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选工作。组织重大教学成果的培育、研究和推广工作;

11.负责各级规划教材的立项申报、推荐与评审;

12.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韩慧宁 杨小玉

办公地点: 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03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577,武汉校区:027-69111023

教材科

工作职责:

1.负责教材建设相关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2.负责各学院教材选定后的审核组织工作;

3.负责全校教材使用计划的制订、教材的征订、采购与入库工作;

4.负责教材的发放与库房管理;

5.负责学生教材帐目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6.负责学生教材帐目管理工作;

7.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刘强,武汉校区:黄家兵

办公地点:15教北102、103室、西校区教材科、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东校区:0716-8060298,8060811,西校区:0716-8066745,武汉校区:027-69111016,027-69111163

实践教学科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与修订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2.负责实践教学的日常运行管理、组织调度以及质量考核工作;

3.负责各级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4.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5.负责实践教学经费的核拨,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工作;

6.负责省级优秀学士论文的评选推荐工作;

7.负责师范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8.负责学生计算机上机任务的下达、组织与管理工作;

9.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黄小云 高丽萍,武汉校区:周琼

办公地点: 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11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581,8060608,武汉校区:027-69111016

考试中心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与修订考试管理规章制度;

2.负责各类考试的报名信息汇总及考务组织工作;

3.负责国家大型考试的数据库建立、维护和数据处理等工作;

4.负责组织考场巡视工作;

5.负责考试违纪学生的资料整理工作;

6.负责全校各类考试证书的发放工作;

7.受理和安排学生试卷复查等相关工作;

8.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周汝瑞、刘依强、吴九雄 陈师贤,武汉校区:杨琴

办公地点: 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05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607,武汉校区:027-69111025

学籍管理科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与修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章制度;

2.负责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负责成绩库的维护、学生成绩管理,以及学籍库建立、维护、更新、学籍信息的统计工作;

3.负责本专科学生的学籍处理和学籍异动管理工作;

4.负责学生主、辅修毕业资格的审核及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审查;

5.负责学生主、辅修成绩管理和查询、办理中英文成绩单;开具与学生学籍、学生成绩有关的各类证明材料;

6.负责毕业班各类成绩清理、归档工作;

7.负责组织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

8.负责本科生学业警示组织工作,负责学籍方面咨询解答;

9.负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管理,做好教务管理信息的发布工作;

10.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范梅、周鹂、瞿静,武汉校区:樊希凤

办公地点: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18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580,武汉校区:武汉校区:027-69111107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工作职责:

1.负责全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建立,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

2.研究制订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学院教学质量与状态评估与检查工作;

3.负责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4.负责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以及教学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

5.负责各类教学事故的调查、取证、认定、处理与通报;

6.负责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等校内外各类教学评估与评价、验收等组织协调工作,协助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7.负责学校教学奖励的评选和表彰奖励工作;

8. 负责学院年度目标考核工作,负责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

9.组织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0.定期编发《教学工作简报》,开展对外宣传报道;

11.协同学校其它部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12.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肖君丽、周玲玲,武汉校区:周琼

办公地点: 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08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606,8060259,武汉校区:027-69111016

学生信息服务中心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与修订学生信息管理、注册管理和证书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负责制定与修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运行、学士学位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全校各类学生基本信息的搜集、整理、统计和发布;

4.负责普通本、专科学生的信息修改工作;

5.负责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核对工作;

6.负责普通本、专科学生的学籍电子注册和学年注册工作;

7.负责普通本、专科毕业生的学籍、学位资格的审核工作;

8.负责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学历或学位证书的制作与发放;

9.负责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证书电子注册工作;

10.负责普通本、专科学生转学工作;

11.负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换届、会议组织和会议记录工作,组织学校各类学位数据的统计与上报;

12.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王鹏、叶兰兰,武汉校区:樊希凤

办公地点: 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21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839,8060594,武汉校区:027-69111107

教师发展中心

工作职责:

1.负责“长江教学论坛”的筹备、组织和宣传工作;

2.负责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及慕课)的立项申报、评审和验收工作;

3.负责学校课程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4.提供教师培训与咨询服务;

5.负责教师发展专项的立项申报、管理与评审验收工作;

6.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7.组织“教学名师”的评选、宣传;

8.组织实施“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

9.负责本科室各种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杜雁冰

办公地点: 东校区行政楼一楼119室、武汉校区教学办公室(管理中心一楼)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812,武汉校区:027-69111023

招生录取科

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招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定;

2.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的编制及上报;

3.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和录取规则的制定与发布;

4.负责全日制普通本科的招生录取及与各省(市)招办的联络工作;

5.负责组织特殊类型招生报名考试及录取工作;

6.负责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

7.负责对生源质量和新生各类数据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

8.负责招生办公室接待、电话咨询等日常事务工作;

9.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孙健、李运斌

办公地点:东校区工字楼117室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7167

招生宣传科

工作职责:

1.负责招生宣传工作方案的拟定和执行;

2.负责优质生源基地的建设;

3.负责各学院招生宣传管理的考核工作;

4.负责驻校招生宣传指导及组织实施;

5.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卜富清、徐茵

办公地点:东校区工字楼113室

联系电话: 东校区:0716-8060071

创新创业学院

工作职责:

1、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规划制定与实施;

2、负责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制定工作;

3、负责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4、负责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5、负责创业实验班招生、教学与组织管理工作;

6、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项目立项、阶段检查、结题验收工作,负责省级、国家级项目的推荐工作;

7、负责全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省赛、国赛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8、负责创新创业讲坛、创业路演等创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9、负责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的申报、建设、运行、管理及评估工作;

10、负责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税务、财务、政策咨询等创业服务工作;

11、负责创新创业项目重点培育与孵化项目的申报、评审与实施工作;

12、负责大学生创业的创业扶持资金申报、创业专项项目申报的评审与推荐工作;

13、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评审与考核工作。

工作人员:东校区:陈俊

办公地点:东校区大礼堂南侧创新创业中心二楼学院办公室

联系电话:东校区:0716-8062776

二、长江大学简介

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于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前身是湖北省沙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地理位置 学校本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并建有武汉校区。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淼无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脉。校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为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办学条件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118亩,校舍建筑面积10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2.94亿元。现有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10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9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2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33万册,全文电子期刊3.9万种,全文电子图书151万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8个。建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3196人,专任教师2366人,外聘教师65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20人,副教授86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0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93人。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专家称号人选27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40名,硕士生导师111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917人。

学科专业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各类人才培养层次齐全。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农业、体育、工商管理、法律、护理、艺术、临床医学、风景园林、会计、兽医、社会工作、翻译、教育、生物与医药等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有油气勘探、农产品绿色高效生产、绿色化工与清洁能源、油气智能装备4个“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石油天然气、绿色农业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16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设有10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化学”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教育学” “商务英语”“地质学”“网络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32777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5325人,来华留学生800余人。

学术平台 学校现有5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以及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北省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5个湖北省校企联合创新中心、8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项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4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学校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5项,并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获得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出版学术专著96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774篇。

教育教学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成《地震勘探原理》《探究癫痫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学虚拟实验》《生命长江》《高等数学A》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地震勘探原理》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透视地下油藏—找寻石油的地震方法》《楚文化漫谈》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有3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地震勘探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地球物理测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地球物理勘探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现代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作物生产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生命长江》课程教学团队、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油气钻采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学交替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园艺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大学物理教学部、土木工程教研室、护理学专业教研室、石油地质教研室、测井信息工程教研室、基础医学部、有机化学课程组、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物流管理教研室、植物保护专业教研室被评为湖北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及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高校;学校实施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培养制度,并设有长江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文华奖学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等40余种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及神州、驰骋海外,快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社会的精英。近年来,研究生、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好学生标兵赵传宇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09年,学校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10.24”长江救人大学生英雄群体,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55家大型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160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学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11个大学联盟,先后与美国、英国、爱尔兰、韩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家的80余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学生互派,学者互访和联合科研等交流合作。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共建毒理学联合实验室、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共建中韩加园林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中心、与埃及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及加拿大UBC大学太平洋地震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等共建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学校被批准为教育部招收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高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新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校留学生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越南、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五大洲69个国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目标、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江大学师生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践行“长大长新”校训,积极营造“求实、进取、创业、报国”优良校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早日将学校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三、长江大学相关文章分享

长江大学教务处官方网站:https://jwc.yangtzeu.edu.cn/

长江大学是公办吗 各专业学费一般多少呢

长江大学是双一流吗 湖北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长江大学是几本 一本、 二本还是三本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长江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分配几人间(有空调和卫生间吗)

长江大学新生分配在哪个校区(总共几个校区)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长江大学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相关推荐